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華人和道人之重要節日立秋
TUhjnbcbe - 2021/3/2 15:23:00
白癜风怎么治疗的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6906.html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八月七、八或九日,農歷七月初。《逸周書·時訓》:“立秋之日,凉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於朝。”《後漢書·魯恭傳》:“舊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來,改用孟夏。”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立秋雨》:“若立秋之日得雨,則秋田暢茂,歲書大有。”

---《漢語大詞典》:立秋 

《分類字錦》:立秋始擊漢書孫寶傳故吏侯文剛直不苟合寶以丨丨日署文為東部督郵敕曰今日鷹隼丨丨當順天氣取奸惡以成嚴霜之誅

《分類字錦》:立秋始嘯易通卦驗丨丨虎丨丨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節氣的合稱。《周髀算經》卷下:“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後漢書·蔡邕傳》:“一事:明堂月令,天子以四立及季夏之節,迎五帝於郊,所以導致神氣,祈福豐年。”李賢注:“四立,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宋史·律歷志一》:“求五行用事:各因四立大、小餘秒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

---《漢語大詞典》:四立 

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

---《漢語大詞典》:四绝

立春、立秋後的第五个戊日。古時以此為春社、秋社之日。元郭鈺《社日》詩:“甲子頻書入短篇,細推五戊卜春田。”

---《漢語大詞典》:五戊 

四時指春、夏、秋、冬;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唐白居易《策林·立制度》:“故作四時八節,所以時寒燠、節風雨,不使之過差為沴也。”

---《漢語大詞典》:四時八節

古代祭祀地神的處所。多在立春或立秋後的第五日/筆者注:第五日還是第五個戊日,設屋祭祀。《新唐書·張文琮傳》:“州尙淫祀,不立社稷,文琮下教曰:‘……社在於敬,可以致福。’於是建祀場,民悅從之。”參閲南朝梁宗懍《荆楚歲時記》、五代丘光庭《兼明書·社日》。 

---《漢語大詞典》:祀場

古稱立春、立夏為啓,立秋、立冬為閉。《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啓、閉,必書云物,為備故也。”杜預注:“啓,立春、立夏;閉,立秋、立冬。”

---《漢語大詞典》:啓閉


  

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八節。《周髀算經》卷下:“凡為八節二十四氣。”趙爽注:“二至者,寒暑之極;二分者,陰陽之和;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是為八節。”唐寒山《詩》之二七一:“四時周變易,八節急如流。”《四遊記·華光來千田國顯靈》:“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景。”

---《漢語大詞典》:八節

立春: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同梵炁始靑天君下降。春分:東方玉寶星上天尊同靑帝九炁天君下降。立夏: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同梵炁始丹天君下降。夏至:南方玄眞萬福天尊同赤帝三炁天君下降。立秋: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同梵炁始素天君下降。秋分: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同白帝七炁天君下降。立冬: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同梵炁始玄天君下降。冬至: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同黑帝五炁天君下降。

其日八極天尊天君同下人間,錄人罪福,觀察善惡。

正月七日,名舉遷賞會,此日上元賜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七月七日,名慶生中會,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十月十五日,名建生大會,此日下元解厄,水官同天地二官考校罪福。

古時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後第五个戊日。間或有四時致祭者。周代本用甲日,漢至唐各代不同。唐張籍《吳楚歌》:“今朝社日停針綫,起向朱櫻樹下行。”宋王安石《歌元豐》:“百錢可得酒斗許,雖非社日長聞鼓。”明謝肇浙《五雜俎·天部二》:“唐宋以前皆以社日停針綫,而不知其所從起。餘按《呂公忌》云‘社日男女輟業一日,否則令人不聰’,始知俗傳社日飲酒治耳聾者為此,而停針綫者亦以此也。”參閲宋陳元靚《歲時廣記·二社日》、清顧炎武《日知錄·社日用甲》。

---《漢語大詞典》:社日
  

古代天子於立秋日射牲以祭宗廟之禮。《周禮·夏官·射人》“祭祀則贊射牲”漢鄭玄注:“《國語》曰:‘禘郊之事,天子必自射其牲。’今立秋有貙劉云。”《後漢書·禮儀志中》:“立秋之日,白郊禮畢,始揚威武,斬牲於郊東門,以薦陵廟。其儀:乘輿御戎路,白馬朱鬣,躬執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謁者各一人,載以獲車,馳送陵廟。於是乘輿還宮,遣使者齎束帛以賜武官。武官肄兵,習戰陣之儀、斬牲之禮,名曰貙劉。”《後漢書·祭祀志中》:“立秋之日……使謁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於壇,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廟,名曰貙劉。”《魏書·禮志一》:“常以九月、十月之交,帝親祭,牲用馬、牛、羊,及親行貙劉之禮。”

