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与人的心气相通,因为夏季人体多汗,容易使心气涣散,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耗损的就是心气,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四季养生学说。精神养生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立夏日,吃补食。”可见,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气候炎热也使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这个季节的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在夏至节气中,尽管天气炎热,可是阴气已经开始有所生长。由于阴气的生长,使人体在此节气中便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冬病极少发作:一些因寒冷而发的疾病到了夏季开始慢慢转轻,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这些疾病在冬季发作频繁,而到了夏天则发作较少或不发作。
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夏季气温高,是多汗的季节,而一旦人体出汗多,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不宜多吃过寒食物:从阴阳学说的角度看,夏季体外越热,体内越冷,因此饮食不可过寒。
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宜少不宜多,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好吃知时节:
清炒苦瓜
苦瓜2个,青椒1个,干红辣椒2个,大蒜2瓣,植物油、盐、鸡精各适量。苦瓜洗净,对半剖开去瓤子,切片;青椒洗净去子切丝;干红辣椒剪成段;大蒜瓣切片。起油锅,油温升至五成热时,放入干红辣椒、大蒜片爆香,再放入苦瓜、青椒大火快速翻炒2分钟,加盐、鸡精调匀即可。此菜具有清暑利湿的功效。
蚕豆炖牛肉
鲜蚕豆克,牛肉克,盐、鸡精、香油各适量。牛肉切小块,先在锅内焯一下,捞出沥水,将砂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小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鸡精、香油即可。此菜可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荷叶灰方
取鲜荷叶洗干净,剪去边缘及蒂,晒干后将其撕成块,放到锅中,在锅上盖一只口径略小的锅,两锅交接处用盐水调黄泥封固,在小锅上再贴一张白纸,以判断火候。然后点火煅制,以白纸变成焦黄为度。待冷后取出,研成细末备用。米汤调服,每次6克,每日3次。此方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作用。
清暑利湿茶
白头翁、葛根各20克,马齿苋10克,厚朴9克,薏苡仁30克,一起用清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此茶具有清暑利湿,止泻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素体阳虚、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