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佳节
九月九
重阳节/DoubleNinth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重
阳
重阳节自古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重阳节,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登高
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格局,一登高山、登高塔皆可。传说古人对山神的崇拜,认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上山游玩,躲避灾祸。此时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而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和药材。久而久之形成了登高的习俗。
赏菊
菊花,长寿之花之,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季。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仿,遂有重阳赏菊之风俗。尤其是文人雅士,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可以杀虫消毒、逐寒祛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朝就已经很普遍。重阳这一天,人们采摘它的枝叶和果实,用红布缝制成小囊,佩带身上,认为可以避难消灾。事实上,重阳前后,秋雨潮湿,而热气也未退尽,衣物容易生霉,也易滋生蚊虫。而茱萸可以除虫防蛀,这与端午节燃艾的作用差不多。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纸鹞即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岁往月来,如今重阳被称为“敬老节”,我们为什么要敬老?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人还说:“莫笑别人老,自己终归老。”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总有一天,你也会老去,也会在重阳这样的日子里,思念已故的亲人,翘首等待着归人。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健康和快乐。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敬老爱老养老助老,要从娃娃抓起。
1.让孩子给家里长辈说一段感恩的话,或为长辈做一个贺卡,写上祝福语。2.家长组织一次与家里长辈共度重阳节的活动,饮茶逛街、登高赏菊等。3.让孩子给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个电话,表达晚辈对他们的关心与祝福。4.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上一份祝福。
九九重阳节,敬老之心常在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今天重阳,一起许个愿:
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