---《漢語大詞典》:貙劉

漢代的閲兵制度。用以考試講武。以立秋日總試。翟義誅王莽後,於每年九月間舉行。《漢書·翟義傳》:“於是以九月都試日斬觀令,因勒其車騎材官士,募郡中勇敢,部署將帥。”顔師古注引如淳曰:“太守、都尉、令長、丞尉,會都試,課殿最也。”《後漢書·李通傳》:“期以材官都試騎士日,欲劫前隊大夫及其屬正,因以號令大眾。”李賢注:“漢法以立秋日都試騎士,謂課殿最也。翟義誅王莽,以九月都試日勒車騎材官士是也。”《資治通鑑·唐代宗永泰元年》:“抱眞以山東有變,上黨為兵衝……乃籍民,每三丁選一壯者,免其租、傜,給弓矢,使農隙習射,歲暮都試,行其賞罰。”胡三省注引史炤曰:“謂總閲試習武備也……漢制,郡國以八月都試,閲武備。”

---《漢語大詞典》:都試

宋時吳方言,謂立秋日鳴雷。宋范成大《秋雷嘆》“立秋之雷損萬斛,吳儂記此占年穀”自注:“吳諺云:秋孛轆,損萬斛。謂立秋日雷也。”

---《漢語大詞典》:秋孛轆

深夜星漢靜,秋風初報凉。階篁淅瀝響,露葉參差光。冰兔半昇魄,銅壺微漏長。薄帷乍飄卷,襟帶輕搖颺。北除昏夢清,斜月滿軒房。屣履步前楹,劍戟森在行。重城宵正分,號鼓互相望。獨坐有所思,夫君鸞鳳章。天津落星河,一葦安可航。龍泉白玉首,魚服黃金裝。報國未知效,惟鵜徒在梁。裴回顧戎旃,顥氣生東方。

---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唐·李紳)

神話傳説謂月中有白兔,故以“冰兔”代稱月亮。唐李紳《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詩:“冰兔半昇魄,銅壺微滴長。”

---《漢語大詞典》:冰兔
  

一指銀河。《楚辭·離騷》:“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乎西極。”王逸注:“天津,東極箕斗之閒,漢津也。”唐李紳《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詩:“天津落星河,一葦安可航。”宋歐陽修《鵲橋仙》詞:“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楡點綴。”

一指天津橋。唐李白《扶風豪士歌》:“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宋張耒《和周廉彥》:“修禊洛濱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

一指星名。位於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銀河分支處,故稱。《晉書·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橫河中,一曰天漢,一曰天江。”

---《漢語大詞典》:天津
  

 同源典故一葦杭 一葦通津 杭葦 渡葦

《毛詩正義》卷三之三〈國風·衛風·河廣〉~39~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唐·孔穎達正義曰:「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筏然,非一根葦也。」

裊裊檐樹動,好風西南來。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颻開。披襟有餘凉,拂簟無纖埃。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陰催。河秋稍清淺,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臥,體適心悠哉。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臺。雖非滄溟阻,難見如蓬萊。蟬迎節又換,雁送書未回。君位日寵重,我年日摧頽。無因風月下,一舉共持杯。

---立秋夕凉風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節度使李二十尙書(唐·白居易)

亦作“紅釭”。燈盞的別稱。唐舒元輿《牡丹賦》:“角衒紅釭,爭顰翠娥。”明楊愼《藝林伐山·紅缸星缸月缸》:“白樂天《凉風》詩‘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颻開’,張光朝詩‘星缸凝夜暉’,陸魯望詩‘月缸曉屛碧’,皆謂燈也。”

---《漢語大詞典》:紅缸

指銀河。唐李白《遊太山》詩之六:“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王琦注:“《古詩》:‘河漢清且淺。’”唐孟郊《古意》詩:“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樓觀倚長霄,登攀及霽朝。高如石門頂,勝擬赤城標。天路雲虹近,人寰氣象遙。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徂暑迎秋薄,凉風是日飄。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覽古嗟夷漫,凌空愛寂寥。更聞金刹下,鍾梵晚蕭蕭。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唐·孫逖)

借指賢者。漢焦贛《易林·革之旅》:“石門晨開,荷蕢疾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後漢書·蔡邕傳》:“是故天地否閉,聖哲潛形,石門守晨,沮溺耦耕。”

一指在浙江省天台縣北,為天台山南門。《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赤城霞舉而建標。”李善注:“支遁《天台山銘序》曰:‘往天台,當由赤城山為道徑。’孔靈符《會稽記》曰:‘赤城,山名,色皆赤,狀似雲霞。’”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畱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撥五岳掩赤城。”王琦注:“《太平廣記》:‘章安縣西有赤城山,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顧野王《輿地志》云:赤城山有赤石羅列,長里餘,遙望似赤城。’”

