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莉机会是没什么娱乐生活的人,不跳舞不唱歌也不打牌,下班回家就忙做饭,吃完饭洗碗抹桌子,洗了碗还要洗衣服晒衣服,一口气得忙到晚上八九点,她才能歇下来,看看她喜欢的韩剧,随着韩剧里的女人哭一哭笑一笑,再花痴一下韩国的帅哥,一天的生活也觉得蛮充实,韩剧就像块抹布,每晚上负责抹去她一天的劳累,让她舒缓筋骨,想入非非,以便重新开始明天,现在她的抹布却没了,而劳累则已然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方方《万箭穿心》
这部电影采用现实题材为铺垫,将人物各个阶段面对不同关系的情绪变化为主线,结合影片灰蓝色调和夏季空气为氛围营造,给人们制造出一种沉闷、潮湿、忍受与挣扎的感觉。也揭示了过时的婚姻生活存在的种种矛盾:
以马学武和李宝莉的夫妻关系为主线,李宝莉勤勤恳恳付出却有一张“刀子嘴”一言不合就引起家庭矛盾,丈夫马学武从不会去沟通,在心里憋着闷气,好不容易寻找到一个出口找到婚外发泄,却被李宝莉设计破坏,堆积多年的怨恨让他选择结束生命时还留下证据教唆儿子延续他的怨恨;
李宝莉和婆婆之间的婆媳矛盾,因为在家中强势的原因,婆婆来到新家中住两天都要被挤兑,后来马学武走了,婆婆对孙子的爱强行超越母子之情,导致李宝莉被成年后的儿子和婆婆赶出家门;
教大于养,李宝莉对儿子的可谓是倾尽全力,一辈子当苦工,一个瘦弱的女人长得漂亮却挑起扁担,和男人抢活干,可是却培养出一个白眼狼儿子,不但不感恩还要赶走她;
婚后的李宝莉像拴在石磨上的驴,一圈一圈围着家转,忘记抬头看看远处的方向,守着家里苦心付出却得不到家人的温暖,久而久之心生不满就用刀子嘴伤害身边的人。
几段关系中呈现的矛盾递增:这部电影于年上映,根据武汉籍著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改变,并入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徐徐道来向我们讲了国企厂办主任马学武分到了新房后,向没高兴两天的妻子李宝莉提出离婚,紧接着李宝莉发现丈夫出轨、报警处置丈夫、无家可归的婆婆被李宝莉嫌弃,万般无奈下马学武选择结束生命,生活的重担丢给李宝莉,她带着悔婚扛起家庭责任却被成年后的儿子赶出家门,当临走前好友将李宝莉的苦难归结于这间房子在马路中间,风水上属于“万箭穿心”日子过不好,事实其实早已隐藏在这段矛盾重重的关系中。
接下来,我会从这四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来谈谈,这种过时的婚姻中隐藏的种种矛盾,延续出的症状所在,再以几个人物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方式,来谈谈如何规避亲密关系中的“无形伤害”,并谈谈我的三个建议,帮助大家在婚姻与生活,亲子、婆媳关系中找寻自我,提升并且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01、电影中直到片尾,李宝莉才说了一句:假如当初马学武和我提离婚,我答应了对谁都好,但是在那样的时代,她和马学武之间的婚姻即使耗费精力、情感、关爱,也依然不撒手,这种选择是很多困顿在婚姻中女人统一的想法,仿佛只要不离婚,日子再差都能过
婚姻是杆秤,理由和期待太多,注定投入要同样的多,期待和付出不平衡时,婚姻必定失衡。——马笑虹
①婚姻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制:追求精神的统一、生活方式的契合、情感的增进才是最重要的
影片中从搬家开始,李宝莉就扯着嗓子骂,因为搬家公司坐地起价李宝莉口出脏话,不尊重工人让马学武觉得丢脸,搬到新家后,马学武为了感谢工人让儿子买汽水,给工人们发烟抽,李宝莉一把躲过丈夫手中的烟说:“烟不要钱,汽水不要钱,就是贱。”马学武羞的低下头。
这种沟通方式是一个时代标签,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和影片里相似的沟通方式,不给男人留面子的家长里短,那个年代很多家庭条件不好,尤其女孩早早辍学后,工作几年就结婚生子了,婚后忘记提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着”男人,宣布自己的领土,以为男人听自己的就是真本事。
就像电影中,儿子小宝找到爸爸藏在字典中的照片,和妈妈对峙时说:“爸爸知道你不看书,所以他一直藏在书里。”
其实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夫妻之间本应是最亲密的关系,却在同一个屋檐下过着两个世界的生活,马学武是知识分子,爱看书喜欢文雅,而李宝莉是一个小商贩,后来为了生活去挑扁担出力气,也做不了娇气的事情。
