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徐渭牡丹图轴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牡丹花开雍容华贵、艳压群芳,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历来深受国人喜爱,形成了悠久而独特的牡丹文化。
牡丹最初以药用为人所知,隋代已作为观赏植物进入宫苑。盛唐以降,观赏牡丹蔚为风尚,呈现「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况。延至北宋,赏玩之风更盛,诸如花会、花宴、画花、赋花等活动风靡朝野。明清以来,人们多视牡丹为「国花」。在国人心中,牡丹是幸福美满、吉祥富贵的象征,它不仅是重要的绘画题材,而且常被用来装饰在各类工艺品之上。
我国牡丹产地众多,其中以洛阳牡丹久负盛名,冠绝海内。清代雍正皇帝尝赞之曰:「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如今,牡丹花遍植祖国大地。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包括绘画、丝帛、器物等)上都见有牡丹题材,下面就随小编一起观名花、赏精品,领略牡丹文化,享受盛世春光。
众芳唯牡丹——器物上的牡丹纹饰
牡丹作为雍容华贵、富贵吉祥的象征,被广泛地装饰在各类器物之上,牡丹纹饰的种类很多,可大体分为单独的牡丹纹饰、牡丹与龙凤组合纹饰、牡丹与灵禽组合纹饰、牡丹与其他花卉组合纹饰这四种。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众多以牡丹单独作装饰的文物,构成了靓丽独秀的牡丹的艺术世界。由于装饰手法多种多样,牡丹纹饰的表现也各具特色。它们既有写实、写意之分,也有缠枝、折枝之别,更有朵花、团花之异,尽显牡丹雍容妩媚的风姿与神韵。
清雍正粉彩海棠牡丹纹盘口瓶口径六·三厘米底径八·六厘米高二七·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海棠与牡
龙为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雨、利万物,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凤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有「见则天下安宁」之说。龙和凤是传统文化中最高级别的祥瑞,主要装饰于宫廷器物之上,以彰显皇家的尊贵与皇权的至高无上。龙凤与牡丹组合,寓意着吉祥富贵,深受皇家的喜爱。
常与牡丹组合的灵禽,包括孔雀、锦鸡、绶带鸟、白头翁等。这些灵禽名鸟毛羽美丽、鸣叫悦耳、惹人喜爱。古人认为它们餐风饮露,灵性通达,亦为祥瑞。牡丹与灵禽的组合出现在器物纹饰之上,优雅大方,更兼吉祥祈福之意在其中,别有一番情趣。
多与牡丹组合的花卉包括荷花、菊花、桃花、梅花、茶花、石榴等,寓意各有不同。其装饰手法主要又下分两种:一是以牡丹为主,其他花卉相伴簇拥,以突出「花王」之美;二是不分主次,有序编排,以体现时令的流转、四季的交替。奇花异草自古亦为祥瑞,与牡丹相组合,谐音取义,被赋予了种种美好寓意,妙趣横生。
清嵌玉石玻璃牡丹盆景通高五六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天下无双艳——绘画与丝帛文物中的牡丹
富贵优雅——绘画中的牡丹
牡丹题材不唯出现在器物纹饰之上,也在绘画上有所表现,有的作品更是集诗、书、画于一体,彰显国人雅趣。牡丹题材的绘画作品,包括传神的谱系类写真绘画,还有文人雅士的泼墨丹青,以及帝后、词臣、宫廷画师等行家里手的情趣妙笔,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中国栽培牡丹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明清时期已培植出牡丹品种数百个。因国人对牡丹的钟情,以各类牡丹为描绘对象的《牡丹谱》绘画作品应运而生。在照相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写实性极强的画谱作为「写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它们不仅刻画了当时多种牡丹的真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绘画的创作水平及其艺术审美情趣。
明徐渭牡丹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牡丹被誉为「百花之王」,是最具观赏性的花卉之一。明清时期,文人花鸟画逐渐成为绘画史中的重要类别。牡丹自然是文人雅士酷爱描绘的对象。名家所绘牡丹题材的铭心绝品,今人从中可一睹牡丹的风姿,感受文人画家在牡丹绘画中寄予的高迈情怀。
牡丹是荣华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一直深受中国宫廷的喜爱。不仅在御花园中种植有各色名贵的牡丹,牡丹题材在宫廷绘画中也十分常见。就清代宫廷来说,作为宫廷绘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清宫牡丹画在宫廷绘画中也具有代表性。清代宫廷绘制牡丹的不仅有帝后、宫廷职业画家,也有词臣,他们描绘的牡丹不仅包括写实自宫廷中培植的珍品,也有抒情写意之作,或工笔重彩、华贵富丽,或水墨淡色、清雅脱俗,类型多样,精彩纷呈。
北宋赵佶牡丹诗帖纸本墨笔纵三四·八厘米横五三·三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织绣华丽——牡丹装饰的丝帛文物
牡丹题材装饰与丝帛制品,二者可谓相得益彰。丝织品质感柔软、光泽柔和,可以缂织为画、织成为料、刺绣为图,并以织绣画、匹料、服饰的形式,造就精致的生活方式。
织绣画是以刺绣或缂丝工艺重新创作画作,因牡丹寓意富贵,故其喜用该题材。匹料有闪缎、妆花缎、织金缎和织金锦等种类,采用不同的织造技术,并运用片金勾边、色彩对比等装饰手法,使得丝织物上的牡丹既富贵大气又柔媚多姿。宫廷服饰以华丽见长,所饰牡丹多用刺绣技法,针脚细密、晕色细腻,层次丰富立体,倍显花开富贵气象。
牡丹化作一幅幅画作,一寸寸锦缎,一朵朵繁花,被永远的凝固于缕缕丝线的光华之中。织绣的精致,更添牡丹的雍容华贵之态,牡丹的富贵典雅,更添织绣的不凡气质。华丽的丝织品与富贵的牡丹,相携共作「丝情画意」。
原文作者:张丽(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阮卫萍(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陶静:(作者系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馆员)原文来源:《紫禁城》年4月刊《国色倾城——故宫博物院珍藏牡丹题材文物特展》(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