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诗照进眼里
走进心里
留存在记忆里
总第十六期
本期推出诗人:张波
作者简介:张波,笔名:随缘雨荷,辽宁法库公路管理处工人。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已在《作家报》、《作家报?中华文学艺术》、《齐鲁文学》杂志、《中国诗赋》、《中国诗》、《芙蓉国文汇》、《燕京诗刊》、《长江诗歌》、《当代文学精品选》、《文学月报》,《人民诗界榜上榜》、《燕山》等刊物上发表诗歌作品,并获奖。年和年《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
天天母亲节
猕猴桃的味道
是母亲自糖高后的最爱
柿子黄瓜
也成了辅食
你们年轻
能吃啥就紧着吃
母亲一记叹息
满是经年的苦涩疲累
我们拥有了人身
是母亲忍着九级疼痛
如接受四十八小时
皮鞭抽打
心里揣的还都是
孩儿的安危
温暖的怀抱
恒生的是慰藉
是希望
是力量
是人类最不能动摇的情感
针脚里倾注了浓浓心血
铁锹扬起了一路欢歌
风尘仆仆的岁月
母亲以温情以善良
写就慈悲感怀的篇章
望月
青草葳蕤成海
愤青的男人
早已在它乡的土地上
挥汗如雨
生活给予的困苦历程
该如何磨砺
只想救赎
这一众倚栏望月
肩负家庭重担的女人
不敢望
只一眼
就会激起一湖的忧伤
不敢提
春草萌动
唯有雪
亲吻着柔情的肌肤
携执子之手
今生与来世
隐忍的睡莲
没有人能够把控
双向疏离的女人
身体所该承受的
隐忍变化
就像现在
没有人会告诉我
到哪里能停住
这日夜流淌的
‘血液’
就像一湾
奔腾不息的河流
令身躯日渐干枯
犹如稻田边的草人
瘦削的肩膀
惹人怜爱生疼
有只鸟儿在头顶飞过
笑我颓唐
历经浴火重生的过程
何苦遍寻
坚强的理由
注解:睡莲指42岁至50岁的女人。
如果没有爱过你
春天里
无来由的痛
是你给的
一路扮着小丑
捡拾着怜惜的诗句
游离于自我之外
缄默如针刺般
滴出殷红血色
没能读懂彼此的韵涵
是文字的无辜
亦是造化弄人
归途
是在相守往事
还是在眷恋乡愁
梦里无数次显现
家乡的缕缕炊烟
遥远而又贴近
年迈的父母
已被霜雪
染白了额头
原谅我
匆匆的脚步
在它乡的土地上丈量
夜色渐浓时
那是何人倚窗眺望
晨曦微微
房前的小路上
又是何人躬影挥手
叠一只纸鹤
写上即将
归程的日期
让它飞向空中
而我的泪
瞬间滚落于泥土
听涛
不敢妄言
你临近的部分
在午后的噩梦中醒来
开始想你
有声响鼓动耳膜
束缚住了命运
一浪接着一浪的拍打
疼痛深入骨髓
分明是在倾听
海浪的心声
却始终不曾了解
涡卷的深邃
打洋苏草花语里走过
打洋苏草花语里
走过
藏在莲蓬里
不敢窥望
你眉宇间的轩昂
酒杯里
太浓烈
盛不下
斑驳的过往
着一袭盛装
却裹住了翱翔的翅膀
不甘相看
不屑的眸光
打洋苏草花语里
走过
藏在莲蓬里
自然(组诗)
风
树儿在摇曳
那是你深情地爱抚
裙摆在舞动
那是和着你的节拍
舒缓曼妙
是你迷人的品格
一生都在向佛
谨遵告诫
轻拂轻拂
摒弃狂躁肆虐
雨
时而沐浴众生
时而令万物
飘摇
远在天际的你
可曾认真思忖过
爱你的你爱的
最深切的感受
雷
不念婴儿熟睡的脸庞
不顾老人孱弱的身躯
是谁赋予了你
偌大的权力
天地间的一阵
轰鸣
直吓得
万物战战兢兢
连身边的云彩
也变了脸色
电
惊悚划过地一瞬
纵是白昼
也有如黑夜
星星
诡秘地
藏进了云的怀抱
而鸟儿
则惊恐未定
躲进了爱人的臂膀
诗评广场
我曾不止一次地跟诗友们说过,我们联盟这些诗人,都是北国诗歌界的宝贵财富,更是属于北国联盟的骄傲。无疑,张波以自己诗的鲜明个性,使她毫不逊色地立于这些诗人之林,显示出独特的风采。张波的性格恬淡丶安静丶沉稳,她的诗也自然地打上了这样的烙印。然而,透过那些看似平静恬淡的诗的表面,让我们看到的却是潜藏于平静水面下的波澜涌动和激流冲撞。无论对自然还是对生活和人生,她都有平和中的张力,宁静中的喧嚣。"有声响鼓动耳膜/束缚住了命运/一浪接着一浪的拍打/疼痛深入骨髓/分明是在倾听海浪的心声/却始终不曾了解/涡卷的深邃"。写的多么好的《听涛》,言在此,意在彼,耐人寻味。我觉得张波的诗,是以心观景看物,从一个独特的想象角度进入诗境,进而自然地流露出应有的诗性内涵。
——刘建国
无论是“婴儿熟睡的脸庞”,还是“老人孱弱的身躯”;无论是“惊悚划过地一瞬”,还是“躲进了爱人的臂膀”……都能看到张波对生活的温度,这种温度摇曳成诗歌的火焰,反过来照亮生活的斑斑阴影。
张波叫我杨姐,我毫无顾忌地答应,其实我知道她大我数月。忽觉得诗歌映照性格,张波是朴实、谦逊且执着的,相信“一袭盛装,裹不住她翱翔的翅膀”,无需“藏在莲蓬里”,尽情地在自己的夏天绽放吧!
——杨俊丽
诗人印象
认识张波姐有五六年了吧,她给我的印象是:温婉,人淡如菊。她不张扬不做作,柔和而坚定。她会画画,笔下的花朵摇曳生姿;她喜欢书法,写的每一个字都端庄得体;她爱弹琴,常在音乐中寻求诗的灵动;她的每一样都令我好生羡慕,但她最感染我的,是对于诗歌的热爱与执着。有一次同张波姐私下里聊天,我说“同生活的柴米油盐相比,文学创作只是爱好,一定程度上也止于爱好……”她不认同,对我说“不是,不写诗我会生病的。而且,即使生病,我也不会放弃写诗!”正因如此,她的诗歌也透着一股子不屈的精气神儿。她的诗,观照的是现实生活,如:《天天母亲节》……/我们拥有了人身/是母亲忍着九级疼痛/如接受四十八小时/皮鞭抽打/心里揣的还都是/孩儿的安危……
她找到人的痛点和泪点,用诗的语言表达给读者,让人读了就不舍放下。在张波姐的眼里,风雨是诗,月亮是诗,花朵也是诗,她也是诗一般的女子,用真挚的态度,书写生活书写人生。
——真水无香
主编:刘建国
执行编辑:韩影
协办单位:
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
投稿请加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