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华读书报”可以订阅-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这首诗在《御定全唐诗》里有两个作者和标题,一个作者叫刘希夷,题为《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详见《御定全唐诗·卷82》第13首);一个作者叫宋之问,题为《有所思》(详见《御定全唐诗·卷51》第48首)。后者只是将前者诗中“洛阳女儿好颜色”“应怜半死白头翁”“惟有黄昏鸟雀悲”三句换了五个字,改为“幽闺女儿惜颜色”“须怜半死白头翁”“唯有黄昏鸟雀飞”,其他诗句完全一样。刘宋皆初唐诗人,相传为甥舅。围绕这首诗二人给后人留下了一桩轰动文坛悬疑千年的因诗杀人公案。
《御定全唐诗》为清康熙四十四年(年)彭定求等人编纂。该书何故将同一首诗归入两个作者名下一并载入?先看《御定全唐诗·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后标注:“希夷善琵琶,尝为白头咏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乃更作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复似向谶矣。’诗成未周岁,为奸人所杀。或云:‘宋之问害希夷,而以白首翁之篇为己作。’至今有载此篇在之问集中者。”注文前半部分记录刘希夷创作此诗经过,后半部分记录宋之问夺诗杀人。从注末“至今有载”一句看,《御定全唐诗》编者在选编时还参考了前代文献中的宋之问文集,最终将这首诗同时归入两人名下分别刊载,可见这首诗从唐初流传到清初,历经一千多年,人们仍然没有搞清楚其原创作者究竟是谁。
刘希夷、宋之问画像
那么《御定全唐诗》关于刘希夷因诗丧命(即宋之问夺诗杀人)这桩公案从何而来?据中唐刘肃《大唐新语》载:“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所重。善掐琵琶。尝为《白头翁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由是稍为时人所称。”这是记载这桩公案现存最早的文献,亦即这桩公案的源头,也是《御定全唐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