一指在四川省灌縣西南。又名靑城山。宋陸遊《將之榮州取道靑城》詩:“倚天山作海濤傾,看遍人間兩赤城。”自注:“靑城山,一名赤城。”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一·山川險要》:“﹝靑城山﹞一名赤城山,杜光庭記:‘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帀一百五十里,蜀山之望也。’”

一指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賜酒》詩:“仙童下赤城,仙酒餉王平。”倪璠注引《神仙傳》:“茅蒙,字初成,乃於華山之中乘雲駕龍,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昇入泰清,時下玄洲戲赤城。’”唐陳子昂《修竹篇》:“攜手登白日,遠遊戲赤城。”

---《漢語大詞典》:赤城 

一指上天的法則。猶天道。《文選·班固〈幽通賦〉》:“旣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李善注引劉德曰“人道旣然,仰視天道,又同法也。”

一指日月星辰等天體運行的規律。《宋書·律歷志中》:“是以臣前以制典餘日,推考天路,稽之前典,驗之食朔,詳而精之,更建密歷。”

夏禹。《書·舜典》:“伯禹作司空。”孔穎達疏引賈逵曰:“伯,爵也。禹代鯀為崇伯,入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稱伯禹。”晉郭璞《江賦》:“駭黃龍之負舟,識伯禹之仰嗟。”唐張鷟《遊仙窟》:“張騫古迹,十萬里之波濤;伯禹遺蹤,二千年之坂隥。”

---《漢語大詞典》:伯禹
  

語出《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王乃取子胥(伍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後因以“伍胥潮”謂怒潮。元楊維楨《錢塘懷古率堵無傲同賦》詩:“刧火自焚楊璉塔,箭鋒猶抵伍胥潮。”

相傳吳國的伍子胥遭佞臣陷害,被吳王夫差逼令自殺,幷將其尸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伍尸氣若奔馬,流向大海。後遂以“伍子濤”指怒濤。唐李德裕《述夢詩四十韻》:“地接三茅嶺,川迎伍子濤。”自注:“代稱海濤是伍子憤氣所作。”

---《漢語大詞典》:伍子濤

不期朱夏盡,凉吹暗迎秋。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唐·元稹)

夏季。《爾雅·釋天》:“夏為朱明。”三國魏曹植《槐賦》:“在季春以初茂,踐朱夏而乃繁。”《舊五代史·梁書·末帝紀下》:“況靑春告謝,朱夏已臨。”

---《漢語大詞典》:朱夏
  

古代祭禮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應,故於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白帝,迎接秋季到來。《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鄭玄注:“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於西郊之兆也。”《後漢書·祭祀志中》:“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

---《漢語大詞典》:迎秋
  

(1).天河。《詩·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毛傳:“漢,天河也。”三國魏曹丕《雜體詩》:“天漢迴西流,三五正縱橫。”唐張籍《秋夜長》詩:“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清孔尙任《桃花扇·拒媒》:“便有那烏衣子弟伴紅裙,難道是織女、牽牛天漢津。”(2).漢朝之美稱。舊題漢李陵《答蘇武書》:“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

---《漢語大詞典》:天漢


  

神話傳説中的織女。唐李商隱《聖女祠》詩:“星娥一去後,月姊更來無?”朱鶴齡注:“星娥謂織女。”宋柳永《二郎神》詞:“應是星娥嗟久阻,敍舊約,飆輪欲駕。”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四》:“月姊定應隨顧兔,星娥可止待牽牛。”

---《漢語大詞典》:星娥

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記·昆侖》:“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前蜀杜光庭《莫庭乂靑城本命醮詞》:“洞裏之玉樓金闕,塵俗難窺。”宋張耒《歲暮福昌懷古》詩:“天上玉樓終恍惚,人間遺事已埃塵。”

立秋

与谁论古道,独自立秋风。元末明初·张羽玉泉山中怀李景山田师孟二公

论古

知今才辨晰,论古笔峥嵘。清·汪述祖呈彝青大兄

知今

出岫知今是,寻源感旧踪。明·皇甫汸端威道院悼庄羽士素善琴

感旧

作赋也应曾感旧,为师那敢望知新。宋末元初·陆文圭次樊晋山长贽见韵二首其一

知新

溪风扑面知新候,野老传名爱古人。明·陆深南里杨用之宪副朝回遂归共游城南嘉山

爱古

长疑好事皆虚事(李山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杜工部)。明·童轩谪官后咏怀一首(集唐句)

皆虚

长疑好事皆虚事,道是无情还有情。明·李桢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其十八

还有

丁固梦时还有意,秦王封日岂无心。唐·王睿松

岂无

应有鬼神看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唐·蒋贻恭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

应有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唐·白居易内道场永欢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

