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宫白云自然真诚的性质孔坤明诗歌阅读札记
TUhjnbcbe - 2021/4/8 15:40:00

孔坤明广东省作协会员。广州花都作协副主席。作品见《中国作家》、《人民日报》、《青年文摘》、《诗歌月刊》、《诗潮》、《诗选刊》等。荣获第二届当代诗人。《春花秋实:凤凰山的天地良心》荣获《诗选刊》全国山水诗大赛二等奖。


  


  自然真诚的性质


  ——孔坤明诗歌阅读札记

宫白云


  孔坤明在诗人圈中口碑极佳,为人处事不矫饰,不虚伪,恰如其分,不亢不卑,真诚以待。他总让我想起《马太福音》第十八章所讲述的故事——门徒问耶稣:“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叫来了一个小孩,告诉门徒:“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孔坤明就像耶稣眼里的那个孩子,凡事出于诚恳的内心,自然就博大浩瀚,所谓诚于中才能形于外,由此,我们见到他的谦逊、宽容与澄明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每个诗人都渴望自己能写出饱满厚重开阔的诗歌,当然谁肯下功夫,诗神自然会青睐谁。孔坤明就是那个在诗艺上肯下功夫的人,他已远远地将他同时期的一大批诗人甩到了身后。他的诗艺攀升似乎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其中所付出的辛苦与努力不言自明。现在的他,深邃的表述与语言思维的成熟也越来越醒目,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暗涛汹涌,处处让人感受生命的烛照与悟性的穿透。


  都说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诗,孔坤明的诗也体现了他的自然与诚恳,他从不为了博取眼球而去追求另类与奇炫,总是脚踏实地于日常中去发现事物的本质与深长的意味,以本真应叩内心领域,以凝练扩张意境,以具体的细节呈现物象。他的诗歌既有传统的渊源又有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他有机地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结构和感知的特征。他的诗往往通过一个精准的意象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就获得了事物的真相和可触摸的质感。如“绝壁上,一个个攀爬的人抓住一根根绳索/如同抓住上帝的一根根胡须”(《绳索》);“总爱穿薄如蝉翼的风衣/仿佛一段干净的谎言/忽然就在眼前,有时又飘然而去/像挂在树梢的半边月亮”(《妖精》);“白天见的人多了/又把原本直立的身体/一寸一寸弯曲”(《姿势》)……诗人把他的思维寄予“喻”中,获得了“喻化”的存在方式后,这些喻指不再仅仅意味单一的词性特征,它们同时衍生出了多重意味,而不再是直观的东西,并通过这些剥离,得出箴言般的真相。


  孔坤明的诗歌不是单纯地去表现生活,而是进入到生活的内里去挖掘它们的真相,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事经过他发现的眼睛,在诗歌中经过心灵与思想的洗礼,那些人与事更加的立体化起来。在阅读孔坤明的诗歌过程中,我发现,他特别善用意象,他把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对现实的观察认识与哲理的思考巧妙地嵌入意象之中,如“石头”、“古井”、“槐花”、“麦芒”、“睡莲”、“狗”等,使人意会的同时发出深沉的、叩击人心的深切力量。思到深处必自明,诗人从细微的感受出发,在诗意渐次生成的饱满中把有我之境过度到无我之境。“一群蚂蚁/走成一行古朴的诗句”;“从麦芒中取出灯火/照亮黑夜里/仍然匆忙赶路的人”。诗人在日常与哲性之间做着有效的转换,这种转换波澜不惊却透射着惊人的彻悟,有种得道者“悲欣交集”之感,比如他的一首《个人简历》,把出生与死亡都看做是“一阵风”,生为“东风”,死为“西风”,东风可以“摧开百花”,而西风吹来的是“满山满岭的黄叶”,特别形象地道出生死的真相。


