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白头翁二两(15g)黄柏三两(9g)黄连三两(9g)秦皮三两(9g)
古代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服。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君药-白头翁:方用苦寒而入血分之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臣药-黄连、黄柏:黄连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共助君药清热解毒、燥湿止痢而为臣。
佐使药-秦皮:秦皮苦涩性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用为佐使。
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本方主以清热解毒凉血之法,少兼收涩之义,共成止痢之剂。
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1.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要略》)
白头翁二两(15g)甘草阿胶各二两(各6g)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各9g)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血和中。
妇人产后血虚热利,心烦不得眠者。
2.驻车丸(《延年秘录》,录自《外台秘要》)
黄连六两(18g)干姜二两(6g)当归三两(9g)阿胶炙,三两(9g)
上捣筛,三年酢八合,消胶令熔和,并手丸如大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引送下,一日两次。
清热燥湿,养阴止痢。
久痢赤白,休息痢。症见便下脓血,赤白相兼,或时作时止,里急后重,腹痛绵绵,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1.白头翁汤与芍药汤
相同点:白头翁汤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
不同点: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
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2.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驻车丸
相同点: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驻车丸均可治热痢。
不同点:
白头翁汤:偏于清热燥湿,适用于热毒血痢之实证。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尚有养血和中之功,用于妇人产后或营血亏虚之热痢。
驻车丸:则当归、阿胶合用,适用于阴血不足之热痢、休息痢。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