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近乡情更怯背后的故事,您知道吗
TUhjnbcbe - 2023/4/3 19:51: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传世之作。这首诗写诗人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了新春。现在要回家了,离家乡越近,心里越是胆怯,不敢向人打听家里的情况。

看字义,这是一首绝妙的思乡诗,可要想真正理解这首诗,必须得从诗人宋之问入手。他究竟为什么“近乡情更怯”呢?仅仅是因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吗?真相并非如此。

一、诗作背景

流传千古的诗人,并非头上都闪耀着五彩光环,宋之问就是古诗人中的一个败类,一个人渣。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诗人,当时是女皇武则天执政。

不管谁当皇帝,你走仕途就堂堂正正,报效朝廷,造福黎民,都会名垂青史,就像那时期的狄仁杰。可宋之问偏偏是阿谀奉承之徒,走的是攀附权贵之路。

他自恃有才,相貌堂堂,一心想成为女皇武则天的男宠,却因口臭被武则天嫌弃。他转而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为了拍马屁,一个堂堂士大夫为张易之两兄弟捧夜壶,谄媚至此。

张易之失势后,他也被贬至岭南,在人迹罕至的岭南他度过了冬天,又过了新春,实在受不了岭南的艰苦环境,偷偷跑了回来,回来的路上做了这首诗。

二、妙笔生花

宋之问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如何依附张易之,如何被贬,又如何逃回来的事实全部略去,统统没写,只写了归途中一个极小的片段,抓住人性最柔软的一面,让人心生怜惜。

你看我身遥远的在岭南,又与家人断了联系,而且一去那么久。这样一铺垫,让人顿时感到很同情他。其实,一句“近乡情更怯”暴露了他的心迹,他害怕呀,他是不知道家人有没有因为他的事受到株连。

他认识的人,都知道他是私逃回来的,他当然不敢向人打听家里的情况,所以“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怯”字,这是宋之问整个人生的关键,他的人品实在是太差了。但他又实在高明,就写出了一个感人的片段,打动人心,流传了下来,他这一写法,真的是妙笔生花。

三、泯灭人性

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里面有两句非常出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非常喜欢,想据为己有,但刘希夷不肯。

宋之问就痛下杀手,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因诗杀亲,泯灭人性。宋之问也因其品行低劣而遭人唾弃。最后宋之问因卷入政治漩涡,而被赐死,也可以说他的结局是咎由自取。

四、古诗今用

我们理解了这首诗,您觉得用“近乡情更怯”来写思乡,于我们来说合适吗?

我们回故乡和宋之问是完全不同的,用“怯”字就不太恰当了。我们完全可以在原诗的基础上,略作改动,改成我们自己的语言,说成“近乡情更切”,是殷切盼望回到家乡,怎么样呢?

五、感悟

作恶之人定会自食恶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必会名垂青史,不过有的是千古流芳,有的是遗臭万年。

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才华,而是人品。做人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无愧于天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乡情更怯背后的故事,您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