  说到生死,年应该是令孔坤明最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他受病魔折磨,九死一生,当他把“这一年”写进一首诗,他已挺了过来,一身释然。“这一年,一张病床/撑起一副残躯。满眼白色//白色的天花板/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床单/还有白色进进出出的人//唯有我体内的病菌/身穿黑衣,手持黑亮亮的钢刀/死死卡住我生命的咽喉//能想象?我的七尺之躯/已成为烽火狼烟的战场/黑与白,难分胜负/推开窗,晨曦扑面/梦中白鸽站在尖尖塔顶”(《这一年》)。“这一年”对于孔坤明来说,虽然一肚子苦痛与“心力交瘁”,但他没有江河一样“一泻千里”、“滔滔不绝”,而是选择了隐忍与节制,他没有任由不堪病痛的情绪或沮丧的心绪在诗中失控,而是巧妙地以“白”与“黑”两种颜色的对峙来表达他所有的苦痛与挣扎,诗人把自己的身体当做战场,与病魔死死地搏斗,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顽强与坚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特别尾句“晨曦”与“梦中白鸽”这两个意象不仅暗示了生命的曙光与美好,更喻示了诗人坚韧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是写个我的生命体验还是写日常生活,孔坤明都很善于转化和克制,他的诗歌由此呈现出一种沉着内敛、深沉理性的特质。


  每个人都有故乡,尤其写诗的人对故乡更是诸多的情怀与梦牵魂绕。对于长期在异乡打拼的孔坤明来说,故乡之于他那更是情深义重、难以割舍。他的许多诗都写到了故乡,他的故乡与他的内心真实世界紧密相连,因此,他才会说“一些人虽远走他乡/还会种上故乡带来的种子//开的花,结的果/还是故乡的味道”(《故乡》)。他在异乡寻找自己的故乡,对他而言写故乡就是写自己的人生,写铭心的情感。所以,他说“我是一个有故乡的人”。故乡在诗人眼里,是心灵的一个特定的存在,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都是栩栩如生:“早起的人,举起镐头/如读书人拿起笔,一排排/山顶写到山脚。玉米,红薯/如一行行鲜活的文字//我的农民兄弟/堪称一流作家。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作品刻在幕阜山麓//流传后世/偶尔,夜晚经过//妇女给光屁股的孩子洗澡/男人叼着汗烟/瓦蓝的星空,月亮挂在东山口/花草的气息,虫鸣的奏鸣曲//这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我是一个有故乡的人”(《我是一个有故乡的人》)。当这种浸满了诗人情感的的故乡进入诗歌的时候,它就不再单纯是对故乡的写实,而成为诗人精神归宿的载体。


  孔坤明的诗不是去解释什么或者描述什么,他的诗就是无时不在的生活与存在,但他不是将它们和盘托出,而是以诗性的思维、以诗人的视角去凝视、去发现、去挖掘、去组构那些足以打动他的瞬间与内核,他也努力使自己身在其中。无论世事如何沧桑变幻,他以诗与人显示、传达、感动于人们的,仍是他自然真诚的性质。

-1-16

我是一个有故乡的人(组诗)

