生姜是我们厨房常见的调味品,而生姜、干姜、姜汁、炮姜、姜炭、姜皮,虽然原料都是生姜,但是制作工艺不同,能够发挥的治疗作用也不同,各有神奇妙用!
1生姜——止呕、治感冒
味辛、微温。
止呕、止泻、解毒、解表散寒。
有些人会水米不进、呕吐不止,比如孕妇孕吐,可能连水也喝不下,非常难受。
专家给出止呕小妙招:将生姜切出两片薄片,贴在嘴内侧,慢慢将嘴内津液咽下,会有很好的止呕作用。
生姜还有一大特点是向外发散,散寒。常用于感冒发烧拉肚子,也特别适合老年人以及胃寒的人。
专家推荐“姜米茶”,制作简单,口感好,能散寒,平时也可以用来养生保健。
姜米茶制作方法:生姜与大米,1:2比例。生姜切丝,先炒制2分钟去水。再加入大米翻炒约20分钟,至焦黄色即可。
食用方法:每次取50克成品,加水毫升,煮10分钟左右即可。
2生姜汁——生发、急救
味辛、温。
止呕、生发、狐臭、冻伤、豁痰开窍、提升药效。
很多人认为生姜能生发,都会用生姜来回擦头皮,实际上这是错误操作,这种摩擦刺激会伤害毛囊,甚至对生发起反作用。
正确做法:用生姜片垂直往下轻戳或者生姜汁直接涂到头发上,生姜汁药力更加集中,比生姜片效果更好。
生姜汁有豁痰开窍、止呕功效,在临床急救上也发挥着很好的作用,能够刺激昏迷的患者苏醒。
生姜汁家庭炮制法将新鲜生姜洗净,晾干,拍碎或切碎,纱布拧出姜汁。或者用料理机打碎,纱布过滤。
3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味辛、热。
止呕、止泻、止痛、回阳救逆。
中老年人当中,阳虚的情况比较普遍,干姜散寒的功效要比生姜强得多,我们常用干姜进行温中散寒。
干姜家庭炮制法将新鲜生姜洗净后,晒干或微火烘干,或将生姜切片晒干后即得。
4炮姜——助阳止血、暖宫散寒
味苦、涩、温。
止血、止泻、止痛、暖宫散寒。
生姜散外寒,干姜温里寒,炮姜可以散宫寒、脏腑之寒。
从干姜到炮姜,炮姜增加了止血的作用,针对胃寒的胃出血以及产后出血。专家建议虚寒的人群可以使用炮姜。
炮姜家庭炮制法将河砂置于炒锅内,武火翻炒加热,再放入干姜片,持续均匀翻炒,至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河砂即可。
5姜炭——止痛止泻、修复溃疡
味苦、涩、温。
止血、止泻、止痛、修复溃疡。
根据专家实验室研究,姜炭可以用来止痛、止血急救,其止痛作用甚至可以媲美吗啡。
生活中,我们常用姜炭来治疗特别严重的腹泻和口腔溃疡。
外用溃疡用法:将姜炭研磨后直接撒在溃疡表面。
止泻用法:炭姜研末,水煎煮10分钟内服。虚寒的腹泻,用姜炭比炮姜的功效更好。
姜炭家庭炮制法将炒锅预热后放入干姜片,用武火持续均匀翻炒,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如出现火星用清水喷淋熄灭即可。
6姜皮——利尿消肿、和脾行水
味辛、凉。
用于治疗皮肤病、浮肿、水肿,通利小便。
姜皮最明显的是它的药性,由温热变成凉性,所以它最为突出的功效是行水消肿,可以利尿也可以治疗荨麻疹的皮肤肿块,起到消肿作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姜皮家庭炮制法将新鲜生姜洗净,晾干,刮取生姜外层栓皮,晒干即得。
专家最后总结,当我们感冒风寒,寒来自外,使用生姜;脾胃虚寒,选择干姜;如果是沉寒痼冷,寒气结聚的部位更靠里,用炮姜;收涩止泻用姜炭;一些红肿热痛的皮肤病可以用到姜皮;姜汁用于生发、急救。
更多美食
这叶子到处有,泡水、做菜放几片,调脂清热又护肝,解决各种小毛病!
天然“养肝菜”,每天炒一盘,清除“血管垃圾”,失眠好了,肝脏越来越健康
揉腹不断,慢病难犯!简单四步揉揉腹,5大功效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两茯苓一两金!茯苓加它一起用,健脾祛湿安神,浮肿消了,睡眠好了~
出三伏后,入秋最易生病的29天到了!全家一定这样做,换季少生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看到往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