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双清口服液的药物组成与用法用量
金银花、连翘、郁金、大青叶、石膏、广藿香、知母、地黄、桔梗、甘草、蜂蜜。
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风温肺热,卫气同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中金银花甘寒芳香疏透,连翘苦寒清解,二药皆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相须为用药力更强;并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又可芳香辟秽化浊,以兼顾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之特点,故为君药。郁金辛行苦泄寒清,善凉血清心;大青叶苦寒清泄,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石膏辛甘大寒,善清气分实热,略兼透散。三药相合,可助君药之功,故共为臣药。广藿香芳香辛散微温,既解表化湿,又理气和中;知母苦泄甘润寒清,善清热滋阴生津;地黄甘润苦寒清泄,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桔梗辛散苦泄性平质轻,善宣肺利咽,载药上行。四药相合,既助君臣药疏透表邪、清热解毒,又滋阴生津而颐护阴液,故共为佐药。甘草甘平,既解毒,又调和诸药;蜂蜜甘平质润,既解毒,又润肺止咳。故共为使药。全方配伍,宣清并举,共奏疏透表邪、清热解毒之效,故善治风温肺热,卫气同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以及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
孕妇及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每支装10ml。
年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二妙丸的组成/处方/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苍术(炒),黄柏(炒)
苍术(炒)g黄柏(炒)g
本品为灰黄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涩。
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口服,一次6——9g,一次2次。
60粒3克。
(1)忌食炙烤肥甘之品。(2)阴虚者禁用。
年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理气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1.气逆与气滞相兼并见,治疗辨清主次,选用适当理气方剂,斟酌行气与降气药物的比例;
2.使用理气药剂时注意审证析因,因证入药;
3.理气药多辛温香燥,助热生火使用时中病即止,慎勿过剂,酌情配伍益气滋润之品;
4.年老体弱,素体气虚阴亏,内热较盛者,慎用理气剂,或随证配伍相应药物;
5.理气药有动胎、动血之功,有出血倾向、妇女经期或孕妇应慎用。
年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中药提取液的浓缩方法
1、常压蒸发
用于非热敏性药液的蒸发。
2、减压蒸发
用于含热敏性成分药液的蒸发。
3、薄膜蒸发
特点:蒸发速度快,受热时间短;不受料液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连续操作;能将溶剂回收重复利用?。
薄膜蒸发的进行方式有两种:一是使液膜快速流过加热面进行蒸发;一种是使药液剧烈地沸腾是产生大量泡沫,以泡沫的内外表面为蒸发面进行蒸发。
4、多效蒸发
原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确认的低温低压(真空)蒸气含有的热能与高温高压含有的热能相差很小,而气化热反而高而设计。
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行气药的功效、特点、炮制
行气药的功效、特点、炮制
1.掌握行气药的含义、功效和主治。
2.功效比较:陈皮青皮,木香香附。
3.特点:药性寒温:性寒凉的行气药:枳实、枳壳、川楝子、青木香。
力量强弱:破气药:枳实、青皮。
作用部位:肝(胆):青皮、香附、川楝子、荔枝核、佛手、青木香。
脾胃、大肠:陈皮、枳实、枳壳、木香、薤白、青木香。
4.综合比较:泻痢用药:葛根、黄连、大黄、木香,白头翁。
平喘:麻黄、厚朴、沉香。
5.别名:陈皮(橘皮、新会皮)、川楝子(金铃子)。
6.炮制与用法:木香(生用行气,煨用止泻);青皮香附(行气止痛醋制);川楝子(行气止痛炒用)。
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逍遥散的配伍应用
逍遥散的配伍应用
1.配玄参:苍术燥湿健脾、升阳散邪;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湿邪未尽,而阴液已伤之消渴证,其治疗若单养阴滋阴恐能助湿,而祛湿又存劫阴之弊,两药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以苍术之燥制玄参之腻,则健脾滋肾、养阴逐邪,两擅其长。
2.配厚朴:苍术苦温辛烈,运脾燥湿;厚朴苦辛温,除湿宽肠,性味从辛、从燥、从苦组成,两药相伍,消食且散痰湿。对有湿、有滞、有积者尤宜。湿除脾运、中阳得振,专解湿邪困肿,运化失司诸证。
3.配防风:本品辛散苦燥,外能解风湿之邪,内能燥湿健脾,炒苍术辛散性弱,偏于燥湿健脾,可配防风祛风燥湿,因“风能胜湿”之故,专治湿盛水泻;生苍术其辛散性强,配防风以祛风发汗,同治风湿痹痛,一能燥湿,一能祛风,合用则既燥又散,风湿两邪俱除。
4.配石膏:苍术燥湿,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生石膏性寒,清泻暑热,两品相配,一温一寒,刚柔相济,燥湿清热不伤脏腑正气,善治湿邪化热,取太阳阳明两经同治之意,用于暑温、湿温、壮热烦渴、身重溺短等证zui宜。
