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宣州同声词社
词社第二期社课为改写,将唐代殷济的七绝《冬宵感怀》隐括为一首小令,词牌、韵部自定,韵用《词林正韵》。
冬宵感怀
唐殷济
切切霜风入夜寒,微微孤烛客心难。
长宵独恨流离苦,直到平明泪不乾。
方霞
一剪梅
已是冬庭老叶催。凄切残荷,寥落寒枝。清宵无奈袭霜风,窗外烟稀,月下谁知?客路常生故土思。未得安眠,却扰忧思。孤心残烛至平明,枕泪无端,念已成痴。
张邦发
渔歌子
霜袭长宵彻夜寒。天涯孤旅客心烦。思骨肉,念家山。平明泪枕未曾干。
吴晓红
怨三三
霜风切切动窗弦,入夜清寒。烛火微微影乱弹。不消说、客心难。长宵更染离端。恨华月、檐头自圆。苦楚有谁言。平明将至,泣泪仍残。
徐志平
渔歌子
漫漫长夜朔风喧。戚戚孤馆客心煎。平明泪,五更寒。长宵独恨秉烛残。
陈秋林
渔歌子
细柳凋衰藕叶残,霜风彻骨客心难。冬露冷,夜宵寒。小微剪烛泪流乾。
方诗韵
渔歌子
窗入霜风彻骨寒,客心凄苦夜无眠。残烛寂,泪阑干。朦胧岭外是家山。
王秀华
忆秦娥
宵寒冽,孤灯壁影伤悲咽。伤悲咽,平明近怯,梦魂难歇。霜风萧瑟凄惜别,与君遥对家山月。家山月,情思缱绻,盼归心切。
罗志勇
江城子
入夜秋风令人寒。客难眠。思家园。斯心憔悴、前景哪堪看。不睡孤灯苦独享,天已亮,泪潸然。
何典发
浣溪沙
寒冷微风拂面容,今宵孤烛泪腮红,平明霜染鬓丝浓。离别人生当独饮,留连花季应随从,冬眠长夜望苍穹。
李和平
渔歌子
雨打芭蕉泪湿衣,霜风萧瑟笛声凄。人不寐,烛迷离。何时对语叙相思。
季学兰
如梦令
切切寒风凌厉,影乱烛光迤逦。孤客恨长宵。冷月相思谁寄?不寐,不寐。听露似天垂泪。
马晓明
渔歌子
苦雨霜风夜不安,愁眉遙对故乡天。身瑟瑟,泪潸潸。黎明翅首眼望穿。
张英姿
渔歌子
瑟瑟霜风夜难眠,茕茕孤影客心寒。残月冷,故园牵,平明已至泪不干。
梅运莉
相见欢
霜风昨夜萧萧,把心敲。无奈他乡羁绊,度寒宵。生别泪,孤蓬事,几时消。难说人间苦恨,是飘摇。
刘明华
长相思
霜风寒。烛光寒。长宵难眠泪未干。棂窗对夜阑。路漫漫,夜漫漫。恨到归时尤断肝。带宽双鬓残。
李泓
江城子
霜风切切入阶庭。薄衣轻。影伶仃。冷烛昏昏、特特唤愁生。是处乡关寻不见,山水阔,隔程程。埙音呜噎梦无成。苦难明。是离情。常恨客身、微步履寒冰。夜雨长宵终有尽,唯泪眼,不曾晴。
罗国亮
忆秦娥
灯明灭,入夜深寒风吹切,风吹切,敲窗无语,异乡为客!羁途漫道情如铁,泪盈总是亲和血。亲和血,孤心似月,阴晴圆缺!
