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人家系列之七
希望的田野
作者黄晓明
“快点,快点,死麻雀又飞到那边的田里偷吃谷子了”,随着大孩子愤怒的喊叫声落下,埋头贪玩的低年级小孩,赶紧抄起尾部扎着五颜六色布条的长竹竿,沿着田埂,快速跑向麻雀降落的地方,然后在空中急速甩动竹竿,“噢~噢~噢”地吆喝着。“轰”地一声,受到惊吓的麻雀,四下飞窜而起,然后急速掠过迎风摇摆的的稻浪,空气中只留下叽叽喳喳的串串余音。经过频繁驱赶令人烦厌的麻雀后,小屁孩们双手叉腰,望着眼前一串串沉甸甸的金黄色的稻穗,心里想,究竟要到什么时候谷子才能成熟,再也不用这样辛苦地看守贪嘴的麻雀了。
在那个大集体时代,每年到了三四月份,大部分农户家里的谷仓,已经底朝天了,此时正是农户们最难熬的青黄不接的季节。为了缓解这种困境,礤下生产队划出十几亩光照时间最长的阳段田,用来种植三季稻中特早熟的水稻品种,由此有效地解决了因饥荒带来的困境。所以,在春末夏初绿油油的田野里,这十几亩金灿灿的稻穗,总是格外引人注目。祸不单行的是,彼时被列为“四害”之一的麻雀,却常常从忍饥挨饿的人们口中夺食。可想而知,饥饿的社员们对麻雀是多么地恨之入骨,至今,但凡有经历过苦日子的人,对于麻雀,总是没什么好印象。因此,每逢特早稻将要成熟时,成群结队的麻雀们,如饿鬼扑食般前来抢夺粮食了。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救命粮食,生产队的社员们,都要轮流蹲守在田里。遇上周末,大人们就安排自家的孩子,帮忙照看尚未成熟的稻谷。因此,为了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重任,学生们往往一大清早就胸系红领巾,肩抗长竹竿,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工作岗位”——在葵小旁、礤下刘屋对面的大片阳段田,也就是种植特早熟稻田处。
贪玩是每个孩童们的天性,即使肩负重任,也不忘见缝插针地寻找乐子。于是,溪岸边的花草虫鸟,就成了我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