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方剂学
第五单元清热剂
今日考点“你掌握的如何?”考点⑤:清脏腑热剂
1.导赤散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清心利水养阴
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生地黄凉血滋阴以制心热;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降火利水,合为君。竹叶为臣,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生甘草梢泻火解毒,可直达茎中而止淋痛,并调和诸药,还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为佐使。
2.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水煎服。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龙胆草为君,主入肝胆二经,既清肝胆实火,又利肝经湿热。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能清上导下,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为臣。泽泻、木通、车前子导湿热下行。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皆为佐。甘草护胃和中,调和诸药;柴胡引诸药入肝朋之经,为佐使。全方清热与利、滋养共施,具有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的配伍特点。
3.泻白散
地骨皮、桑白皮、甘草。
共为粗末,每用三钱,加粳米一撮,水煎食前服;或作汤剂,入梗米一撮,水煎服。
泻肺清热,止咳平喘。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桑白皮为君,清泻肺热,平喘止咳。地骨皮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为臣。君臣相配,清泻肺中伏火郁热,以复肺气之肃降。粳米、炙甘草养胃和中调药,“培土生金”以扶肺气,共为佐使。本方清中有润,泻中有补,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
4.清胃散
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水煎服。
清胃凉血。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黄连直清胃腑之火,为君。升麻辛则能散,寒能清热解毒,既可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又取其轻清升散透发,以宣达郁遏之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为臣。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则循经上攻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5.玉女煎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痛效,去膝地参温热痊。
水煎服。
清胃热,滋肾阴。
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石膏为君,辛甘大寒,清阳明有余之火而不损阴。熟地为臣,味甘性温,滋补肾水之不足。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清热,既助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又滋养肾阴;麦门冬微苦甘寒,滋阴养液,配熟地补少阴肾水不足,兼润胃燥,共为佐。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且能滋补肝肾,用为佐使。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6.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解表清里。
协热下利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葛根为君,既解表退热,又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佐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合方外疏内清,表里同治,而以清里为主,解表为辅,乃三表七里之治。原方用法,先煎葛根,后纳诸药,柯琴谓其“气轻质重”,先煎而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
7.芍药汤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水煎服。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黄连、黄芩苦以燥肠胃之湿,寒以清肠胃之热毒,为君。芍药养血和营,柔肝缓急,“止下痢腹痛后重”,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乃“调气则后重自除”。四药为臣。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属“通因通用”之法。肉桂为佐,既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制约芩、连苦寒之性,还能防呕逆拒药,与大黄共为佐。佐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气血并治,兼
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
8.白头翁汤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水煎服。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白头翁为君,昧苦性寒,能入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清热解毒,燥湿厚肠,黄柏善清下焦湿热,共为臣。秦皮苦寒而涩,主人大肠,清热解毒,兼能收涩止痢,为佐使。
考点⑥:清虚热剂1.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青蒿鳖甲知地丹,热伏阴分此方攀,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鳖甲咸寒,直人阴分,滋阴退热,入络搜邪;青蒿苦辛而寒,其气芳香,清中兼有透热之力,清热透络,引邪外出,共为君。生地滋阴凉血,知母苦寒质润,滋阴降火,共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而为臣。丹皮为佐,泄血中伏火,并助青蒿清透阴分伏热。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滋清兼备,标本兼顾,清中有透,使养阴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2.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黄芪。当归六黄治汗出,芪柏芩连生熟地,泻火固表复滋阴,加麻黄根功更异。水煎服。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盗汗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当归养血增液,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合为君。臣以黄连清泻心火,合以黄芩、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黄芪,既益气实卫以固表,又合当归、熟地益气养血,为佐。开始今日练习(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芍药汤B.白头翁汤C.败毒散D.黄连解毒汤E.犀角地黄汤1、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B
2、以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A
(3-4题共用备选答案)A.竹叶石膏汤B.清营汤C.白虎汤D.犀角地黄汤E.银翘散3、发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于喜饮,虚烦不眠,舌红少苔,脉虚数者。治宜选用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A
4、发热面赤,汗出口渴,面赤心烦,舌红,脉洪大者。治宜选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C
(5-6题共用备选答案)A.白虎汤B.清营汤C.犀角地黄汤D.当归六黄汤E.白虎加人参汤5、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脉数,舌绛而干者。治宣选用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B
6、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者。治宜选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