可无

瑞锦已残犹有梦,明霞初散可无诗。宋·陆游落花

犹有

病吟犹有思,老醉已无狂。唐·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

已无

空有慈悲随物①念,已无踪迹在人群。

唐·赵嘏赠天卿寺神亮上人(师不下寺已五年)

空有

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唐·杜荀鹤投从叔补阙

更无

更无楼阁寻行处,只有山川识野人。唐·罗隐雒城作

只有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唐·白居易船夜援琴

都无

閒情岁月都无迹,旧历村墟尚有情。明·文徵明维亭夜泊

尚有

江南塞北虽无分,林下山间尚有缘。宋·刘克庄书第二考

虽无

出处虽无意,升沈亦有媒(媒为李苏州)。唐·白居易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

亦有

月里宁无姊,云中亦有君。唐·李商隐槿花二首其一

宁无

逢山自有闲游侣,入寺宁无淡话僧。宋·陆游出游暮归戏作

自有

不须路入兜元国,自有音闻室筏城。宋·范成大复作耳鸣二首其二

不须

红砌不须誇芍药,白蘋何用逞重台。唐·方干牡丹

何用

枫叶自能悲楚客,竹枝何用怨江潭。宋·严羽楚江晚思

自能

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唐·白居易病中诗十五首枕上作

何必

野食不妨菰作饭,园蔬何必稻为齑。唐·张祜所居即事六首其二溪上小斋

不妨

但得浊醪供燕社,不妨明月老菟裘。宋·方岳报具阙

但得

但得好诗生眼底,何须宝刹现毫端。宋·范成大说虎轩夜坐

何须

名山不用问樵字,清世何须忧庙廊。唐·钱元?游雁荡

不用

何妨金粉资高格,不用丹青点此身。唐·齐己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

何妨

今对小窗殊不厌,长侵幽径亦何妨。唐末宋初·李昉齿疾未平灸疮正作新诗又至奇韵难当暗忍呻吟强思酬和别披小简盖念短才更竭病怀甘输降款其二

不厌

客心淡泊偏宜静,吾道从容不厌贫。唐·牟融赠杨处厚

偏宜

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宋·曾巩郓州新堂

不受

几番游鹿还堪吊,一去冥鸿不受招。明·王鏊嘉靖元年二月廿九日与林司空见素同登上方俯视云水千顷青黄绚斓见素曰此一片锦也赋诗纪之

还堪

青春上苑还堪醉,我辈中原未可逢。明·李攀龙将归郡属元美出使畿内作此为别

未可

檀施咄嗟贫未可,词场驰逐老犹能。宋·冯时行眉僧晓岑仆未之识也持钵求施既辞以贫则愿丐一诗诗未暇作而三至门知嗜好可喜也因书长句四韵以赠

犹能

光辉自可誇僚友,契爱犹能及子孙。宋·吕陶送秦漕归淮南

自可

避暑谁能陪剧饮,清歌自可涤烦襟。宋·欧阳修和晏尚书夏日偶至郊亭

谁能

乘桴我欲从安石,遁世谁能识子嗟。宋·苏轼次韵陈海州乘槎亭

我欲

我欲为谋三亩地,君能来共一犁春。宋·刘学箕寄谢叔通宗兄题耕隐诗韵

君能

我亦休文瘦,君能叔宝清。唐·陆龟蒙奉酬袭美早春病中书事

我亦

我亦思归田舍下,君应厌卧郡斋中。唐·白居易荅刘和州禹锡

君应

且贪薄俸君应惜,不称衰容我自知。唐·白居易初著刺史绯荅友人见赠

我自

酸寒溧尉君今似,枯槁湘原我自怜。宋·李弥逊送邵文伯归溧阳

君今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我已

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宋·苏轼和仲伯达

君方

云霄策足君方驶,风雨论心我未涯。宋·项安世又次韵沈告院送行二首其一

我未

重寻伐木君何厚,欲赋骊驹我未能。宋·黄庭坚次韵答李端叔

君何

直节君何恨,天心我独疑。宋·周紫芝毅师以次卿诗编见示以二诗还之其一

我独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唐·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人皆

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唐·苗发送司空曙之苏州

君独

闾巷我方懒,关山君独归。宋·梅尧臣李审言将归河阳值雪遗金波酒

我方

公正说诗笺七月,我方学易纬群龙。宋·李纲吴元中(原作吴元中得,据左选、赖选、道光本改)书言近不作诗以所著豳七月诗义见示因成三篇赠之其三

公正

忠诚谨慎谟猷著,公正廉明誉望彰。清·胤禛赐怡亲王

忠诚

只为忠诚珍柳笔,多因节义重颜题。宋·徐鹿卿郭府判书友于堂榜谢之以诗其二

节义

节义定高东汉士,文章须复董生时。宋·陈宓送陈国正

文章

礼乐羊叔子,文章王仲宣。唐·沈佺期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礼乐

衣冠陪御宴,礼乐盛朝宗。唐·宋若昭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

衣冠

九门日月蒙嘉气,六殿衣冠绘晬颜。宋·王圭依韵和章枢密景灵宫奉安列圣神御

日月

闷向酒杯吞日月,闲将诗句问乾坤。唐·杜荀鹤投郑先辈

乾坤

但得烟霞供岁月,任他乌兔走乾坤。唐·吕岩七言其十四

岁月

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唐·赵嘏东归道中二首其一

江湖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天地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古今

