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城市里常见的一种鸟,它的叫声很悦耳,而且富于变化。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四声悠长的叫声了。这种鸟叫白头鹎,也就是白头翁。
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白头鹎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国东部除了东北,基本都能看见白头鹎的身影,包括台湾和海南。
白头鹎和麻雀、绿绣眼合称“城市三宝”。公园里、庭院里、行道树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尤其是南方。
在冬天它们聚集成群觅食休憩,春天到了就开始各种抢地盘,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
每年春天3月到5月是白头鹎的繁殖期,这段时间,如果见到一只白头翁单独站在突出的枝头或是树顶上高声鸣叫,过不了多久,另一只白头翁飞过来,两只鸟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们在互唱情歌了。
繁殖期是3月至8月,一年繁殖1至2窝,北方较冷繁殖较晚,一般都是一窝,南方多两窝。一窝2至6枚卵。宝宝诞生后,捉虫的事情是双亲共同负责。每年,它们都要吃掉大量的农林业害虫。
鹎鹎小时候是朴素的,充满乡土气息,简言之就是灰不溜秋的,只有羽毛略带一些鲜亮的橄榄绿(这种低调的配色对于幼鸟的自我保护很有帮助)。成年后,闪耀的白头出现,洋气造型不在话下。
虽然叫“白头”,但它们并不是白头偕老哦,其实它们每年都会重新找伴侣。这也是鸟类当中很常见的现象。
在鸟类世界中,各物种之间“离婚率”存在很大的差异,从“离婚率”99%的火烈鸟,至“离婚率”0%的信天翁,此外天鹅也是忠贞配偶的鸟类。
白头鹎们头上的那撮白色,大小并不固定。繁殖期最大,鸣叫的时候蓬开则会显得更。
在南方白头翁主要是在树上筑巢,北方则主要是灌木里筑巢。它们的巢呢,主要用草编织而成,呈现一个小小的碗状。
可别小看这些鸟儿,要知道,它们可聪明着呢。城市里的白头鹎经常会叼塑料袋、餐巾纸等“人工材料”来筑巢。
白头鹎吃昆虫也吃果实、种子等。在我国被列为三有鸟类(《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鉴于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虽说白头鹎不怎么怕人,但你想亲近它也并不容易。有时它很会逗你玩呢。
(以上内容部分节选自百度百科、人民网果果和鸟人课堂)
蒙启“鸟”趣,是上海市蒙山中学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之一,由学校生命科学教师景小军负责。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给孩子们配备了基础的观鸟设备,老师利用每周一节的拓展课以及周末的时间,带孩子们观察鸟类,亲近自然。
蒙启“鸟”趣 拓展课同学合影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