孔坤明

这一年

这一年,一张病床

撑起一副残躯。满眼白色

白色的天花板

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床单

还有白色进进出出的人

唯有我体内的病菌

身穿黑衣,手持黑亮亮的钢刀

死死卡住我生命的咽喉

谁能想象?我的七尺之躯

已成为烽火狼烟的战场

黑与白,难分胜负

推开窗,晨曦扑面

梦中白鸽站在尖尖塔顶

童年

孤零零

一块尖石,立着一只花喜雀

头朝水面

尾巴翘向对岸的青山峭壁

她在看什么呢?和坐在沙滩上

低头沉思的少年一样吗

水潭中,几只小鱼游来游去

还有几只,停靠石头

旋涡中,几枚叶子在旋转

流水里,另几枚叶子飘向远方

少年站起来

花喜雀飞走了

我是一个有故乡的人

太阳缓缓升起

树枝,像无数的手掌

撑起一缕缕霞光

早起的人,举起镐头

如读书人拿起笔,一排排

山顶写到山脚。玉米,红薯

如一行行鲜活的文字

我的农民兄弟

堪称一流作家。每一个人都把

自己的作品刻在幕阜山麓

流传后世

偶尔,夜晚经过

妇女给光屁股的孩子洗澡

男人叼着汗烟

瓦蓝的星空,月亮挂在东山口

花草的气息,虫鸣的奏鸣曲

这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

我是一个有故乡的人

客厅

亲情,友情开出的花朵

摆满凳子、椅子和沙发

笑声,哭声的余音

钻进瓷砖或木地板的缝隙

地面摆设,墙上挂画

彰显主人性格,如同商品标签

一束休闲时光

抱紧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茶叶在杯中起伏

如同人生沉浮

翻开一本书,如涨潮的湖

文字如鱼群涌向岸边

岸上小木屋,客厅一盏灯

一直亮着

占卜者

古今多少蒙蔽的

真相,在一枚铜钱的旋转中

脱下美丽的外衣

人生多少经历的

苦乐,在一副卦爻的跳跃中

露出森森的白骨

占卜者,在事物运行之外

有时放飞几只喜鹊

有时放飞几只乌鸦

国学博大精深,一个字:悟

偈语扑朔迷离,一个字:悟

国学或偈语,如同

有生命的物体。喂养清露或浊流

长出的模样不一样

多年后,打开占卜者

留下已经肥肥胖胖的偈语

剪去枯叶和斜枝

又一次,人生的河床

裸露一粒粒白色的卵石

故乡

一个词语

或时间和空间

祖先。子孙和神

还有千万种生命

绵延不绝的群山

羊肠小道。一带小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四季分明。笑容落地生根

山,还是那些山

水,还是那些水

人,却不是那些人

一些人虽远走他乡

还会种上故乡带来的种子

开的花,结的果

还是故乡的味道

失踪者

河流的拐弯处

堆积流言的浪花

道路的尽头

开满蜚语的花朵

桥洞或栖身之地

流浪汉的梦境尽说传闻

还有下一个想象的地方

乌鸦或喜鹊的寓言

被迫失踪者,发声

卡住咽喉,一只陌生的手

有意失踪者,闭嘴

打开喉咙,有难言之隐

清明

一只黑色的鸟,抬头

左顾右盼,双爪紧紧抓住墓碑

好像有很多想说的话

带给人间

天空,忽晴忽雨

绿叶丛中,一树桃花燃烧如火焰

我的父亲,我的祖母

生与死,就在这里。这块祖先

留下的土地。遍地生长狗尾巴草

生也茂盛,死也倔强

我不忍心除去

亲人坟头的狗尾巴草

这干枯的草茎,如同复活的亲人

风一吹,仍在不停地点头

诉说枯荣岁月

几碟小菜。一杯淡酒

燃起三尺长的鞭炮。喊醒

地下沉睡的亲人

个人简历

出生。一阵风

准确地说,是东风

吹散尘埃,摧开百花。一颗埋藏

太久的种子,拱出泥土

长出紫色嫩芽

活着。一枚枚羽毛

飘向天空。五颜六色的脸

一滴滴泪水。在一张白纸上复活

一行行文字。如蚁蠕动

越久越远。几近于无

死去。一阵风

准确地说,是西风

满山满岭的黄叶,死灰的大地

一个个句号。个人简历的

最后一行

墓碑。荒草

一代代灵魂,守望一片虚无

端午剪影

雨势,如泣如诉

一条江装不下如此悲怆

门楣插上两支艾蒿

一只青蜓飞来又飞去

还是感觉人间的一丝凉意

母燕把一只青虫

送进幼燕口中。待哺的幼燕

并末感觉有什么异样

年轻的母亲靠在门边

两眼直直的,朝一个方向

稚儿扯下她的围裙

啃食上面残留的粽子

雨。一直在下

远处。划龙舟的号子

穿透云层。同雨水一起

像鞭子抽打年轻的母亲

一道道狐形的鞭影

宫白云,辽宁丹东人,读,写,评。出版诗集《黑白纪》《晚安,尘世》;评论集《宫白云诗歌评论选》《归仓三卷》。获《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批评奖等。往期链接

