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千古传唱马仙娘娘middot李建科
TUhjnbcbe - 2021/7/17 9:43:00

总策划:林清总监制:廖信杰

作词:代永静作曲:李建科

演唱:李建科编曲:李凯

录音工程师:叮当箫:肖凯迪

伴唱:吸引力演唱组钢琴:阿凯

混音助理:丁丁混音工程师:阿翁

母带:白头翁制作人:李建科

录音棚:北京白头翁影音1号棚

出品:福建省柘荣青云宫道院

受福建省道教协会林清、廖信杰二位副会长的委托,音乐唱作人李建科和新生代词人代永静为福建四大女神之一的“马仙娘娘”创作了同名主题曲——马仙娘娘,谨以此歌献给千古慈悲女神——马氏真仙!

追梦千年探寻你的踪迹

百丈灵岩感悟你的坚毅

袅袅氤氲中逐渐清晰的你

真善孝美化作人间清气

微微雨露洗尘灵魂拜祭

一江春水映画繁华炫丽

仙山琼阁中缓缓走来的你

惠泽苍生静观云涌风起

马仙娘娘马仙娘娘

羅伞济世挡风又遮雨

马仙娘娘马仙娘娘

灵泽感应始终纯真如一

马仙娘娘马仙娘娘

护国嘉佑荡涤世人心迹

马仙娘娘马仙娘娘

送来无限吉祥无限欢喜

仙娘娘马仙娘娘

千古传唱马仙娘娘

马仙娘娘,又称马夫人、马氏真仙、护国夫人马氏等。因其孝顺父母,受到朝廷(唐代)敕封,为“唐孝妇”。宋太祖赵匡胤将马仙、妈祖、陈靖姑并称为三大女神。宋太祖褒封马仙“懿正真人,命列祀典”,宋太宗加封“护国嘉佑真仙,并立像祀之”,宋真宗敕封“灵泽感应马氏真人”、“懿正广惠马氏真人”等。

马仙信仰流传地域,包括浙江南部和福建大部分地区。俗传马仙生于元宵节,故正月十五到马氏真仙庙进香礼拜者云集。有些地方,则一直保留着盛大的“七月七马仙庙会”活动。

马氏成仙的传说很多,流传很广,但大多传说中都相传马仙年轻时多艰辛,遇仙点化,感悟人生,最后修真升天,是一个(或多个)极尽孝道、精于医术、乐于公益事业的孝媳贤妇型的女性,求雨祈子、召圣兴云、驱瘟遣疫、降魔伏寇,都在马仙的主要职责之内。

关于马仙娘娘的起源地众说纷纭,如建瓯、霞浦、永安等。在关于马仙娘娘的文献中,最早记载的是唐代时的缙云县令李阳冰撰写的《护国夫人庙碑记》。据其记载:“护国夫人马氏,括苍下邑鸬鹚人也,地之距郡与邑几三百里,源深水纾,山高路阻,猿猱纷纷,狼虎相尾,居民鲜少。鸬鹚水鸟善捕鱼因名其地,即夫人故居也。”因此为最早记载,故马仙娘娘为鸬鹚人的传说流传最广。所以至今福建大部分地区的马仙信仰均以浙江鸬鹚(现丽水市景宁县鸬鹚乡)为信仰发源地。每年的七月初七,鸬鹚的马氏仙宫的七夕庙会热闹非凡,香客甚多。

《万历续道藏·搜神记·马大仙》载,“大仙姓马氏,衢州府景陵县人也。家贫养姑孝,佣身以资薪米,恒苦不给,艰险备尝,略无倦息。一日遇异人授以仙术,祝之曰:感汝孝养,持此代菽水饮,毋轻语。大仙如其术,日给膳养不劳余力,自是姑得所养善所终。未几大仙亦随之以示寂矣。乡人重之,为立祠以永其祀,凡祷多应,水旱疾疫如转园然。有李阳冰所撰碑记,及本朝诚意伯刘基重修马大仙庙记。”

据《霞浦县志》载:“景德九年,江淮大旱,京师蝗…….嗣是神智广运,拓炎如焚,迎仙于鸬鹚而祝之,优湮若景德间焉……”可见,至少自宋元时期马仙的信仰便从鸬鹚传播到了福建霞浦。在明清时期,马仙信仰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关于马仙的文献记载在这一时期数量上形成空前的局面。据《八闽通志》载,侯官、古田、建安、瓯宁等地区都有了关于马仙的记载。马仙的信仰现已遍及闽东、闽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闽中的部分地区。

马仙娘娘除祈雨外,突出宣扬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她是一个孝妇神,因其性别的原因在有的地方也承担求子、护产的功能。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也有求财升学,保平安等功能。马仙信仰在千年的承传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仙民俗文化。马仙圣诞的迎送巡游仪俗,极具观赏性,它通过道教科仪、民间音乐、戏曲舞蹈、传统武术、民间曲艺、民间灯会等文艺形式,展示“孝”文化、“境”文化、“灯”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表达民众迎圣祈福求雨保平安和五谷丰登的愿望。在社区村落、种族群体和宗族内部产生了巨大的聚合作用,为和谐婆媳、和谐社区树立了典范,有利于乡土和谐向上氛围的形成,对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七夕节时,百姓不向织女乞巧、乞姻缘,“里巫以彩缕系小儿颈臂,云可长命,谓之长命丝。”显然是将马仙娘娘当成了能让小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金科科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古传唱马仙娘娘middot李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