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十三季遇见浙大华家池
TUhjnbcbe - 2021/6/8 13:59:00
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后
  华家池位于庆春门外,南宋时庆春门又叫东青门,也叫菜市门,因门外多菜圃,菜呈青色,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池塘密布,在众多池塘中,以华家池面积最大。华家池是因兴祖在此筑亭榭花园而得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清代经过一段时间的停滞,华家池逐渐衰败、淤塞,水面缩小。至年,浙江大学农学院从笕桥迁入华家池,在华家池边建立新校舍。解放后,新校舍不断增多,并在池边筑石坎,池畔植树种花,叠假山,筑水榭,建阁亭,置坐椅,添景增绿。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家池校园已成为我国普通高校中环境最优美的校园之一,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佳单位”光荣称号,《国家人文地理》一书,把浙江大学华家池列为中国高校66个最美的地方。

华家池的自然景色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园的自然景色美丽动人,令人陶醉,让人痴迷。池水清如明镜,池畔花木掩映,绿草如茵,环境十分优雅。


  清晨的华家池是宁静的,白头翁在广玉兰肥厚的叶子上吉谷吉谷地亮嗓试音,紫燕冲破晨雾,在华家池湖面上贴水超低空飞行,平静的华家池倒映池畔不同时期建造的校舍,池里的金鲤有时会忽喇喇地冲出水面,使晨读的学子们一个惊喜。


  午后的华家池水光潋滟,池畔绿荫匝地,显得十分幽静。盛夏火辣辣的太阳从空中照下来,池畔叶片的缝隙中有点点碎金,烈日在树木的华盖之外,在这样的季节,坐在池畔的石椅上谈天说地,读书看报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当夕阳把一束束玫瑰花插遍半个天空的时候,华家池好像是一位古代美丽的少女,她淡妆浓抹,满目柔波,欢迎经过一天辛劳的师生们来参加她的晚会。池面游船点点,学子们喜笑颜开。这时在耳边会响起了童年时期唱的那支久违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围绕着绿树红墙。”扁舟载人驶入金色的童年。


  黄昏时你走进华家池,池畔的建筑物如教学楼、图书馆已灯火辉煌,华家池梦幻般的夜景,梦幻般的空间,使我们变得年轻。人们会发觉,校舍林立的高等学府因有了华家池而显得天高海深,饱经忧患的华家池因有了青松翠柳、水榭阁亭的环绕呵护而显得安全幸福。当你看着微波荡漾的湖面,细心感受宁静的时刻,忧愁与烦恼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经营,现今环绕华家池已形成“三山、一岛、六亭、一长廊”的优美景观。

华家池边的“景点”和休读处


  华家池以秀美风景闻名杭城,学子们在池畔散步、游览、读书、休息,沿池有不少“景点”,可供学子们休读。


  和平岛位于华家池东北,于年建成,因时值抗美援朝胜利,顾名思义,师生们期望和平生活。该岛有曲桥与陆地相连,有西湖“小孤山”的戏称。岛上建有六角亭、立蘑菇亭,旁边池中有一座水中塔,是仿北宋苏东坡疏浚西湖时所堆置的三塔而建造,故有“小三潭印月”的美名,只不过西湖有三塔,华家池只有一塔罢了。岛岸叠石参差,水面亭楼倒影,乃休读佳处。

过曲桥往北是中心广场,场内有规则的布置着草坪和花木,绿草如茵,树木葱葱。广场中间有一喷水池,喷水时水高数十米,十分壮观。喷水池北面安置一尊青田石雕艺术品———两匹巨型花岗岩奔马,马高4.5米,长5.7米,重20.5吨,远看两匹巨马齐头腾飞,陈云题词“奔腾”两字,象征教学、科研齐进,蔚为壮观。


  华家池的东侧有一座小山,叫翠云岭,系年师生自己动手堆建而成,小山高低起伏,高约10余米,山顶建有四方亭,岭上树木茂盛,幽静宜人。小山南侧有于子三烈士纪念碑和塑像。


  在华家池南侧,建有一平台称“澄思台”,意为此台有澄清思路之妙用。年平台处靠池建一水榭,众称“桂花亭”,周围栽有桂花等观赏植物,并配有假山石,是观花赏月休读佳处,有人称“小平湖秋月”。


  在华家池西侧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林荫走廊,长约六、七十米,堤上有一座石拱桥,使东、西华家池的池水相连。堤两岸竖有水泥柱,柱顶筑有横梁,绿色的攀缘植物沿水泥柱爬升,使整个走廊绿荫蔽天。堤上筑有水泥石凳,游人漫步提上,可以临水小坐,水面亭阁倒影,池边垂柳拂波,特别是盛夏夜晚微风习习,十分惬意,人们将这一林荫走廊,称之“小苏堤”。


