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卢豫祥在壤塘县城偶遇南木达镇三郎村支部书记,交流起村里的安全饮水情况(蒋文/摄)
□本报记者蒋文吴崸
雪域高原有首歌这样唱道:“人都说高原蓝,谁知道蓝天下那汪泉?”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的高原上,饮下甘泉的人,都知道引来源头活水的人是谁。
累了,靠靠温暖的灌木山石;渴了,捧起清澈的流泉溪水。他在藏族同胞的心中是一位“不忘初心,坚守雪域”的好党员、好公仆、好兄弟。6月25日,四川壤塘县水务局局长卢豫祥作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光荣地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卢豫祥钟情水利。年参加工作以来,从县水电农机局、国土资源水利局,到农牧水利局、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再到如今的水务局,水利始终是他魂牵梦萦的不二选择。
卢豫祥选择坚守。在平均海拔米、年平均气温不到5摄氏度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国定贫困县,他一待就是28年,融入雪域高原,融入藏区百姓。
卢豫祥不忘初心。他时刻牢记人民公仆为人民的根本宗旨,长年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为藏区广大群众喝好水、避洪灾、摘贫帽,不停奔走,日夜操劳。
卢豫祥勇担使命。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带领壤塘水务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水问题。百姓把一条条圣洁的哈达亲手挂在他和同事们的脖子上时,是他最美最自豪的幸福时刻……
胸怀百姓这盏明灯
年7月的一天,一个19岁的藏族小伙儿走进了壤塘县水电农机局,成为一名水保员。“一开始就是画表描图,做基础性工作。”卢豫祥如是说。对水利的感情,就在这写写画画中累积了起来。
老领导的点拨,使卢豫祥快速融入壤塘水利工作;老同志的传授,让卢豫祥逐步掌握了各项水利业务技能。“他成长很快。”壤塘县水务局质监站站长张贵贤与卢豫祥同一天入职,他直言,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卢豫祥快速前行的基石。
满怀热情,刻苦钻研,卢豫祥快速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他是专家型领导。”从阿坝州到壤塘县,从县政府到县水务局,人们都一致称赞他。
卢豫祥中等身材,深蓝色外套,胸前长年佩戴的党徽熠熠闪光,举止间散发着儒雅气质;厚厚的镜片,花白的头发,言谈中展现出学者风范。
年,卢豫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的初心激励着他不断前进。“百姓喝水的事,必须做好”“保障群众安全,堤防建设不能有半点马虎”“群众增收,产业是关键”……在卢豫祥心中,老百姓就是那盏明灯。
闻汛而动,冲锋在前。在抗洪抢险中,卢豫祥身先士卒,带领干部职工测流量、堵缺口、扛物资。壤塘县近年来的几次特大洪灾,都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
心系百姓,情牵水利。卢豫祥走遍了壤塘县60个村,时常与村民同吃同住,倾听百姓心声;壤塘县县长张德发说,卢豫祥是长期能在工地见到的局长,“他每周都要把所有工程走一遍”。
卢豫祥在巴莱沟山洪沟治理项目现场检查(蒋文/摄)
专注细节,追求完美。卢豫祥常说,凡事做就要做到最好。“规模很小的工程,他也要到现场抓;寻找水源地时,水是不是安全,他也要自己检验。”壤塘县副县长代胜利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拨亮心灯,情暖百姓。雪域寒冷的土地上,水利人的“工匠精神”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并散发出炽热的光芒。
擎起守护安全的臂膀
年6月13日,壤塘县暴发山洪,尕古玛沟河堤被洪水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凶猛的河水不停拍打着沟岸,险情随时可能出现。
河堤缺口位置很高,为让吊车驾驶员看清缺口,把铅丝石笼放到准确位置,卢豫祥站在缺口旁边不停挥着双臂指挥,同事则系着安全带站在石笼上。“当时形势很紧张,没有多想。”卢豫祥坦言,现在看来,一旦站立的地方垮塌,后果殊难设想。
在防洪抢险中指挥机械调运铅丝石笼堵缺口
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缺口成功封堵,修复的堤防成了守护沿岸群众的“安全防线”。“当时回来后,发现他瘦了一圈。”一位负责后勤的同事说。
