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生活,悦背悦美。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悦背悦美”第期。
昨天,我们继续漫步苏轼词中,欣赏了快哉亭的美丽景致,感受了“山色有无中”的意境。现在一起来背诵一遍吧!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诗配画:北京市文汇中学初二曲翀
昨天我说,这“快哉”就是我选这首词的理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阙,感受“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情!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个短句,一个数字,一个比喻,一种颜色,绘出了一幅清澈明镜广阔秀美的山水美景。一千顷,是个虚数,极言水面之广阔,让人想起范仲淹的“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都镜净,倒碧峰”,广阔的水面全都像镜子一样明净,山峰翠绿的身影,清晰地倒映其中。好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自然想起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忽然风吹大浪涌起,宁静被打破了。“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原本平静的江面陡然变化,而就在这波涛之中,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汹涌的浪花上掀舞。此处“白头翁”可不是那种懒惰的鸟儿,而是指老渔翁。“一叶”表现了船只之小,“掀”自写出了浪花力度之大,生动写出了小船被风浪肆意掀起;“舞”字则写出了老渔翁驾船在风浪之中,没有惊慌失措,更多的是笑对风浪的从容。这两句,画风突变,由波平如镜突然变为惊涛骇浪,词中主人公——一位奋力搏击风浪的白发渔翁出现。这位白头翁,其实是东坡不屈内心的投射。就像柳宗元在《江雪》里用“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来表现内心的深深孤寂一样。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意思是:见到白头渔翁在风浪中搏击的情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他硬说什么风有雄雌。这三句稍微难懂一点,因为其中有两处典故。兰台公子,是指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相传他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是截然不同的。“刚道”是硬说之意,和“堪笑”“未解”一起,表现了苏轼对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的谄媚无知之语的嘲笑。他是根本不可能理解庄子“风是天籁”的认识的。故说“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庄生是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庄周。他认为,“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感受之人精神境界的高下。对此观点,苏轼深表赞同。
由此,苏轼感慨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此处,苏轼借孟子的话抒发自己的人生领悟: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这就是我们喜爱敬佩的苏轼,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能保有浩然之气、乐观坦荡对待的苏轼。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于人生的最低谷阶段,却能发出如此明澈坦荡的快意之语,真正让人折服!难怪有人评价说:“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
我们再来朗读一遍吧!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很喜欢这首词。可谓是大开大合、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上阙虚实结合描写“快哉亭”周围宁静如画的美景,下阙描写和议论相结合,描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场景,议论抒怀,可谓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浩渺雄阔的山水风光,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浩然自守的品质,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豪放之风。愿我们心中都有“一点浩然气”,享得人生“千里快哉风”!
今天的“悦背悦美”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下期,我们将欣赏苏轼的《临江仙》,解读“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慧语。朋友们,让我们诗意相约,下期见!
欢迎长按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