  华家池的西北面有一个植物园,这是浙江大学的宝贝,它创建于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植物园,年迁至华家池,已有80年历史。园内分门别类栽植各种植物多种,每种植物挂有牌子,供学校有关学院试验研究和接待大中小学师生和专家参观学习之用。园内建有小山,小山上建有纪念植物园创建人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的“观光亭”,在植物园的入口处,建有明代植物学家药学家李时珍塑像。

华家池边的历史建筑


  所谓历史建筑,指建成在五十年以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并能体现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华家池周边历史建筑众多,保存着上世纪4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物。


  华家池南侧有三幢年建的“神农馆”、“嫘祖馆”和“西斋”,这是抗日胜利后政府投资的首批浙江大学农学院墙教学、科研设施,为两层砖木结构、灰色墙面和坡面屋顶,神农是长江流域农耕文化之神,嫘祖是教民养蚕的发明者,两馆名字含有深刻的农耕文化精神。


  华家池的西南侧有8幢欧式别墅,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供校领导和著名教授居住。采用红砖清水墙、坡面屋顶的外观形式和西方传统的砖石承重和木屋盖相结合的结构体系,为“T”或“十”字型屋脊,代表新中国建国初期高级住宅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艺术价值。

华家池的北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先后建造了东、西大楼、和平馆、民主馆、团结馆、蚕桑馆以及茶叶加工厂、种子挂藏室、养虫室、土壤标本室、同位素实验室等,都具有显明时代特征和科学、教育价值,有的已列入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有的正在申报中。


  华家池的东侧有一座年建的教学楼,也是解放前保留下来的建筑物,但七十年代已由二层加高为三层,目前楼下为商店,楼上为宿舍,已看不出当年建筑的原貌。再东侧,有三幢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建的大学生宿舍,称华五、六、七斋,砖木结构,红色立面,坡面屋顶,它代表新中国第一批为大学生建造的宿舍形象,中间为走廊,两边为寝室,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

华家池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华家池四周校舍林立,花木掩映,绿草如茵,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华家池景色的美丽,让人陶醉,让人痴迷,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美的花园式校园之一。


  杭州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而《西湖的传说》中又有“小西湖”之称的华家池的传说,华家池虽然不及西湖名扬天下,但却有一番自已独特的风韵,它也是杭州市最重要的人文景观。


  华家池校园有今天,是几代浙大人建设和保护的结果,数以万计的浙大人在这里学习、生活和工作过,从这里走向天南地北、世界各地,有许多人已经成为各地政要或著名学者,古老美丽的华家池记载着他们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华家池校园是浙江大学最老的校园,她以一池秀水和周围众多的历史建筑见证浙大走过的风风雨雨,承载了浙大人无数美好的回忆,是老浙大的根和魂,“是浙大的命脉”,是浙江大学和我国高校的宝贵文化遗产。“要厚爱华家池”已成为浙江大学领导和师生的共识,让我们好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份难得的文化遗产,让她发扬光大开花结果。

华家池的传说


  华家池位于杭州市城东庆春门外,南宋时这一带是供应临安(杭州)蔬菜消费的基地,当时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的谚语。明清时期,这一带仍是池塘密布的蔬菜基地。在众多的池塘中,以华家池面积最大。目前,华家池有水面84亩,平均水深2米,浙大农学院校园环绕华家池建设,校园总面积超过千亩,现在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关于华家池的来历,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故事:明初庆春门外有一华姓富豪,名兴祖,他家有财产千万,良田无数,还拥有大小水池个。因家大业大,喜结交权贵。那年,敕差都督蓝公到浙镇守,兴祖竭力进润。有一天,蓝公来到华家,见金盘玉盏照耀庭堂,歌舞儿女馥比仙葩,动了攫取之念。饮罢,出园观池,又见亭榭奇花在其洲,假山叠石在其岸,终于婉言启齿。可是,兴祖不肯,说:“其他任意择取,此留以乐暮年。”这一下,华家兴祖闯下了大祸。那蓝公隐忍一宿无话,次日回府却奏朝廷称:“兹有华家兴祖者,兵丁数千,富可敌国,不早为防,后将难制。”圣旨下,兴祖缚,打入大牢,倾家荡产。从此,华家池逐渐衰败、荒凉、淤塞,水面减小,但华家池的名称却沿用了下来。


  上述传说,得到志书的证实,据明嘉靖《仁和县志》载:“华家池,大百亩,洪武(公元—)初,艮山门外富民华兴祖构筑榭基上,周植奇花异草,镇守都督蓝某而欲之,兴祖不与,导致籍没。”说明华家池因华兴祖在此筑建亭榭花园而得名。清代经过一段时间的停滞,至民国23年(公元年)浙江大学农学院从笕桥迁入华家池以后,经过80多年的建设经营,使华家池变得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有“小西湖”的美称。

杭州百亿总价地王

年09月05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地块进行了公开拍卖,浙大华家池校区北侧总出让面积为.73亩,拍卖总价.7亿余元。

浙大华家池校区的美需要你细细的品味:

这里是顾蔚,为他点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三季遇见浙大华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