长期从事水利工作的卢豫祥深知,要让百姓摆脱洪涝困扰,必须加强堤防建设。“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壤塘县没有一处像样的河堤。”卢豫祥回忆,年以前,则曲河尕多乡热布卡段由于没有堤防,每每暴发洪水,岸边的村民就会遭受损失,“大家一见下大雨,就赶快往山上跑搭帐篷住。”
在尕古玛沟防洪抢险中调运机械堵缺口
在壤塘建堤防绝非易事,工程只能在4月—10月的汛期施工,其他月份天寒地冻。汛期作业,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7月10日下午,卢豫祥来到巴莱沟山洪沟治理项目现场检查。据施工业主介绍,堤防全长米,总投资万元,计划8月底完工,比预期提前半个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代安学介绍:“工程可以保障沿线40户多人的防汛安全。”“这堤防修起来,再下雨我也不担心了。”壤古村老村主任指了一下不远处的卢豫祥,“每次他来我们这儿,村里的孩子都要缠着他,让他讲山外的新鲜事。”
施工前,卢豫祥会给中标单位介绍县里的水利基本情况,提出施工优化方案,召集工程所在地乡政府领导、村两委、村民代表沟通诉求;施工中,每10天组织召开一次例会进行现场部署,随时抽查。
安全是工程质量的铠甲,不容有些许“亚健康心理”。一向和蔼的卢豫祥,因为工程安全问题也会动怒。有一次,他连续两天到则曲河玛拉雅段堤防抽查,在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监理两次都不在现场,并找各种理由开脱,卢豫祥火儿了:“你没有履职,必须处罚!”“不合格的堤防坚决拆除,一点不留情面。这种强势,让施工单位都很怕他。”水务局建管股股长张未说。
近年来,壤塘县新建5级及以上堤防31.6公里,则曲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杜柯河治理项目都得到了省、州水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成功创建了则曲河国家水利风景区。
治理后的则曲河(蒋文/摄)
赢得百姓“卡卓”的心声
在壤塘,水利人既要治水,也要送水。“这条小溪水质可以,测一下水压够不够。”7月5日,卢豫祥到茸木达乡牙格车村勘探水源。在他看来,这项工作虽然普通,但很有意义。
壤塘的7月,鲜花绽放,白雪覆盖。这里春短冬长、没有夏天,山区群众“吃水难”,以前要每天走上三四个小时,翻山越岭去背水。“我们到斯蒙古寨调研时,都不好意思找村民要水喝。”卢豫祥回忆道。
了解情况后,他立即带领着工作人员翻山越岭寻找合适的水源。“开始尝试从对面的山头引水,但是天一冷下来,水管就冻了。”最后,终于在山下离村12公里的地方找到了合适的水源,采用倒虹吸的方式引水上山。村民看到清水送进家中,捧出青稞酒,献上哈达,表达对水利人的感激。
到尤日村开展工作时和群众拉家常
“找水源考验体力和耐力。”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安开科多次随卢豫祥一起翻雪山、过草原,“卢局长爬山特别快!我们都得加快脚步才能勉强跟上他。”
在尕多乡,很多村民现都置办了洗衣机。“以前只有乡政府有水,大家都推着车来取水。”乡长王丹指着政府的院子,“有的顺便就在这洗衣服了,那会儿院里到处都是晾着的衣服。”如今的尕多乡,几乎家家都打了井,24小时都能用上水。
在卢豫祥的带领下,水务局共探明水源点余处,建成农村饮水工程余处,打井余口,完成壤柯、南木达、中壤塘集中供水工程,结束了壤塘县城及周边城镇缺水的历史。卢豫祥因此也被聘为“四川省村镇供水协会农村供水专家”。
重建更重管,农村饮水设施是否使用正常也是卢豫祥牵挂的事。尕多乡纪委书记尼玛俄热介绍:“卢局长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小事反映出了一种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他不但给饮水安全工程选址,而且非常注重工程的维修养护,手把手教村民修水管。”
去年12月,卢豫祥带领同事去阿斗村进行饮水设施检查。由于山路窄、转弯急,一个车轮突然悬空。“快跳车!”车上人员个个吓出一身冷汗,还好最后是有惊无险。今年去南木达镇检查饮水工程的过程中,有一边路猛然塌陷,汽车忽地向一侧倾斜下去……
你的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便有你。说起村里的饮水安全工程,热不卡村村主任索旺十分激动:“水务局局长,我们村对他都熟悉,大家没得(没有)不满意的。卡卓,卡卓(藏语感谢)!”一声声“卡卓”的背后,是群众房子住得安心了,水用得放心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年7月,四川省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竞争立项审查会在成都召开,对于国家级贫困县壤塘县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遇!