古今人不断,南北路长存。唐·于武陵洛中晴望

南北

紫垣南北厅曾对,沧海东西郡又邻。唐·白居易岁暮寄微之三首其二

东西

江声里过东西寺,树影中行上下方。唐·齐己寄道林寺诸友

上下

开吴相上下,全蜀占西东。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踰其实情溢于辞顾惟疏芜曷用酬戴辄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

西东

勤劳无远近,旌节屡西东。唐·皇甫冉送王相公之(一作赴)幽州

远近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唐·许浑金陵怀古

高低

半露好山云断续,轻笼淡日树高低。宋末元初·杨公远雨过閒步

断续

参差郭外楼台小,断续风中鼓角残。唐·韦庄登汉高庙闲眺

参差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唐·罗隐扇上画牡丹

次第

铅华次第开梅萼,金色依稀著柳条。宋·华镇腊后感怀和光道韵

依稀

玉壶缥缈非尘世,金狄依稀记岁华。宋·陈造石湖生日致语口号

缥缈

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冰壶缥缈中。宋·陆游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

苍茫

乱霭苍茫侵树色,惊涛浩荡失天形。宋·王安国滕王阁诗

浩荡

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唐·杜甫赠虞十五司马

凄凉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①凉。唐·韦庄思归乐

寂寞

萧条凉叶下,寂寞清砧哀。唐·韦应物秋夜二首其二

萧条

旌旗零落沉荒服,簪履萧条返故居。唐末宋初·徐铉闻查建州陷贼寄钟郎中(谟即查从事也)

零落

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唐·方干秋夜

寂寥

怀里寂寥霜后橘,阶前萧瑟雨馀萱。宋·曾丰思堂诗(为曾良臣)

萧瑟

永漏凄清传北阙,凉飔萧瑟度南楼。明·区大枢燕中感秋

凄清

窈窕有魂依月窟,凄清无叶补云衣。明·释今无九日和王仲锡宪长咏蝴蝶花限韵其一

窈窕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唐·罗隐七夕

婵娟

高近紫霄疑菡萏,迥依江月半婵娟。唐·李绅新楼诗二十首其二海榴亭

菡萏

井阑排菡萏,檐瓦斗鸳鸯。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鸳鸯

杨家绣作鸳鸯幔,张氏金为翡翠钩。唐·温庭筠池塘七夕(一作初秋)

翡翠

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唐·皮日休习池晨起

芙蓉

霜凝薜荔怯秋树,露滴芙蓉愁晚波。唐·许浑戏代李协律松江有赠

薜荔

磴危攀薜荔,石滑践莓苔。唐·白居易携诸山客同上香炉峰遇雨而还沾濡狼籍互相笑谑题此解嘲

莓苔

蛩吟砌壁莓苔古,雁落汀沙草木秋。宋·俞德邻次韵朱子厚九月十一日见寄三首其一

草木

山川随转战,草木困(一作助)横行。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山川

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唐·赵嘏东归道中二首其二

风雨

江山三楚分,风雨二妃祠。唐·罗隐秋日怀孟夷庚

江山

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唐·白居易咏怀

风月

庐阜烟霞谁是主,虎溪风月属何人。唐·孙咸题九天使者庙(又见《谶记卷》)

烟霞

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唐·白居易元十八从事南海欲出庐山临别旧居有恋泉声之什因以投和兼伸别情

雨露

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唐·杜荀鹤塞上

风霜

断桥烟雨梅花瘦,绝涧风霜槲叶深。宋·陆游长木晚兴

烟雨

黄帽朱耶饱烟雨,白头紫禁判莺花。宋·杨万里见澹庵胡先生舍人

莺花

鸡黍情缘成梦断,莺花心性盖棺休。宋·张昭子挽赵秋晓其二

鸡黍

莼鲈此去无千里,鸡黍相期在几秋。元末明初·金涓送张学谕归三衢

莼鲈

蕉鹿定应邻左计,莼鲈端是待西风。宋·岳珂寄胡教授(原缺,据四库本补)二首其二

蕉鹿

久分世事如蕉鹿,始觉神全似木鸡。明·杨时英秋兴其八

木鸡

木鸡方备德,金马正求贤。唐·张祜送韦正字?贯赴制举(一作科)

金马

承明厌直辞金马,英荡非关访碧鸡。宋·杨万里送罗春伯大著提举浙西

碧鸡

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唐·刘禹锡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丹凤