书讯:宫白云诗集《晚安,尘世》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百年诗库·批评家诗人”系列出版发行

宫白云:生活与诗的随想则

宫白云:难得近天心——读之道长诗《咖啡园》

宫白云:精神向度的自我呈现——读方文竹《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图书馆》

宫白云:无限之远——蓝喉诗歌谈

宫白云:永恒的抒情与诗意的崇高——读王猛仁的散文诗札记

《延河诗歌特刊》年6期

力荐:星星的呼吸——孔占伟诗集《恰卜恰的星空》序/宫白云

宫白云:在死者的唇边,风是秘密的遗嘱——读周瑟瑟的诗集《栗山》

宫白云:美的归宿——读微紫的诗《金色池塘》

宫白云:摸到过太阳也被它的光芒刺痛——读安琪诗集《极地之境》

诗赏读

宫白云:对心灵施予的一次透视与净化——读周庆荣的诗《圣地阳光》

宫白云:下雪,就是下诗歌——老铁诗歌印象

诗赏读

宫白云:读刘川的诗《月亮》

诗赏读

宫白云:用真实的手写真实的诗——读慕白《兰溪送马叙去乐清》

宫白云:黑夜里兀自汹涌的大海——黑光诗歌印象

诗赏读:黄土层诗歌精选10首

灰烬之前有过蓬勃的火苗

宫白云:超拔就必然孤独——青海湖诗歌印象

宫白云:给第二届中国长淮诗歌奖执笔的七个授奖词

诗集推荐:殷红《太阳照在所有的事物上》

坐在戒台上的一片月光

宫白云:古典的美感力与现代性艺术思维的互融——读谢克强的诗集《艺术之光》

诗集推荐:马启代《失败之书》

“犄角”的力量

宫白云:折了一支阳光,把它射进水里——“中国诗选·湖南诗歌档案”大开卷综评

宫白云:雪莲的坐姿高过头顶——读简明的组诗《手工》

宫白云:《滴撒诗歌》中国第三代诗人特别推荐——11位诗人诗歌简述

宫白云:幻想力的无限可能——读蒋一谈《截句》40首随感

宫白云:神秘之美和绝世忧伤——琴匣诗歌漫读

宫白云:有影子的地方就有光——序刘黄强诗集《月光洒在海面上》

宫白云:当代散文诗的急先锋——方文竹散文诗组章《月牙湾》印象

宫白云:在万物中呼吸与鼓荡——读杨光诗集《与天鹅书》

宫白云:精灵在歌唱——序小景诗集《一开始一辈子》

诗集推荐

翟永明诗集《大街上传来的旋律》

宫白云:大海飞起来,远去——评凸凹的诗集《蚯蚓之舞》

宫白云:“咳嗽或嚎叫”的变奏曲——读病夫的诗集《咳嗽或嚎叫》

宫白云:匍匐于尘世的喧嚣——序焉然诗集《阵痛》

宫白云评论:不可复制的个体生命的气息——娜仁琪琪格诗集《风吹草低》读札

宫白云:上帝埋下很多伏笔——序鲁永筑诗集《对云集》

宫白云评论:通过艰苦的行动可以赢得星光——陈润生诗集《北园村》读札

《四川诗歌》春季卷

宫白云评论:百鸟缄默是你最后的婚床

宫白云:给2位评论家、11位诗人撰写的授奖词

随笔

宫白云:诗歌的理由

宫白云评论:借助灵性的洞察接近无限——读远村的组诗《接近壶口的十三种方式》

诗赏读

宫白云:暴雨像一个人的哭——读雪鹰长诗《夏祭》

宫白云:始终有一颗开花的心——序蔡晓芳诗集《等一场雪》

《大河诗刊》冬季卷

宫白云评论:被神拣选的人——读李南的诗