会议召开前两天,卢豫祥刚做完阑尾手术。不等伤口愈合,医院,坐着公交车直奔省农水局。当看到小农水重点县名单上,壤塘县赫然在列时,他才把手从伤口上移开,用力地攥紧双拳……
几年间,壤塘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余亩,新建联户牧场21个、高原生态蔬菜园区6个,水利工程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使所有贫困村村民有了稳定收入,高原地区脱贫攻坚吹响了嘹亮号角。贫困户泽让巴旦把卢豫祥看作自己的亲人:“是他——这个共产党人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诠释灵魂忠诚的誓言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卢豫祥的座右铭。壤塘县的水利投资,有时一年超过亿元,但资金安全始终有保障。
壤塘县水务局财务股的袁小红说:“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严格按照阿坝州交易中心制定的原则,水务局在水利工程基建财务管理和决算方面做得很规范,还在全县作过交流发言。”
“要时刻抵御施工队的‘糖衣炮弹’。‘廉’生党性,‘廉’使共产党人无私无畏!”卢豫祥在各种会议上经常强调“廉”之重要性。对于水务局这支队伍,无论技术还是思想,他都是言传身教。
“他是我工作中的老师。”牛培江是个80后,通过向“师父”学习,并非水利科班出身的他,掌握了很多水利专业技术,如今已是县水务局副局长。
“关心职工安全。我们要离开壤塘,必须打报告。”“注重学习培训。经常给我们创造学习新思想新技术、提升能力的机会。”“他常跟我们说,工作再忙也要多陪陪父母。”……
“百善孝为先”深深埋在卢豫祥心中,说起父母,他却是一脸愧疚:“我生在藏区,父母上了年纪以后就回老家河南了。我们四弟兄,他们三人都在父母身边……”年,古稀之年的父母从老家再次回到四川,一直都由妻子李蓉陪伴。“他总是那么忙,脱不开身。”李蓉说,“他一直说要陪父母过一次生日,可到现在也没兑现。”
青葱岁月随风去,已是白发落满头。卢豫祥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张结婚10周年的全家福,那时的卢豫祥还是一头黑发。“自从走上领导岗位,头发就开始变白。他半夜总是想事,睡不着。”泪珠在李蓉的眼眶里打着转。同在壤塘工作,夫妻俩却少有共叙家常的时间:“经常是饭都做好了,却接到了他的电话,还在工程现场,不回来吃了。”
结婚10周年纪念照上的卢豫祥还是满头黑发
儿子卢一鸣从四年级起,就被送到姨妈所在地读书,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回到家中。“老爸,好久不见!”父子俩一重逢,就紧紧抱在一起。“爸爸常对我说,做事要诚信踏实、勤俭节约。”小卢如今已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四川省防汛抗旱先进集体、李冰杯农田水利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先进个人、阿坝州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先进工作者、壤塘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年连续三年壤塘县干部考核优秀奖……卢豫祥说:“这些都是壤塘全体水务人的成绩,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
“作为一名党员,我只想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只想以更加勤奋的工作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普通公务员。”谈到未来,卢豫祥的眼中充满执着与坚定。
衣带渐宽,初心不改,川西高原上,忠诚、干净与担当的故事滔滔不绝;千钧重担,使命在肩,基层水务人科学、求实与创新的歌声久久不息;从源头到龙头,从年少到白头,高原蓝下的那汪泉,就这样流淌着卢豫祥——一名高原普通党员不平凡的人生之旅!
简历
卢豫祥,年4月出生,藏族,现任四川省壤塘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曾任壤塘县国土资源水利局水利水电助理工程师,县农牧水利局副局长,县农业水务局党组书记,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务。6年起被聘为“四川省村镇供水协会农村供水专家”,年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个人”,年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简历
评论:坚守的力量
坚守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大禹治水,坚持不懈;精卫填海,矢志不渝;夸父逐日,持之以恒……坚守的力量早已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扶摇直上九万里”,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激励着共产党人不畏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壤塘县水务局局长卢豫祥28年如一日,扎根雪域高原,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原则行事,对事业兢兢业业,为百姓勤勤恳恳。他参与了壤塘几乎所有大小水利项目建设,在壤塘脱贫奔小康的路上留下了砥砺前行的足迹。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卢豫祥坚守本真,坚守底线。他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生活上严于律己,业务上精益求精,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称赞、群众的认可,被誉为“有能力、有技术、有干劲、有激情,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在他的带领下,壤塘水务业务工作突飞猛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成为全州全省的亮点。
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当下,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愿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从卢豫祥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身上,汲取坚守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以水利工作的实际成效,践行好党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原标题
《献身高原水利情定雪域初心——记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四川壤塘县水务局局长卢豫祥》
排版
姜晓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