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奉曦
读到“为谁零落为谁开”,你或许还有印象:这不是王安石的“梅花诗”吗?没错,王安石写过一首集句诗,其中二句便是“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王安石似乎很喜欢“为谁零落为谁开”,并在另一首集句词中写到“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此句,不但王安石喜欢,杨万里也挺钟情,他在《明发房溪》中写到“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到这里还没完,元代诗人安熙在《和杜才卿韵》中写到“说似幽花应解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元末明初,诗人刘基还在引用,“为谁零落为谁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忆王孙》)
这个重在问而不求作答的句子到底有何魔力,以至诗人们念念不忘?
直到读了严恽[yùn]的《落花诗》才明白,这么美的句子为什么被人惦记千年。
落花
春光冉冉归何处,
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
为谁零落为谁开。
——严恽
解析
严恽,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人生轨迹亦不详,《全唐诗》仅收录其诗一首,即上面的《落花》。据说,当时的“皮陆”就十分赏识严恽,并专程登门造访。所谓“皮陆”,即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我们知道,“并称xx”中的诗人,绝非等闲之辈,像皮日休就被鲁迅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那么,由此可见,严恽的诗作水平应不同凡响。可惜,如今我们就只能读到一首了。
落花,颇带感伤色彩的词语,早在屈原生活的时代,花木之零落已与美人之迟暮有所关联。到了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落花与青春的消逝、人生的衰老完全融为一体。杜牧一首《金谷园》,“落花犹似坠楼人”,悲慨无限,可谓触目惊心。
严恽当然也跳不出这个圈子。只不过,感情稍轻淡而已。
“春光冉冉归何处”,开头便是一个问句,用“冉冉”(匆忙的样子)二字,给人一种急促之感。春归何处?无人知晓,若知,则无“归”与“来”之说。黄庭坚说“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翻来覆去追寻春迹,最后仍没有寻到答案。
既然无法知晓,不如好好珍惜眼前的春光吧。“更向花前把一杯”,花前饮酒,惜春之心可见,愁春之情亦可知。
摄影
奉曦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作者的惜花之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日日萦绕于心,无时无刻不在。“尽日”犹整天,整天都在问花:你到底为谁零落为谁而开的呢?
花不语。就像你把最深的情给了最怜惜的人,却得不到他一丁点儿的回应,这种失落感往往是最难与人说,最是折磨人心的。欧阳修的体验最是深刻——“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或许,花儿也有苦衷:我自开自落,本心如此,不为任何人;你若非怨我无情无知,我也很无奈啊。
杜牧读了严恽的诗,就毫不客气地埋怨道:“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亲爱的诗友,你读后是什么感觉?落花在你眼中有何寓意?
点击图片投稿
来源/古诗词赏析
总监制/王玮
执行主编/张燕
副主编/跃升
责编/家筱
光明日报·阅读公社工作室
e01
把时间交给阅读
版权声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