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白头翁[1],味苦,溫。主溫疟,狂易[2],寒热,癥瘕积聚,瘿气[3],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4]。
注: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陶弘景云:近根处有白茸似人白头,故以为名。
狂易:据《汉书·外戚传》:“素有狂易病”,注:“狂而变易常性也。”可知狂易,古病名。属狂病,今之较重精神分裂症,以其神态、动作变易,故名。
瘿气:病名。症见颈前长肿物,高突,或蒂小而下垂,有如缨络形状。多因肝郁不舒,气滞痰凝而成,故名瘿气。
生山谷:《别录》:“嵩山及田野。”马继兴辑注本:“生山谷及田野。”
白头翁,味苦,性温。主治温疟,狂易,身发寒热,症瘕积聚,瘿气,能逐瘀血、止疼痛,治疗金疮。又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生长在山谷里。
按:“白头翁,《本经》言其苦温者,传写之误也”(《本草逢原》)。李杲言其“味苦,性寒”,当从之。苦泄导滞,苦能燥湿,苦入心、走血;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清心。惟其气轻质轻,又能升散郁火。所以主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金疮等证。
福利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