张阳旭
阮郎归
悲风霜气入疏帘,流离野店单。一杯残酒御荒寒,牵愁对烛眠。星漠漠,夜漫漫,知归何许年?晨炊烟袅望家园,不禁泪又潸。
黄爱武
阮郎归
满阶月色半帘霜,孤灯孑影凉。声声风语遣愁肠,凭窗暗自伤。思绪远,忆情长,枕边清泪藏。笺中托付两三行,今宵寄梦乡。
词的形体是由诗的形体发展而来的。诗歌形体,包含字句和格律。词在字句上,根据宴乐的需要,将齐言诗发展成为长短句;在格律上,走上了更为严格的道路,诗只论平仄,词须辨四声。我们填词,如何摆脱诗的影响,使词立足于诗的光环之外?这就要我们首先弄清楚,律诗与词到底有那些不同。前人说“诗庄词媚”,王国维的回答是:“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所谓“要眇宜修”,就是不但有外在容貌的美,而且有内在品质上的美。词的特质又是什么呢?缪钺将之分为四点:一曰其文小;二曰其质轻;三曰其径狭;四曰其境隐。刘体仁说:“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晏)叔原则云:‘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诗与词分疆也。”(《词绎》)对于我们来说,难以掌握的诗词差异,还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差异,不易用语言文字来表述,完全靠作者自己平时积累来感悟、来意会。为什么“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就是诗,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则是词?这些问题用语言不大能够分辨清楚。只有平时看多了,写多了,自然就能分清诗词的不同了。(我在群中发了两次“关于诗词表现方式不同”的句例,可以参看)
词界前辈训练填词,一是用替换字词的方法,一是用隐括改写的方式。隐括正可以帮我们体认诗句与词句的不同。所谓隐括,即用词或散曲形式来改写、缩写前人的诗文名篇,以另一体裁展示原有诗歌风貌,它是一种临摹,是体裁转换。隐括词,就是将格律诗、散文体裁的作品,改写成词。改写后的词,也需尽量用原文中的句子。如晏几道《临江仙》词前半阙:“东野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追思往事好沾巾。白头王建在,犹见咏诗人。”则是对张籍《赠王建》的改写。张诗云:“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有咏诗人。”虽未标隐括,实则已近隐括体了。
除了以前介绍过的苏轼、方岳词外,再举几例:
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諠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辛弃疾《声声慢·停云霭霭》(隐括渊明《停云》诗)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蒙蒙。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问几人、亲友似翁。
宋·无名氏《秋霁》(隐括《前赤壁赋》)
壬戊之秋,是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举酒属客,月明风细,水光与天相接。扣舷唱月。桂棹兰桨堪游逸。又有客,能吹洞箫,和声呜咽。追想孟德,困于周郎。到今空有,当时踪迹。算惟有,清风朗月,取之不禁用不竭。客喜洗盏还再酌。既已同醉,相与枕藉舟中,始知东方,晃然既白。
唐圭璋《水调歌头·舟逐古津远》(隐括《桃花源记》)
舟逐古津远,绿树蘸波圆。缃桃红浅,一川相映落英繁。花外云山新换,忽入千家庭院。男女笑声喧,斟酒初开宴,不记是何年。掩松萝,寻碧藓,乐幽闲。太平鸡犬,浑疑灵境住神仙。归去缤纷两岸,犹念当时人面。啼损林鹃,回首溪如练,樵径散风烟。
(以上原诗较长,未录)
同声词社第二期社课为改写,隐括唐殷济的怀乡诗《冬宵感怀》。目的是通过将七绝隐括为小令,使大家在创作中体悟到诗与词在句式表现上的不同。至截止日期,收到二十位词人的作品。大部分作品都符合隐括的要求,用它原有的语言材料,将诗句改为词句,来表现同样的主题。
以后社课,希望大家能够按照要求来做,包括主题、体裁、用韵等。
程家林识
宣州诗词学会
名誉会长:汪传春徐德明
顾问:王鸿树肖礼堂
会长:方诗韵
副会长:余浩蔡青陈朝元
方霞梅运莉孙正军
秘书长:唐宗福
宣州同声词社
社长:程家林
副社长:陈春鹏
编委主任:陈春鹏
编审:耿清
责编:黄爱武吴晓红
本期责编:黄爱武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