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
51、赤芍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痛肿疮疡。
瘀热在里用赤芍——开门逐贼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为什么治疗肝炎黄疸要加活血的药呢?
小指月有些不解,有个急性肝炎的病人,身上出现黄疸,面黄身黄,小便黄。
老先生说,为什么会发黄呢?
小指月说,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老先生又说,那用什么汤呢?
小指月又说,脉弦数,体热,用茵陈蒿汤。
老先生说,茵陈蒿汤治阳热发黄,极有效验,但这发黄还有瘀血阻滞在里面,还需要加上一味善入肝胆,活血化瘀与凉血之品。
小指月说,那就用赤芍药。
老先生说,为何呢?
小指月说,《本草纲目》说,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药品化义》中说赤芍药专泻肝火,盖肝藏血,因此清热凉血。
老先生点点头。
小指月把赤芍药写到20克,老先生说,普通清热凉血20克足矣,但肝炎黄疸非重用赤芍药活血凉血不可。
小指月说,那用多少克呢?
老先生说,起码用60克,方能疏利肝胆,令瘀去热退,黄疸消散。
小指月点点头后把赤芍药加到60克,这样这病人吃完三剂药,排尿很顺畅,身上发黄都消退了一半,效不更方,又吃了五剂,大小便通利,周身色黄跟肝区胀满之症尽消。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你治疗各类肝炎,不都用清热解毒之品,都要用到赤芍这些活血凉血之品?
老先生点点头说,不单黄疸有瘀热在里,各类肝炎,特别是顽固难治的,它既有里热炽盛,也有血瘀偏重。徒清其里热,不化其瘀血,里热是清不干净的。
就像你把门关上,要把垃圾扫出去,是扫不出去的,所以活血凉血之品,是把门打开,清热解毒之药是把肝区藏的热毒扫下去,这样就有开门逐贼之利,而无关门留寇之弊。
小指月点点头说,我知道,只有在肝区血脉非常疏通活跃循环良好的情况下,那些热毒黄浊才能够畅快地通利下来,这就是要重视凉血散血以治各类肝炎的道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诸病源候论》曰,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而发黄。
《本草纲目》曰,赤芍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治脏腑壅气。
肝炎专家关幼波说,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善治急性乳腺炎的赤芍甘草汤
急性乳腺炎在中医看来是乳痈,什么叫做痈呢?
就是局部包裹着一团血热,说白了就是血壅气热。
血壅不通则痛,气热局部触着灼手。
这个妇人突发急性乳腺炎,右乳上方有一红肿之硬块,明显胀痛不已,伴随着身体发热。
老先生说,治疗乳房方面的疾患,首先要明白乳房的脏腑经络归属。
小指月说,乳头属于足厥阴肝经所主,乳房属于足阳明胃经所主,而且整个胸胁都为肝经所布,所以肝郁胃热,最容易形成乳房方面的疾患。
老先生说,如何得知他是肝郁胃热呢?
小指月说,双关脉郁结,左关主肝,右关主脾胃,双关郁代表肝郁脾滞,脉象又带数,说明郁滞化火。
老先生点点头说,所以要散其郁滞,降其火气。
小指月说,那是不是用香附、郁金、橘叶之品来散其郁滞,用蒲公英来降其火气。
老先生说,像这种一般急性乳腺炎,当乳痈看,用单味蒲公英都管用,而这局部已经形成硬块郁结了,凡无形之阻滞称之气聚,有形之郁结称之为血瘀。有血瘀的话,需要用活血散血之品。
小指月说,但这身上又有热毒?
老先生说,所以要用活血散血之品,又要带有凉血解毒之用的,你想想是哪个汤方呢?
