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御寇。
既然它是一篇寓言故事,那么它一定向人们传达了一个道理。它想传达的道理真的是我们认为的“坚持不懈,人定胜天”吗?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首先,故事开头介绍了太行、王屋二山
愚公一家面山而居,出入十分不方便
一出门就是看不尽的山
这让愚公十分苦恼
怎么办呢?
于是乎愚公决定开一次家庭大会
在这次家庭大会上,愚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受够了!要不我们把山移了吧?”
同样受够交通不便的家人觉得完全OK
只是……
我们机智的愚公表示
家人们前后一合计,觉得移山计划完全OK
这时,隔壁一老头智叟表示
智叟对愚公说:
然后愚公说出了这句流传百世的名言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智叟眼瞅着拗不过愚公,只好退让
于是乎,浩浩荡荡的移山大军行动起来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帝感其诚,派了两名大力士把山背走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那么,
这个故事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让我们看一下《愚公移山》的出处
《愚公移山》一则出自《列子·汤问》
《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天地至理,万物奥妙,列子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并且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观。
比如《愚公移山》的上文《商汤问夏革》
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权尽乎?”
革曰:“无则无权,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
表达了时空无极无尽的观点。
接下来
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通过对比愚公和智叟两个人对移山态度的不同,说明两个人时空观的不同,进而引出“时空观不同的人,对世界认知也不同”的观点。
那么,帝感其诚的“诚”自然也不是天帝感动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是感动愚公“以天地为一朝,以亿代为瞬息”超前的时空观。
在愚公看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在无极无尽的时空里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智叟只是一个“期功于旦夕”的人。
所以说,智叟比较于愚公就好比朝菌之于冥灵,蟪蛄之于大椿。通过这样的对比,引出“契合于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
其实《列子》是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
同样,西汉时期的《淮南子》
也是道家的经典著作
其中有一句话非常出名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反复仔细品读这句话
明德,致远
明德,致远
明德,致远
明远?!
其实,《愚公移山》这则故事想要告诉我们: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明远湖
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聚华夏之奇才,汇巴蜀之俊彦
是你备考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最佳去处
快来明远湖边,
和菌菌一起备考英语四六级吧!
END
文案/王若阳
编辑/唐桢馥杨钧尹
校对/卢红浪
责编/青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