郑成雨诗集《流水穿过光阴》跋:修辞立其诚/宫白云

《延河诗歌特刊》六期头条

雪鹰:在江南(组诗)/宫白云评论:君子之气

《散文诗》.11期

宫白云评论:从废墟里取回沉重的盔甲——读俞昌雄《隐匿的飞行》

《中国新诗评论读本》

宫白云:居诗歌中“宫”查现场证词

宫白云:从一粒尘埃感知宇宙——读叶秀彬诗集《收割月光》

宫白云:他总停留在某处等着我们——量山组诗《无字碑》简论

台湾《创世纪》

宫白云:对峙或错落之美——读评

《诗歌月刊》-3期

宫白云评论:真实与细节的力量——读侯马的组诗《择韭菜》

宫白云:《星星?散文诗》年第10期阅读札记

五人赏读:宫白云十首诗

首届金种子杯《安徽诗人》“杰出诗人奖”宫白云:授奖辞+提灯的人提着尘世(组诗)

《品味与感悟中国诗歌年选》:宫白云赏析六位诗人

宫白云:那个时代的爱情——赏析北岛的《雨夜》

宫白云:以古托今,置换现实——读李亚伟《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

宫白云:指纹里的风暴——读徐敬亚《我告诉儿子》

宫白云:海的哲学——读沈天鸿《海的解释》

宫白云:个体性向社会性的蜕变——读杨克《人民》

宫白云:随着潮水去追赶明天的鱼群——序《东山诗人》

《延河诗歌特刊》·5期//宫白云评论:下雪,就是下诗歌——老铁的诗歌印象
  

《星星·诗歌理论》-9期

宫白云:为何不能接受星空的速朽——宁延达诗歌简论

《星星·诗歌理论》-1期

宫白云:翟永明的诗语特征论

宫白云评论:太阳升起一次,时间就疲倦一次——阅读百定安诗歌印象

《天津诗人》秋季卷

宫白云评论:将月光的银子倒在梅花树下——读《于坚近作选》

《惠阳文艺》-2期//宫白云评论:一只脚倾斜着创造出新的节奏

宫白云:雪把雪落下来——序《客家五人诗选》

《天津诗人》冬之卷

宫白云/“中国诗选.湖南诗歌档案”大开卷十人综述

宫白云:读肖黛的诗《所以在苍笼怀念老昌耀》

追忆与怀念

宫白云:侧身的艺术——读张忠军的诗集《侧身》

宫白云赏读:王霆章《致女儿书》

宫白云:“唯心”者的塔罗牌——读梧桐雨梦的诗集《唯心》

宫白云:“第十三根肋骨”的震颤——读程洪飞诗集《第十三根肋骨》

宫白云:生命或孤独深处的况味——品读郭克的诗文

诗赏读//宫白云评论:思量交集的黄河——读肖黛的组诗《杂记黄河》

《诗东北》上半年卷//宫白云评论:大地上长出的辽阔——读左拾遗的诗集《辽阔》

《惠阳文艺》-1期//宫白云评论:在死者的唇边,风是秘密的遗嘱

《浙江作家》//宫白云评论:遁世者的精神气象与幻美的交响——读涂国文诗歌印象

《绿风》-4//宫白云评论:在诗歌里寻找命运的踪迹

《蓝鲨》-1期//宫白云评论:以当下一些优秀诗歌为例简述诗歌的审美流向

《延河诗歌特刊》//宫白云:像朵花,被佛看见——读冷眉语的组诗《世界在阅读中睡去》

诗赏读

在读与写中与您相见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宫白云自然真诚的性质孔坤明诗歌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