马学武从娶她的时候就知道,但是婚后李宝莉逐渐衰老,脾气却越来越大,虽然她是为了省钱为了家庭,但是这都不是马学武心中想要的,也许年轻时李宝莉还有美貌维持着这段婚姻,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在矛盾的积压下马学武开始躲避,并且向外寻求一些空间,拒绝和妻子沟通,只要求离婚。
正是俩人就是相互压制,李宝莉用吼叫的方式,马学武用心灵的惩罚,他们完全不懂婚姻中的真谛是相互体贴,彼此增进情感,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向对方施压,让婚姻崩盘。
②婚姻中如果放弃沟通、放弃自我成长、只揪住对方的错误,这段婚姻将岌岌可危
搬家后工人看到垂头丧气的马学武,过来说:“看您外面大小也是个官,我们虽然出苦力的,但是回到家媳妇温柔,日子过得比你好多了。”马学武尴尬的笑着,李宝莉听到后又开始呐喊:“说什么呢?”冲出来找工人算账时,被马学武拽回家。
饭桌上面对李宝莉的赞扬和献殷勤,马学武低着头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李宝莉说了好几次:“托你的福,住到大房子,原来马桶可以是香的,真好。”马学武只是冷淡的说一句:“我要和你离婚。”然后搬出卧室,开始冷战。
其实李宝莉是愿意和马学武沟通的,但是马学武一直以沉默的方式应对,李宝莉又每天繁忙穿梭在工作中的小市场,和家庭中的做法擦地板之间,她没有时间去学习如何像老公这样的文化人靠拢,再加上眼前的男人就像闷葫芦一样,于是俩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电影中有一个转折:马学武因为出轨被降职后,李宝莉在单位首次大度说:“有人跟他是他有魅力,我不计较不就可以了。”缩在角落里的马学武惊诧的看着李宝莉,觉得她非常有气量。跟着老婆回家后非常听话,但是李宝莉却又揪住不放,明里暗里的嘲讽马学武,让马学武想要回归的心又飘走了,马学武不对李宝莉表达自己内心,却对另一个女人说:“我想见你”因为他认为李宝莉没文化,不屑与她沟通,也是因为他不相信李宝莉的成长与改变,最后证实李宝莉举报的自己,马学武的恨意更加加深,再加上厂里裁员,厂长说“乱搞的那么多就你一个人被派出所抓住了。”他觉得李宝莉毁了自己。
③婚姻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做好自己的规划,比守住对方的誓言靠谱
李宝莉的好友小景来家里吃饭,饭桌上听李宝莉对马学武说话的口气,就劝她不要把马学武逼走,李宝莉哭着说:“我老娘去世的时候,他是怎么跪在地上,保证一辈子好好照顾我的,我家里条件是不好,菜场买菜人的姑娘,可凭我的长相,追我的人也不少这你知道,我选他个乡下人,是他的福气。”
李宝莉婚后一直揪住马学武是乡下人,当时许诺对自己好,但是却看不到婚姻在俩人的经营下已经满是矛盾,也看不到马学武早已不是乡下人,当了厂长,要不是她举报又将马学武拉下水,一直不进步反而随着时间流逝青春,和当年引以为傲的长相在退步的人是自己。
在我看来,李宝莉就是把誓言看得太重,靠着那一句承诺任由时间掠夺走自己的成长、美丽,她以丈夫为天,以儿子为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应该怎么更独立,更优秀,所以导致影片开头看着她咄咄逼人的样子,纷纷留言说受不了。无论什么时候,对自己有清晰的规划,比相信任何人的誓言都有用,如果努力了依然留不住就此分别,总比困住一个没有意义空壳婚姻有意义。
02、李宝莉和婆婆一直关系不好,自然婆婆不会向着她,夫妻矛盾、母子关系都是婆婆在替儿子暗暗和媳妇较劲
生活是有智慧的,语言是有技巧的,同一件事你用两种话语表达出来,最终结果也许截然不同。李宝莉在和丈夫的沟通中引起儿子和婆婆的不满,当婆婆无家可归时想要住进马学武分的新房,李宝莉就冲丈夫发脾气,语言刻薄,最后马学武跳江,婆婆帮助看孩子常说她没有文化。
①婆媳矛盾一直是婚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尤其媳妇不被儿子呵护时
其实很多人的婆媳矛盾,都源于中间这个男人不会调节,没有给足老婆呵护,才会让婆婆对媳妇挑来挑去。电影中李宝莉得知婆婆要住进新家生气,其实她只是嘴上发发脾气,她希望马学武能在意自己和自己多商量。没成想逼走了婆婆,让马学武背上的稻草又加重了。
马学武走后,婆婆带孙子,经常数落李宝莉没有文化,这对母子在针对李宝莉认知上高度一致,正因为儿子向母亲这么数落过,所以婆婆才总是出言伤害李宝莉,婆婆的看法大都来自儿子的态度。
②隔辈亲带来的教育分歧
李宝莉辛苦赚钱上缴给婆婆,让婆婆给小宝买菜做好吃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心疼她,她就像家里隐形赚钱的辛苦女人,没有鲜活的沟通价值。
