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祁州漏芦菊科 祁州漏芦属
名称
中文学名——祁州漏芦
拉丁学名——Rhaponticumuniflorum
漏芦(《神农本草经》)
洪古乐一珠日(《蒙药正典》)
祁州漏芦(河北),大脑袋花、土烟叶(陕西),打锣锤(河南),老虎爪(山西),郎头花,狼头花,牛馒土(内蒙古),大口袋花(内蒙古),和尚头(内蒙古)
功能中药味苦、成,性寒。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脉。
蒙药味苦,性凉、糙、稀、钝、柔。清热解毒,止痛,杀“粘”。
中药治痈疮肿毒,瘭疬,乳痈,乳房胀痛,乳汁不下,湿痹拘挛,骨节疼痛。
蒙药治流感,瘟疫,猩红热,麻疹,“发症”,结喉,痢疾,心热,搏热,实热,久热,伤热,“协日”热,血热,肠刺痛,阵刺痛。
孕妇忌用。
2、斑花杓兰兰科 杓兰属
名称
中文学名——紫点杓兰(别名:斑花杓兰)
拉丁学名——CypripediumguttatumSw.
功能
镇静止痛;发汗解热
神经衰弱;癫痫;小儿高热惊厥;头痛;胃脘痛
镇静止痛药;发汗解热药
3、红花鹿蹄草鹿蹄草科 鹿蹄草属
名称
中文学名——红花鹿蹄草
拉丁学名——PyrolaincarnataFisch.exDC.
功能
祛风除湿、补肾强骨、收敛止血。有祛风湿、强筋骨、解毒、止血等功效。
可用治风湿痹痛;可用于治疗虚劳腰痛、腰膝无力诸症;用于寒凝胞宫之子宫出血症。
4、白屈菜罂粟科 白屈菜属
名称
中文学名——白屈菜(别称:土黄连,断肠草)
拉丁学名——Chelidoniummajus
功能
性凉,味苦;有小毒。归肺;心;肾经。
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苦辛,有毒。"
③《北方常用中草药》:"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1.《中国药植志》:治胃肠疼痛及溃疡。外用为疥癣药及消肿药,以生汁涂布之。
2.《山西中药志》:下心火,退烧解热,消炎杀菌,镇痛镇静。
3.《四川中药志》:治肝硬化,皮肤结核,脚气病,胆囊病及水肿黄疸。
4.《陕西中药志》:治毒蛇咬伤,止疼消肿。
5.《北方常用中草药》:有镇痛,止咳,杀菌,利尿,解疮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腹痛,泻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6.《朝药志》:朝药全草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痛。
7.《图朝药》:全草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腹水,稻田皮炎。
8.《民族药志三》:蒙药素图洪嫩:根及全草用于燥黄水,祛疮疡,瘟疫,泻痢腹痛,血热性高烧,阵发性刺痛,慢性气管炎,百日咳,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肝腹水;外治疥癣,疖肿,虫咬,稻田皮炎。鄂温克药地上部分主治食道炎,胃炎。
5、兴安白头翁毛莨科 白头翁属
名称
中文学名——兴安白头翁(别名:耗子花)
拉丁学名——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
功能
治疗痔疮等出血症状。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6、轮叶贝母百合科贝母属
名称
中文学名:轮叶贝母(别名:一轮贝母、马氏贝母、北贝)
拉丁学名:FritillariamaximowicziiFreyn.
功能
中药味甘、苦,性平。清热,止咳,散结。
蒙药味苦、甘,性平、软、柔、稀。清热,止咳,祛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