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散文天地钟海波苜蓿花开
TUhjnbcbe - 2021/2/13 10:12:00
苜蓿花开文‖钟海波西安地气暖,春节过后不久,大院里的花草树木就迫不及待地要发芽开花。雨水节气才到春梅、连翘、迎春、海棠花的枝头已经挂上鲜艳的花朵,笑意盈盈。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里,柳枝吐出米粒大的绿苞,高大的白杨树枝头垂挂了紫色的穗子。目睹眼前的景致不由得想起故乡的风物来。我的家乡在陕北黄土高原。这片千沟万壑的神奇的土地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也是圣地。这里上演了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这里养育千千万万多情重义的陕北儿女,这里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这片土地是远游他乡的游子们魂牵梦萦的所在。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我时常梦见家乡的亲人、家乡的窑洞、家乡的山山水水和花花草草,常常梦见苜蓿地,梦见苜蓿花开。陕北高原的冬天寒冷且漫长,而春天总是姗姗来迟。清明过后,才可见春的倩影。春天来了,天空湛蓝明亮,一尘不染。土地依然裸露着,但充满渴望。老乡们说:春雨贵如油,下一场雨就好了。这样说着,这样盼着。天随人愿,果然一场春雨在酝酿中了。傍晚,西边的天空出现满岸的乌云,有经验的老农说:乌云接礃,半夜听雨响。可不是,黑漆漆的夜里,刮起了风,接着便是淅淅沥沥的雨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鸣声中,人们醒过来,拉开门一看便觉天地间焕然一新。空气十分清新且带着泥土的芬芳,天空蓝得醉心。柳树泛绿,杨树发青。泥土湿漉漉的,小河的水涨起来了,欢唱声越加嘹亮了。朝着向阳的山坡上望去,隐约看见草色。哦,那成片的浅绿是苜蓿。苜蓿发芽了!粉嫩的芽破土而出,充满生气蓬勃。在春天的怀抱中,苜蓿生长的很快,不几天便枝叶丰满,春夏之交它们便成片成片的开花了。紫色的花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十分壮观!苜蓿是耐旱植物,它有极强的生命力。在生存环境比较严酷的陕北高原上它生活的意趣盎然。因为有很深的根,保持了水土,它的叶子杆子是家畜的最爱,所以它被广泛种植。而它的旺盛季节也为陕北高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小时候,常常随着爷爷上山砍苜蓿,那是一件辛苦而又充满乐趣的活计。吃过早饭,等到爷爷收拾好工具,迁出温顺的黑毛驴,我带上小狗,随着他进山。要到苜蓿地得走或平坦或崎岖的四五里路。下坡、过桥、进山沟,沿着小溪逆流而行,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细沙铺地的溪水中游鱼与鹅卵石历历可数。水面上滑行着轻捷的水黾。河岸上青草如睫毛。小路上满是脚印、蹄印、车辙印,空气里弥漫着乡间小路特有的泥土、青草、牛羊粪便混和的呛人的气味。小毛驴愉快地埋头疾走,小狗不安分的走走停停,对什么都好奇,遇到不认识的东西总是研究半天,然后才跑着追了上来。山路弯弯,路边山花烂漫。山中十分寂静,静得可以听到耳膜上血液流动的声音。但在这寂静中偶尔也听到对面山头传来耕地的回牛声或高亢的信天游或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但是,正像古诗中所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远处声响过后,山谷越加幽静。登上山顶,深深呼吸一口山中特有的新鲜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环顾四周,感觉天高地阔,境界宏大。无数的山峦似奔腾的马群朝东涌去,又如无边的海洋波浪翻腾。山峰的曲线映在蓝天的背景上十分优美。蓝天如湖,天上的朵朵白云,即如天鹅、如白帆。到的草地,人开始干活,驴子则自由啃草,小狗四处玩耍。砍苜蓿是一项力气活但也要技术。艳阳高照,砍一两小时会把人累得汗流浃背。新手通常会把手掌磨起血泡。砍好苜蓿,躺在草地休憩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凉风习习,空气净洁,身处花海,尽可领略这方小天地的妙处。当别的植物在烈日下蔫头耷脑的时候,苜蓿却更加精神奕奕、生机盎然。正值花季,苜蓿地是一片紫色的海洋。紫色似乎是一种不起眼的颜色,可是苜蓿花把紫色的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哦,炫目的紫色!醉人的紫色!这片苜蓿地是鸟雀昆虫的乐园。紫色的海中,各种鸟儿欢叫着。石鸡(呱呱鸡)、麻雀、杜鹃(布谷鸟)、鹧鸪、云雀、白头翁……。蚂蚁、蜥蜴、瓢虫、花鼠(格狸)在这里活跃着。没有危险的时候,野兔妈妈会带着一窝小兔来吃苜蓿叶子,石鸡妈妈也会带着孩子来觅食。蓝天上老鹰展开双翅盘旋着,虎视眈眈,伺机捕捉猎物。花丛中,蜂与蝴蝶四处飞舞。蜂农为了收获蜂蜜把蜂箱搬到山脚下,蜜蜂便来采苜蓿花的蜜。野蜂也穿梭其间采集花蜜。各色蝴蝶更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要角色。它们有美丽的颜色,白的、黄的、蓝得、黑的、粉的,最美的要数凤尾蝶。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蝴蝶把这草地点缀得格外有诗意。歇足了,把捆好的苜蓿架在驴背上,吆喝着回家。对面山上的人会看见,蓝天的背景下,对面的山脊上,行走着这样的一行队伍:毛驴打头,老人中间,小孩随后,小孩后还有一条狗。苜蓿进来院子,它的清香已被羊和兔子闻见,它们急得在窝门上乱撞。把苜蓿扔进窝里、圈里,它们立即安静起来,争先恐后,埋头嚼起苜蓿来。苜蓿花和嫩叶不仅是家畜的最爱,也是人们的美食。心灵手巧的媳妇们将买好的苜蓿洗净、切碎,在油锅中炒再加上蒸熟的土豆加工成的土豆泥,味道十分清香可口。用嫩苜蓿叶蒸麦饭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做法。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讲生活质量,为了尝鲜在市场上买嫩苜蓿当野菜吃。可是在文革时期,农业连年歉收,粮食短缺,人们吃不饱饭。每到春天,这苜蓿、槐花、榆钱却是人们的救命食物。呵,苜蓿真是一种可爱的植物。有时候,我在想家乡的人们为什么喜欢苜蓿?我觉得大约除了因为它的实用、美观,还有它的品格。虽然环境艰苦,它却活得乐观自信;虽然朴素庄重,但它又不乏浪漫情调,而且它还有着无私奉献的一面。这多么像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春天来了。窗外鸟语花香。远在千里之外,我思念故乡。我想那片土地正在苏醒。不久也会呈现出桃红柳绿,万木争春的美丽景象。那片黄土地上不久绿色遍染。山头上将会披上苜蓿花织成的紫色的地毯。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钟海波(——),男,汉族,陕西子洲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老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研究方向:现代文学。全国茅盾研究会理事、陕西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塞上原创文学欢迎您

投稿公告

一、投稿:古诗词、现代诗、小说、散文、艺术品等。作品体裁不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文稿,一稿一投。

二、投稿附带简介和照片。师友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天地钟海波苜蓿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