儿子因为妈妈脾气不好,加上知道妈妈总是在饭桌让爸爸生气,所以对李宝莉意见很大,加上妈妈只会质问自己“作业写完了吗?”没有爸爸,奶奶就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奶奶和妈妈分歧很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对还不能体恤母爱的孩子来说,自然将奶奶视为和自己一个战线的盟友。
这也导致婆婆仗着孙子,对李宝莉呼来喝去,明明家里最辛苦的人是挑扁担赚钱的李宝莉,但是所有的功劳最后都归功于婆婆。
③婆媳之间的纽带就是夹在中间的男人,马学武的选择也注定婆婆对媳妇的做法
影片中小宝要高考,婆婆看李宝莉天天在家晃悠,就借着孩子的语气让李宝莉出去,别在家里待着烦小宝,免得耽误孩子高考,并且提醒李宝莉孩子满18岁了,将房子过户给孙子,结果在考试前一天,让小宝去找李宝莉,观众都看出,这是婆婆早埋好的伏笔,让小宝和妈妈之间的误会更大。
当小宝在破落的出租房里看见妈妈给相好的男人擦背时说:“你果然在这里,奶奶都病了,你还有心情玩。”一句话暴露了奶奶没少在孙子面前教唆。
总之,婆媳矛盾,最大的矛盾还是来源于丈夫,而夫妻关系也影响着孩子,小不懂事的孩子就会在父母中选择倾向于自己的人形成盟友,所以处理不好夫妻关系就自己带孩子,否则就会像影片中受伤的李宝莉一样,付出大半辈子,成为被赶出家门的人。
03、无论任何时候,夫妻关系都大于亲子关系,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学习第一的孩子,而是要有感恩、辨是否、懂礼貌的心理健全人格,而小宝虽然成绩第一却以自我利益出发对待母亲,满怀对母亲的恨,就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珍妮·艾里姆
以上分析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中的问题和三个建议,这部分就重点讲讲第三个大的分析,关于教育与孩子成长中的重中之重。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是社会的未来,是人类发展前进的动力,所以培养一名知恩图报,满怀善意的孩子,比只懂学习,不懂换位思考的人更重要。
电影中小宝一直对母亲怀有恨意,即使长大后每次考试都是全级第一,依然对母亲非常冷漠,当老师拿他给同学做榜样说:“应该学习有的人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年年第一。”同学们看他时,他低着头一副愤怒,他愤怒母亲吼走了父亲,愤怒母亲开家长会时倒地的扁担,也恨母亲对自己只问学习的话题,这些都能理解,唯独不能理解小宝得知父亲出轨才导致母亲报警后,依然对母亲的怨恨。
他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即使成长后学业一流,凭借自己的推理和本领调查出父亲被降职的原因是母亲举报所致,他只记得自己失去了父亲,却忘记母亲身为一个女人被丈夫背叛带来的绝望和内心的挣扎。他不知道母亲听到钟点房里的父亲和别的女人开心的声音,举起灭火器想要砸门又放下的无奈,她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常说斗米养恩人,升米养仇人,李宝莉就是因为活得失去了自我,伺候出了一个不懂沟通,用死惩罚别人,也不反省自己有错的丈夫,也养育出了一个自私的孩子。
董卿首谈儿子: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不放弃自我成长的女人是散发魅力的,会吸引丈夫和孩子向自己靠近,并且有自己的底线,一旦被触动底线,也会勇敢独立生活,像《万箭穿心》这样过时的婚姻相处模式,是夫妻、婆媳、亲子、自我挣扎的多重矛盾,逐渐被社会取代,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优秀女性角色出现,面对婚姻时不再依附,而是成为丈夫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
总之:这部电影中的几段关系,对每个人的生活和选择都是一种按时,无论在任何能想起文中这三个建议,都能随时提醒检查自己的婚姻和与之相辅的各种关系。
就像燕妮说得:当你打算和一个人共同生活、白头偕老,用五六年的时间来做巨大而必须的考察大概不算长……我希望卡尔跟我在一起是幸福的,正像我自己希望跟他在一起幸福的一样,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不仅应该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而且应该成为他的同志、他的谋划人、不仅要相信而且相敬,因为其中包括我的全部精神生活,不然的花,婚姻只不过是庸俗的契约,生锈的锁链,互相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