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徒,譬如指月,
于画中得宋人之神髓,
外师造化,内师成心。
宋人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上承五代黄徐异体,经宣和间的丰盈体态之变化,再至南渡后的巧妙经营,风格雅丽、状物精微,始终彰显着宋人独特的审美意趣。宋人绘花鸟,不仅形象精微传神,还透露着生活的怡然情趣与物我一体的生命精神,创制出清秀平和又典丽淡雅的诗画意境。
《宋人画册:翎毛花卉选集》与《宋人画册:花卉草虫选集》系“与古徒历代名画临摹系列”,两本画册各选取30幅宋人花鸟画的经典作品,展现了宋人“观万物生意”的创作理念与“夺造化而移精神”的技法。在注重自然的细致观察之外,宋代画家更用生命情感去通感万物,以形写神,不专以形似,而独得于象外。
一幅幅绘画宛如一方方古时天地,将“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情思与诗意的情趣注入画面之中,显得更为自由灵动。两本画册,千载光阴。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传世作品中感受到吹拂千年的习习“宋风”。炎炎夏日,就让这两本画册的淡雅之风开启你的临摹之旅吧!
精选馆藏,丰富经典
函装散页,方便取用
精工印刷,原大原色
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购买
/《宋人画册:花卉草虫选集》/
本书收入两宋花卉草虫30幅,每件作品设色淡雅而不失明丽,取自然细节之景,以小见大。所绘画面中,花叶娟妍,蝶虫灵动,翩飞而起,宛然欲活。藤蔓绿叶间,蛱蝶闲然点缀,画意隽永,有飘然宋风,拂面而来。学者观之,当从花草之外,体察宋人内在旨趣与情思,方能得宋画真意。
内页展示
▲《杏花图》赵昌
25.2cm×27.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截取杏花一枝,以写实手法,将繁花盛开的景象于一处细描,刻画细腻,勾勒精巧,花瓣有晶莹剔透之感,极为清透雅丽。
▲《海棠蛱蝶图》佚名
25cm×24.5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设色古秀鲜妍,画面颇有动势,花叶在风的吹拂下尽显其娇妍与韧性,蛱蝶的点缀也恰到好处,使构图呈现出灵动与生气。
▲《碧桃图》佚名
24.8cm×27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婉丽淡雅,盛放之花与欲放花苞盈满枝头,绿叶亦呈开放之姿,使整副画面都传达出一股清新的春意。
▲《白蔷薇图》马远
26.2cm×25.8cm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色调柔和,用细笔勾勒出花形之后,以白粉涂抹花瓣。叶片边缘锯齿和柔毛感亦清晰可辨,足见宋人细察万物之功力。
/《宋人画册:翎毛花卉选集》/
本书收入两宋翎毛花卉30幅,每件作品取势巧妙,平中有动。所绘画面中,草木清旷,飞禽走兽怡然自得,栖息奔走其间。宋人历来擅察自然,得之旨趣,落墨成画,情趣天然。学习者凭此可一边体察宋人描画自然的细腻技巧,一边欣赏古时天地的自然风情。
内页展示
▲《太液荷风图》佚名
23.8cm×25.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盛夏莲池,蝶飞鸭戏,亭亭荷叶于微风中摇曳生姿。画面布景疏密相间,活泼灵动,生意盎然,有物我合一的境界。
▲《疏荷沙鸟图》佚名
25cm×25.6cm故宫博物院藏
画画描绘的景物并不多,然而以莲蓬与鹡鸰各置茎干两端的做法使画面取得了平衡,残荷腐败的迹象已非常明了,而整副作品却以其平实的构图与笔调收获了平静与疏朗的意旨。
▲《白头丛竹图》佚名
25.4cm×29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用笔缜密,勾画细腻。竹叶青脆,枝干峭拔,两只白头翁体态丰腴,一只凝视前方,一只低头冥想,布局得当,情趣悠然。
▲《榴枝黄鸟图》佚名
24.6cm×25.4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色彩明丽,构思巧妙。以虫斑点点的石榴与被蛀发黄的叶片,既点出深秋之意,又引出黄鸟衔虫动作之自然。
实拍展示
▼
来源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