为文待漏书丹凤,如此有盟寒白鸥。宋·许月卿次允杰五首其四

白鸥

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宋·陆游峡州东山

黄鹄

杳然黄鹄去,未负白云期。唐·钱起送张五员外东归楚州

白云

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就东山酌白云。唐·杜荀鹤山中寄诗友

明月

清风坐向罗衫起,明月看从玉手生。唐·张祜赋得福州白竹扇子(探得轻字)

清风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唐·李商隐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白日

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唐·刘长卿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

青山

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唐·白居易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白发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唐·杜甫九日

黄花

年年客路黄花酒,日日乡心白雁诗。宋·范成大重九独坐玉麟堂

白雁

吴江露下丹枫冷,震泽云寒白雁秋。明·徐熥垂虹桥别顾学宪先生

丹枫

丹枫欲老已如许,黄菊同时未敢芳。宋·方岳偶阅夷坚志见梁郑公有(原作诗,据四库本改)九月梅花诗因复次韵

黄菊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唐·刘方平寄陇右严判官

白衣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攲斜。唐·高适重阳

乌帽

倦著青衫君未可,老遮乌帽我当归。宋·周紫芝仆访吕晞朴排岸方造舟翔鸾不及见后数日有诗次韵奉谢二首其一

青衫

青衫照日誇春榜,白首馀年哭故人。宋·欧阳修同年秘书丞陈动(续校:或作洞,非,《登科记》可据)之挽词二首其二

白首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唐·杜甫示獠奴阿段

青云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白雪

黄金印绶悬腰底,白雪歌诗落笔头。唐·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

黄金

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玉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唐·杜甫立春

青丝

蹄想尘中翻碧玉,尾休烟里掉青丝。唐·章孝标和滕迈先辈伤马

碧玉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罗

云作翠屏装宝镜,风为金斗熨青罗。明·王世贞莺脰湖洗天亭月夜与公瑕子念王复舍弟饮别其一

宝镜

银河已报桥成鹊,宝镜遥知鬓画鸦。宋·项安世赠叶少敏

银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玉露

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唐·杜牧秋日偶题

金风

金风入树千门夜,银汉横空万象秋。唐·温庭筠七夕

银汉

清浅乍分银汉近,辉光渐觉玉绳低。唐·窦庠奉酬侍御家兄东洛闲居夜晴观雪之什

玉绳

晓饮岂知金掌迥,夜吟应讶玉绳低。唐·李商隐寄令狐学士

金掌

露零金掌满,冰结玉壶盈。唐·王棨咏清

玉壶

秋水静磨金镜土,夜风寒结玉壶冰。唐·许浑送卢先辈自衡岳赴(一作归)复州嘉礼二首其二

金镜

洗墨沉金镜,呵冰断玉环。明·李攀龙圆砚效徐庾体

玉环

玉环留院千年幻,金锁空潭一水长。明·孔从先阙题

金锁

公主妆楼金锁涩,贵妃汤殿玉莲开。唐·王建华清宫感旧

玉莲

雪女冢头瑶草合,贵妃池里玉莲衰。唐·徐夤再幸华清宫

瑶草

淡烟瑶草细,流水碧桃香。宋·陈允平香奁体

碧桃

人间青鸟若为降,天上碧桃遥尔思。明·尹台寿陈进士母七十

青鸟

得意紫鸾休舞镜,能言青鸟罢②衔笺。唐·刘禹锡怀妓其一

紫鸾

笙奏紫鸾千里至,书传青雀五云来。明·欧大任王太史胤昌奉使上寿太夫人

青雀

平湖涨起高青雀,刺史吟成老白蘋。明·王世贞邀中丞潘时良大参陆理之登岘山作

白蘋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唐·刘沧秋日山寺怀友人

黄叶

北风黄叶下,南浦白头吟。唐·杜甫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旧庄

白头

竹下喜逢青眼士,草中甘作白头翁。唐·张祜穷居

青眼

故人相见自青眼,新贵即今多黑头。宋·黄庭坚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其一

黑头

末路自矜黄发老,平时曾识黑头公。宋·苏颂和门下侍郎东台夜直见寄

黄发

方惭当宁询黄发,绝喜吾宗见白眉。宋·刘克庄送君用侄判官

白眉

交游一老今华发,畴昔诸昆最白眉。宋·刘克庄题宋谦父诗卷

华发

感时华发萧萧改,致主丹心皎皎明。宋·李正民徐大谏道漳南与舍弟倡和次韵其二

丹心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宋·谢翱书文山卷后

碧血

玉衣晨举黄尘染,铜狄秋眠碧血捐。明·张煌言三月十九,有感甲申之变三首(辛丑)其一

黄尘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宋·陈与义以事走郊外示友

红叶

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唐·杜牧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绿苔

