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百年前北京城古城墙当年要是没有拆掉该多好
TUhjnbcbe - 2023/3/29 20:31:00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沧海。——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年,北京的市民不会想到,他们此刻的抬头,竟是和北京城墙的最后一面。从此以后,屹立七百多年的北京城墙只剩下米的象征,曾经的守护者,成为现在的供人凭吊者。

城墙的开始

就像边疆有长城,北京也有自己的城墙。说起长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北京城墙呢?怕就少人了解了。自元代以来,北京一直都是朝廷的首都,国家的中心。好比国家的边疆要有长城围守,处于国家心脏地位的北京城也需要自己的城墙。

于是,自元朝建国立业伊始,元朝的统治者们就不停地致力于建造北京城墙,尽管倾尽一国之力,耗尽几代心血,北京城城墙直到元朝覆灭,依旧没有完工。直到明朝建立,从敌人手里接过了这接力棒,不断努力,但还是到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七年才堪堪完工。

元代,是北京城墙的开始。中统元年,忽必烈继承了祖父成吉思汗的雄图霸业,继承汗位后带着一统中原的野心,正式入驻从前蒙古人建立的国度金国的首都——燕京,也就是后来的北京。

由于连年战乱,燕京的宫殿已经被大火和兵马摧毁,忽必烈并不介意地在燕京近郊住了下来,第二年还下令修建扩大人工湖,形成了如今北京城中的中海和北海的前身,下令修建当时他所居住的湖中岛——琼华岛,建造宫殿。逐渐地,琼华岛成为了当时的新都,随着琼华岛上的宫殿楼宇逐渐建成,以此为中心,后世富丽堂皇的紫禁城慢慢有了雏形。

宫殿慢慢建成,燕京也有了都城的样子,看上去好像一切都很美好。不久,来自北方草原和南方遗宋抗元军的威胁渐渐浮上水面,忽必烈很快意识到,要想真正地让燕京成为国都,除了华丽的宫宇楼阁,还要有强有力的军事工程。基于此种考虑,燕京城墙的建造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城墙的鼎盛

明代,是北京城墙的昌荣之时。根据有关的史料记载,北京的城墙直到元朝覆灭,明朝开国,依旧没有完工。直到明成祖朱棣正式即位,将都城从洛阳迁到燕京,改名北京。

洪武元年,朱槺手下大将徐达带兵攻入大都,后来明军为了能够更好地抵御北方草原的威胁,将北边城墙向南缩五里,由此奠定了北京城墙的北界,当时的北京城墙仅有东门安定门和西门德胜门,远没有后世九大门的气派。至此之后明代的历任皇帝不停地修缮,扩大规模。

明代中期以后,朝廷开始更大规模的修缮城墙,以修建京师九门的工程为例,这项工程意在完善城墙作为军事防御设施的功能,从正统元年起,一直到正统四年完工。

完工后的城墙不仅规模更大,而且还有了后世的京师九门,在九个不同方位派兵把守,平时可以检查出入人员,提高人流进出的效率;战时可退可守,攻防皆备。除此之外,城墙上还修建了城楼,箭楼;各门外还设有牌坊;城中四角还修筑了角楼,这些设施大大地加强了北京城墙的防御性。

在那时,北京城墙还只是负责侍奉皇宫的内务府的后院,只有内里的城墙而没有外墙,尽管明中后期的北京城繁华无比,但北京城墙却很难抵御来自北方蒙古族的进攻,敌人甚至可以直接冲进城内。

一些有识之士也发觉了这一隐患,当时的定西侯蒋琬鼓足勇气将这种隐患上奏朝廷,还建议在北京城外再建一个外城,用以防御和缓冲,可当时竟无一人同意,随后也就不了了之。

城墙的衰落

民国,是北京城墙毁灭的开始。北京城墙的毁损,从清末民初就开始了,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期,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严重地破坏了北京城墙,城墙上的箭楼和正阳门城楼被烧毁,后来又被清政府下令重新修建。

可北京城墙的劫难才刚刚开始,远不止这些。清政府的统治结束后,轮到北洋军阀粉墨登场,北洋政府为了修筑环城铁路又拆毁了一批楼和箭楼。之前不管是义和团运动,还是八国联军侵略,清政府都还是将城墙受损的部位修复好,这是一种可以修复的伤害。

但北洋政府所做的,却是北京城墙不可逆转的损害,当时的战乱中北洋政府也不能独善其身,何谈修复?再到后来日本占领北京的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北京城墙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直到年初我党在北平战役中接受了当时北京将领傅作义的投降,再加上建筑家梁思成的极力劝说,北京城才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精神抖擞地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城墙的逝去

笃力建设的50年代,是决定北京城墙去留的年代。建国后,中国人民开始在我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新中国,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建设工业城市的潮流,北京当然也不例外。

当50年代的北京城居民想要将首都建设成为最先进的城市,可他们抬眼望去,四四方方的城墙挡住了视野,远没有遍地工厂烟囱的气派。

也正因如此,50年代初期,一场有关北京城墙是否要保留的争论席卷了整个北京城。有人认为北京城墙起初是保护北京,防御敌人军事工程,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况且北京城墙严重妨碍城市交通和工业的发展,所以应该拆除。

同时,另外一种观点是来自专家学者,著名建筑学者梁思成和学生罗哲文以及另外一位专家陈占祥提出了梁陈方案,即在北京城西部再建造一座新城,以长安街为枢纽,连接新旧两城。但这份方案在工业化的浪潮下注定得不到认可。

随后,北京城墙的拆除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当时北京政府以组织市民义务的方式,鼓励市民和单位自行拆毁城墙,抽出城砖,移取墙土。

直到年,大部分的城墙陆续被拆除。拆除后的城墙,仅留下些许幸存的遗迹,只有那米的城墙遗存和城楼角楼诉说着当年的盛景。

蜿蜒宏伟的北京城墙,从此只能在老旧的照片和老人回忆的话语中窥见一线影子。

文/文史旺旺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前北京城古城墙当年要是没有拆掉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