小指月说,我想到了,是赤芍甘草汤。
老先生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赤芍可以活血凉血,治厥阴肝血瘀结,而生甘草可以清热解毒,治阳明胃肠毒热,这样肝经之郁结血积得散,胃经之毒热炎火得降,所以双关脉郁数可解,乳房内的肿块也可消。
老先生点点头,便交代这妇人回去要吃素,不要吃鸡蛋牛奶这些粘滞厚味之品,以防膏粱厚味,足生大疔。
这样就用赤芍、生甘草各二两,一剂下去,乳房胀痛消失,局部不发热,三剂下去,乳房周围的硬结居然软化变小,再服用三剂,硬结消弭,如同瓜熟蒂落。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赤芍甘草汤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特效,若局部瘙痒红热者,可加地肤子、白鲜皮,若局部硬结肿热顽固者,可加漏芦、王不留行,若迁延日久,局部脓肿已形成,反复难愈,脓性分泌物偏多,必加黄芪、皂角刺。
皂角刺少用则促托,多用则促消。皂角刺配赤芍乃痈肿常用药对,消散之力量甚大,乃活血消肿溃坚之黄金搭档。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曰,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
《本草经疏》曰,营气不和,则逆于肉理,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
刚柔并济之道
《药性赋》曰,赤芍药破瘀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小指月说,爷爷,芍药要分为赤白芍,好像不容易分啊!
老爷爷说,你采药时,是不容易分,但挖起下面的根一看就好分了,红的为赤芍白的为白芍。
小指月说,赤白芍,有什么差别呢?古代不是赤白芍不分吗?
老爷爷说,白补赤泻,白的芍药偏于柔缓,滋养阴血,赤的芍药偏于活血,破除瘀血。
所以《本草求真》上说,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
小指月说,原来这样,难怪爷爷碰到瘀血腹痛,多用赤芍药,如少腹逐瘀汤,性急肋痛多用白芍药,如逍遥散。
有个妇人胃痛腹痛,医生给她用元胡索,非常刚猛的行气止痛药,这样气行疼痛减轻了,但一旦没吃药,疼痛又加重,然后医生又给她用失笑散,来活血化瘀止痛,也是用药时减轻,不用药时加重。
老先生便给她用四物汤重用赤芍药,想不到一剂知,二剂愈。
一两个月都没有再心胃腹痛。
小指月说,为何前面大量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之品,都没有治好腹痛,爷爷就用养血柔润之品治好了腹痛。
老爷爷说,芍药专治腹痛,张仲景在《伤寒论》已经垂训后世,也是医家代代相传之法,夫肝木禀刚强之性,如果没有阴液去滋养它,那么肝气就会暴戾横逆五脏六腑,一发不可收拾。
其中谁是首当其冲呢?
小指月说,木克土,脾胃应该是首当其冲。
爷爷说,没错,肝气横逆,脾胃先伤,所以凡心腹胃痛,胸肋刺痛,烦热胀满,无一不是刚强之木,欺凌脾胃弱土。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每每治疗心胃腹痛,都会问病人的脾气性格,如果脉象弦硬,脾气刚强,爱跟人较劲的病人,爷爷就很少用这些香燥的气药来去行气活血止痛。
老爷爷笑笑说,没错,宋元以来,治疗心腹胃痛,大都崇尚香燥的气药,以刚制刚,这样气脉畅通,一时不痛了,但只是眼前暂时稍安而已,随后越是香燥,阴液耗伤越厉害。肝失去涵养,就越发横逆暴戾,所以随后疼痛必加重。
小指月点点头说,是啊,爷爷我们治疗好几例顽固心腹痛的,都是吃了香燥行气药好转,但不久又发得更厉害,这时再用这药,不单没有效果,反而会让病人觉得烦躁不适。
老先生说,是这样的,香燥气药可以暂图一时,但久用必以耗伤周身阴血为代价,这就是为何张仲景要以芍药来治腹痛的道理。
小指月说,我明白这道理了,这不叫以刚制刚,而叫以柔克刚。
爷爷笑笑说,没错,治肝中郁结,有两条路子,一是以刚猛行气之药,直接助肝疏泄,当然这要耗散肝中阴血,另一方面就是以柔缓滋养之品,如芍药、当归、地黄来收敛阴血,涵养肝木,使肝木调柔,则不刚强暴戾。
小指月说,难怪有个名方叫一贯煎,专门治疗肝胃气痛,它用五味柔肝养阴之品,如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唯独配上一味川楝子稍稍疏泄肝之气机,则肝胃气痛逐步向愈。
爷爷说,治肝就要懂得崇尚这大法,必须阴阳相济,其病乃愈。你看用滋养阴血的地黄、芍药、当归,使肝柔而弦硬之脉象自然调和,再稍佐以川芎,或柴胡、香附之品,令气机条达舒畅,郁结自散,这样阳主动之,阴主润之。
正如既给车子加油,又给车子启动,那么周身留滞之气机,便转动运行起来了。
小指月说,难怪爷爷反对一味刚猛地用药,只是给车子启动,用各路疏泄行气之品,如香附、柴胡、川芎,而不懂得给车子加油,那势必越疏泄,阴分耗散越厉害,最后即使启动发动机,也因为没有油可以用,而车子停住不动,身体气机郁结不通,必然疼痛久治难愈。
爷爷点了点头说,这就是张仲景之所以把芍药列为腹痛之主药的道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说,仲圣之法,实即秦、汉以前历圣相传之法。说者每谓腹痛是肝木凌脾,芍能助睥土而克肝木,故为腹痛之主药。
要知肝秉刚强之性,非籍阴液以涵濡之,则暴戾恣睢,一发而不可制,当其冲者,厥惟脾胃先蒙其害,凡心胃痛、腹满痛、胸胁刺痛、支撑胀闷,无一非刚木凌脾之病。
宋、元以来,治此者多尚香燥气药,以刚济刚,气行而通则不痛。非不暂图目前之效,然愈燥而阴愈耗,肝愈横,频发加剧,卒至肝脾之阴两竭,而燥药且不可复施,此行气伐肝,适以变本加厉,非徒无益,而火害之矣。
仲圣以芍药治腹痛,一以益脾阴而摄纳至阴耗散之气,一以养肝阴而柔刚木桀骛之威,与行气之药,直折肝家悍气者,截然两途。此泻肝与柔肝之辨。
而芍药所以能治腹痛胀满、心胃刺痛、胸胁胀痛者,其全体大用,即此是法,必不可与伐肝之剂作一例观也。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文源:罾事物语
转自岐伯有道
本号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丹皮凉血活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
玄参主热风头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
生地滋阴补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
绿豆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
四季青退火消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
白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
千里光治热毒眼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
熊胆不得已方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2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1
鸦胆子治毒痢蚀赘疣-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
药食兼备马齿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
白头翁治热毒血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
木蝴蝶清肺利咽(玉蝴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
青果生津止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
射干.山豆根.马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
败酱草治腹痛痢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
肠痈要药红藤-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
金荞麦消顽固疳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2
鱼腥草洗肺污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1
土茯苓治梅毒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
漏芦下浊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9
拳参一味乃宫血清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8
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7
紫花地丁、野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6
蒲公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5
贯众除诸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4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3
从头到脚话穿心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2
一味连翘治风温感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1
仙方活命金银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0
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9
白鲜皮皮肤科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8
苦参治心腹邪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7
秦皮治疗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6
龙胆草泻肝胆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5
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4
黄连为病目之仙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3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2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1
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0
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
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
鸭跖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
竹叶与淡竹叶之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
治渴圣药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
芦根医三焦水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
知母.你可曾知道母亲之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
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
石膏退热之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
木贼草散热退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
浮萍解表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
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
葛根解肌丰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
升麻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
胁痛用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
发散风热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
菊花延年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
桑叶防治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
息风止痉用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
风温咽痛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
薄荷煎汤洗漆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
开胃消食话胡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
鹅不食草去眼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
苍耳子走督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
去头屑止头痒-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