旋为除芳草,惟愁落绿苔。唐末宋初·李昉依韵奉和千叶玫瑰之什

芳草

鸟散落花人自醉,马嘶芳草客先愁。唐·许浑詶钱汝州

落花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唐·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啼鸟

啼鸟傍檐春寂寂,飞花掠水晚翩翩。宋·陆游书怀

飞花

六桥垂柳萦苍佩,三竺飞花拂翠裘。宋·顾禧赠行省任古

垂柳

似絮还飞垂柳陌,如花更绕落梅前。唐·宗楚客奉和圣制喜雪应制

落梅

咏留飞絮后,歌唱落梅前。唐·李商隐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忆雪

飞絮

飞絮高度竹,游丝远趁人。宋·孙觌春晚二首其一

游丝

惨淡游丝景,阴沈落絮辰。唐·喻凫春雨如膏

落絮

落絮已随流水去,啼莺还傍夕阳来。唐·吴融浐水席上献座主侍郎

啼莺

啼莺求友急,乳燕护雏忙。宋·卫宗武晚春其一

乳燕

经春不见流莺语,终日唯看乳燕飞。宋·吴芾初夏登城上有感

流莺

戏蝶香中起,流莺暗处喧。唐·张汇金谷园怀古

戏蝶

游蜂不饮故,戏蝶亦争新。唐·孟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游蜂

多情唯粉蝶,薄倖是游蜂。宋·邵雍落花长吟

粉蝶

不见黄鹂度,宁防粉蝶凌。宋·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

黄鹂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乾。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白鹭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宋·杨万里登凤凰台

乌衣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宋·刘克庄梦赏心亭

玉树

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唐·李商隐陈后宫

金茎

露盘对倚金茎小,水镜双寻玉井凉。宋·释居简酬陈中书杨侯家赏瑞莲其一

玉井

瑶池浪记三千实,玉井空传十丈莲。元·胡长孺次韵段文郁

瑶池

云间阆苑何时见,水底瑶池触处通。唐·罗隐送内使周大夫自杭州朝贡

阆苑

阆苑云深孤鹤迥,蓬莱天近一身遥。唐·牟融送羽衣之京

蓬莱

树出蓬莱殿,城开阊阖门。唐·储光羲京口留别徐大补阙赵二零陵

阊阖

建章宵漏急,阊阖晓钟传。唐·崔颢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

建章

群后崇长乐,中朝增建章。隋末唐初·王绩过汉故城(一作吴少微诗)

长乐

未央新柳色,长乐旧钟声。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未央

未央秋晚林塘静,太液波閒殿阁明。宋·赵慎九月二十二日晚秋曲宴(丁酉)

太液

柳拂甘泉巢翡翠,花凝太液下冥鸿。元·薛玄曦万岁山次韵

甘泉

三边烽燧甘泉夜,万国梯航碣石秋。明·陈子龙冯留仙巡抚天津邺仙拜少司马一时命下赋寄

碣石

岱顶扶桑先出日,齐宫碣石有谈天。明·王世贞送袁鲁望督学山东

扶桑

扶桑衔(一作迎)日近,析木带津遥。唐·顾况送从兄(一有奉字)使新罗

析木

天瞻析木低双阙,星拱勾陈转二更。元末明初·郑洪次王苍雪韵五首其三

勾陈

楼当太乙星辰近,树拂勾陈雨露香。明·林鸿题中天楼观图

太乙

香延棋畔仙人斧,影射灯前太乙藜。宋·徐似道岩桂花

仙人

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唐·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二首(一作和令狐八戏题)其一

玉女

殿前玉女移香案,云际金人捧露盘。唐·薛逢汉武宫辞

金人

金人往日泪曾堕,石马何时汗忽流。宋末元初·方一夔清明二首其一

石马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宋·刘克庄北来人二首其一

铜驼

将军驰铁马,少傅步铜驼。唐·白居易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十四韵

铁马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楼船

烽火青淮隔,楼船古汴堙。宋·王之道次韵刘春卿书怀

烽火

羽书还似急,烽火未全停。唐·杜甫秦州见敕(一作除)目薛三璩(一作据)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羽书

南去百粤羽书急,北来三吴戎马肥。元·周砥春日

戎马

风尘方满野,戎马已经年。元·陈高病中遣怀二首其一

风尘

风尘头共白,湖海气全灰。元·朱晞颜别蕲县尹二首其一

湖海

云霄路近行囊涩,湖海尘扬故旧稀。元末明初·舒頔自叹

云霄

云霄未得路,江海作闲人。唐·朱庆馀酬李处士见赠

江海

须信山林愁不密,岂云江海要横流。宋·韩淲寄赵正字秀倅员外置

山林

山林已结三生愿,朝市谁非九折途。宋·陆游世事

朝市

脚底湖山难间隔,眼前朝市易纷争。宋·韩淲寄徐丈和卿

湖山

湖山日落丹青焕,楼阁风收雨露滋。宋·刘季孙有美堂燕集

楼阁

江清楼阁中流见,日落帆樯万里回。明·何景明秋兴八首其五

帆樯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唐·李绅宿扬州

灯火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唐·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月