5.配黄柏:黄柏苦寒,气味俱厚,性沉而降,以清下焦湿热为长;苍术味辛主散,性温而燥,化湿运脾,通治内外湿邪。二药均具雄壮之气,苍术得黄柏,二苦相合,燥湿之力倍增;黄柏得苍术,以温制寒,清热而不致损阳,二药相使相制,清热燥湿功效显著,常用于下焦湿热之足膝红肿热痛、足痿无力,或湿热带下、湿疮淋漓并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病证。
6.配香附:苍术芳香辛温,醒脾燥湿,脾阳健运,则可湿去痰消;香附乃血中之气药,调气疏肝,善解气郁,血行气畅,则胸胁痞闷诸证可解。两药合用,肝脾并治,舒肝理脾,主治肝脾郁结诸证。
7.配黑芝麻:苍术辛烈温燥,燥湿健脾;黑芝麻甘平,能补肝肾且润五脏。两药合用,一燥一润,相辅相成,健脾润燥,善治噎膈脘痞兼脾虚苔薄腻者。
8.配神曲:本品燥湿力强,湿去则脾胃得以健运,神曲消食和胃,两药合用,消食健脾功力增强,可治食积内停、湿阻脾胃,症见胸脘满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泻,苔白腻等证。
9.配川椒:川椒善散阴寒,温中止痛,暖脾止泻;苍术则长于外祛风湿、内燥脾湿,功偏燥湿运脾。两药相配,温中燥湿使寒湿去、脾胃健运则泻可止,温中止泻力增,能治寒湿较盛之久泻、苔白厚浊等证。
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补阳药/补阴药口诀
补阳药
补阳咸甘温脾肾,巴羊鹿沙菟智仁。
补骨锁杜苁蓉紫,阳萎不举或虚喘。
鹿茸益精强筋骨,调冲托疮散虚寒。
阳虚崩漏鹿角胶,补血止血助阳雄。
温补不腻鹿角霜,血弱精寒带遗崩。
巴戟羊藿补肾阳,祛风强筋关节通。
沙菟补肾养肝用,丝子止泻安胎行。
助阳润肠苁蓉锁,补阳益精便秘动。
温肾壮阳补骨脂,阳萎遗精泻五更。
杜续安胎强筋骨,续断止血疗伤取。
补骨益智温脾肾,益智摄唾骨止泻。
温肾纳气强腰膝,腰酸虚喘蚧桃供。
葫芦巴散下焦寒,寒疝冷痛温命门。
仙茅温肾又壮阳,腰膝冷痛祛寒松。
虫草气血阴阳补,河车也有一样功。
海马海狗蛤蟆油,红膻温肾各不同。
补阴药
补阴甘寒归五脏,沙麦龟鳖旱莲女。
百合天冬杞斛玉,黄精桑葚黑芝麻。
养血补心止崩漏,肾虚阳亢龟板医。
鳖甲滋阴软坚功,退热除蒸效力雄。
二冬沙竹养肺胃。麦冬清心天清肾。
百合润肺能止咳,清心安神虚烦息。
石斛滋养肾胃阴,养胃生津消渴离。
滋补肝肾女贞子,乌发明目眩晕医。
凉血止血旱莲草,虚热出血肝肾悦。
养肺润肠蜂蜜用,干咳咽痛便秘泄。
桑椹滋阴养血功,明目润肠消渴宜。
滋补肝肾枸杞子,益精明目最相益。
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润肺止咳剂的区别主治
润肺止咳剂的区别主治
名称
功能
主治
养阴清肺膏
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二母宁嗽丸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症见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蜜炼川贝枇杷膏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肺燥咳嗽,痰黄而黏,胸闷,咽喉疼痛或痒,声音嘶哑
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道地产区、道地药材
道地产区、道地药材
道地产区
药材
关药
人参(吉林)、鹿茸、哈蟆油、(辽)细辛、(辽)五味子、关防风、龙胆、甘草(内蒙古)、黄芪(内蒙古)
北药
党参(山西)、金银花、阿胶(山东)、板蓝根、青黛、大青叶、黄芩(河北)
怀药
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地黄
西北药
大黄(青海)、软紫草(新疆)、当归(甘肃)、枸杞子(宁夏)、
秦艽、秦皮、猪苓(陕西)
藏药
炉贝母、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花
川药
黄连、黄柏、附子、金钱草、丹参
贵药
杜仲、吴茱萸、朱砂、五倍子、黄精、天冬、天麻
华南药
泽泻(福建)、薄荷(江苏)、牡丹皮、木瓜(安徽)、枳实、枳壳(江西)
浙药
杭菊花、杭麦冬、白术、白芍、延胡索(元胡、玄胡)、玄参、山茱萸、浙贝母
广药
又称“南药”
阳春砂、广藿香、槟榔、穿心莲、肉桂、桂枝、蛤蚧、巴戟天
“四大南药”为槟榔、巴戟天、益智仁、砂仁
云药
木香、茯苓、三七、重楼
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中成药的主要有害物质
中成药的主要有害物质:
中药材及饮片中有害物质主要指重金属、砷盐及残留的农药。影响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有害物质的存在。
中成药学的发展及各个朝代的代表作:
(1)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
(2)两汉魏晋南北朝:《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3)华佗首创麻醉药《麻沸散》;
(4)晋代:《肘后备急方》,是zui早应用脏器疗法实例之一;
(5)隋唐时期:《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
(6)明清时期:《本草纲目》;
(7)近现代时期:《中国药典》。
执业药师《中药二》知识点:糖类成分的鉴别方法
糖类成分的鉴别方法
1.Fehling试验:生药的水浸液加Fehling试剂,于沸水浴加热数分钟,若有还原性糖类成分存在,则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若有非还原性低聚糖及多糖存在,则必须加稀酸水解后,才能与Fehling试剂呈阳性反应。
2.Molish试验:生药水浸液,加a-萘酚试剂数滴,摇匀后沿管壁滴加浓硫酸,若有糖类成分与甙类存在,则在二液面交界处出现紫红色环。
3.成脎试验:生药的水浸液与盐酸苯肼液共热,只要有糖类成分存在,即生成黄色的糖脎结晶。镜检结晶,可视结晶的形状而鉴定出糖的种类。
4.层析法:取生药浸出液(多糖类需水解),以某种糖为对照品一起进行层析检测。常用纸层析法,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作展开剂,新配制的氨化硝酸银溶液为显色剂,结果还原糖形成黑色斑点。
PS: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