笙歌

天净笙歌临路发,日高车马隔尘行。唐·司空曙长安晓望寄程补阙(一作包何诗)

车马

水北楼台近,城南车马还。唐·韦应物赋得鼎门送卢耿赴任

楼台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唐·许浑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鼓角

褒中秋鼓角,渭曲晚旌旗。唐·杜牧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旌旗

云边鼓吹应先喜,日下旌旗更少留。宋·王安石送李太保知仪州

鼓吹

笙簧对御呈三弄,鼓吹成行叠几重。宋·任希夷上寿大宴二首其二

笙簧

绝辟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

锦绣

紫光称近丹青笔,声韵宜裁锦绣诗。唐·韩偓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自长沙赴行在余以紫石砚赠之赋诗代书

丹青

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唐·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紫翠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宋·曾巩甘露寺多景楼

青红

粔籹青红村步市,阑干高下寺家楼。宋·陆游初夏郊行

高下

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唐·杜荀鹤春日山居寄友人

浅深

浅深碧绿湖田稻,浓淡红黄野岸花。宋·吴潜赓刘自昭出郊佳什

浓淡

山色有无烟变态,湖光浓淡雨收功。宋·朱南杰烟雨楼

有无

鬓上斑多少,杯前兴有无。唐·白居易河南王尹(一作王仆射)初到以诗代书先问之

多少

出塞不知多少路,穿云才听两三声。宋·韦骧闻新雁

两三

度日竹书千万字,经冬朮煎两三缸。唐·皮日休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因而有赠

千万

藏镪百千万,沈舟十二三。唐·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三

二三

馀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宋·陆游立夏前二日作

千百

座上真身千百载,窗前敲竹十三竿。元·卢琦雩都县西禅田寺有生佛甚灵殿后有竹十三竿云是佛在日所敲之竹即今存焉

十三

百五日当春事闹,十三人坐宴堂宽。宋·陈郁游葛氏山堂

百五

吹到罡风过百五,流将弱水隔三千。清·赵清瑞落花七首其一

三千

南临赡部三千界,东对蓬宫十二层。唐·白居易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

十二

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长安十二衢。唐·白居易村居寄张殷衡

五千

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唐·白居易留别微之

三百

小瀑便高三百尺,短松多是一千年。唐·贯休题东林寺四首(之一)

一千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唐·白居易馀杭形胜

三十

三十四番如此疏,百千载后更无人。宋·叶茵投所知

百千

初堆翠被百千摺,忽拔青瑶三两竿。宋·杨万里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二

三两

柳边洗钵僧三两,塔顶看云象万千。清·丘逢甲山寺其二

万千

九十春光花一片,万千心事雨三更。宋·叶茵道院偶成

九十

九十日都成此会,八千年更属何人。宋·项安世用韵寿郑子仁二首其二

八千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关。宋·梅尧臣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百二

东南吴会三江入,百二秦封六国归。元末明初·王逢秋感六首其四

东南

山色东南连紫府,水声西北属洪都。唐·韦庄袁州作

西北

长歌濯足沧浪水,回首开襟西北楼。宋·刘敞新秋

沧浪

行歌白石嗟齐相,笑咏沧浪忆楚臣。明·王廷陈偶题

白石

青松影里诗鸿雁,白石岩前酒鹡鸰。宋·白玉蟾题诸葛桂隐书堂

青松

看院祗留双白鹤,入门惟见一青松。唐·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

白鹤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青牛

雨中白鹿眠芳草,松下青牛卧落花。唐·皮日休道院迎仙

白鹿

白鹿行为卫,青鸾舞自闲。唐·范传正谢真人还旧山

青鸾

云间彩凤衔金简,花底青鸾度玉笙。明·祝允明寿徐瘦石大参七十

彩凤

怪底双鸾翔彩凤,崭然绝壁挂苍龙。元·李孝光游雁荡

苍龙

苍龙出峡雨先至,白马渡江云共飞。元末明初·郭钰寄孙仲植文学

白马

空桑说法黄龙听,贝叶翻经白马驼。元·杨载次韵钱唐怀古四首其四

黄龙

元年新记黄龙瑞,重译今传白雉来。元·黎崱侍宴(皇废初元)

白雉

朱鸢窥土室,白雉下橧巢。元·虞集送南宫舍人赵子期宣诏交阯

朱鸢

---原文發于去年立秋日

汉学道学研读

尋覓大道的足跡,再造神州的文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華人和道人之重要節日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