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国色天香近现代牡丹题材绘画
TUhjnbcbe - 2021/2/7 23:21:00

正如陶渊明的诗句所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端午小长假已至,何不趁着这时间,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

禅城南庄绿岛湖、南海九江璜矶村、顺德碧桂路伦教段、高明大沙水库、三水荷花世界……这些地方都有着不为世人所知的“鸟的天堂”,你是否也想去一探究竟?人、鸟、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其实在佛山五区都可以看到!

禅城南庄绿岛湖观赏鸟类:鹭鸟

步入观鹭平台远眺湖中小岛,便可见成群的白鹭或展翅盘旋,或低飞戏水。如果是早晨或傍晚时分,白鹭和夜鹭因昼伏夜出或昼出夜伏的习性而交相往返,上下翻飞,百鸟齐鸣,景色更是壮观。根据监测,目前岛上约有鹭鸟、夜鹭等两三千只。

南海九江璜矶村观赏鸟类:白鹭

这里栖居着数万只鹭鸟,还有鹌鹑、茅鸠、毛鸡、喜鹊、白头翁、翠鸟等十多种雀鸟,它们和睦相处。


  


  

南海西樵山观赏鸟类:猫头鹰等


  

喜鹊、黄鹂、白头翁、云雀、百灵、柳莺、麻雀等常见鸟类都是这里的常客,那些歪着圆脑袋,瞪着大眼睛的猫头鹰也是其中之一。

 

顺德碧桂路伦教段观赏鸟类:白鹭、苍鹭等

伦教永丰工业区旁边,桂畔海与碧桂路中间的一片竹林上,密密麻麻一层白点,这里常年栖息着数千只白鹭。除了白鹭外,还能看到苍鹭,体型较大,灰色羽毛,飞起来有雄鹰的气势,发出的声音如哀嚎般。

据顺德民间观鸟团体观测统计,在伦教永丰这片竹林里观察到的鸟类达15种,大部分为留鸟。

高明大沙水库观赏鸟类:白鹭等

 

高明大沙水库的“鹭鸟天堂”是一个位于水库中央的小岛。在宜人的天气,坐在湖边草地上远远看着鸟儿们在小岛树丛中上下飞舞,不时还会有几只飞越你头顶到附近鱼塘、草丛之中去觅食,感觉好不惬意。湖水清澈、微波荡漾,不时还有几只野鸭游过来、忽然一头钻进水里捉鱼,让你好想到水中畅泳或者荡舟湖上。


  

三水荷花世界观赏鸟类:白鹭

在三水荷花世界的荷塘里,同样有大量的鹭鸟出没,雪白的身影倒映在水中,与碧叶荷花相映成趣,美得令人沉醉。

其实,观鸟已成为时下既流行又有意义的一项户外活动。近年来,佛山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随着不少鸟类在佛山这一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这些“鹭鸟天堂”也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的追捧。

观鸟达人提醒

不以惊吓、驱赶等方式进行拍摄

观鸟,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利用望远镜等观测记录设备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观察鸟类的一种科学性质的户外活动。目前,佛山参与观鸟和摄鸟的爱好者大概有人,每年的秋冬春季都会自发组织到候鸟迁徙路线的栖息地进行观鸟活动。

观鸟的器材装备包括:单反相机,长焦镜头,摄影三脚架,双筒望远镜,鸟类图鉴,迷彩帐篷和迷彩网等。

知识准备:观鸟前,通过网络登录中国鸟类记录中心去了解观鸟地的当地鸟类鸟种和分布,并翻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去了解每种鸟类的特征和习性。

注意事项:

服装不要鲜艳。衣物亦尽量避免鲜艳的颜色,穿较接近大自然的颜色(如啡、绿色)会有“保护色”的作用,有些鸟摄爱好者拍摄时会穿上迷彩军服,甚至将镜头包上迷彩伪装。

减少噪音。为了争取较接近的距离拍摄雀鸟,拍摄时要尽量减少惊动雀鸟的机会。最基本的当然是减低声浪,一些噪音如电话铃声、谈话声音等都会令雀鸟变得警觉。

留意天气。在森林拍摄时随时会遇到天气的突然变化,同时要提防一些有毒的动植物、地质方面的灾害。建议进入森林拍摄时不要单独行动,多学习一些野外生存技巧,携带一些防护装备,做好事前安全评估。

恪守规范。拍摄的规矩必须遵守《野生鸟类摄影行为规范》,杜绝诱拍,不以惊吓、驱赶、改变鸟类栖息环境等方式拍摄。

(佛山发布编辑部文/广州日报,图/佛山旅游、广佛荟、南海九江、高明发布、三水发布、宜居伦教、西樵论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2/7 23:21:00
程少为中科白癜风医院出诊时间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598.html

唯有牡丹真国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托物寄情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以植物作喻在《诗经》《楚辞》中都已十分成熟,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都将植物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牡丹从何时进入文化史的书写?历代牡丹绘画名家有哪些?牡丹又是怎样与家国一步步紧密勾连的?

于非闇《白牡丹》

牡丹的文化脉络

牡丹最早进入人们的生活是作药用,因其花冠大、颜色多、雍容华贵、艳压群芳而被誉为“花中之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曾说:“自李唐以来,国人盛爱牡丹。”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馆员陶静介绍:“牡丹在隋代已作为观赏植物进入宫苑。盛唐以降,观赏牡丹蔚为风尚,呈现‘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况。延至北宋,赏玩之风更盛,诸如花会、花宴、画花、赋花等活动风靡朝野。明清以来,人们多视牡丹为‘国花’。在国人心中,牡丹是幸福美满、吉祥富贵的象征,它不仅是重要的绘画题材,而且常被用来装饰在各类工艺品之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朱万章说:“至于以牡丹为题材入画,虽然没有准确的史料记载或出土文物证实始于何时,但据文献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北齐时期。唐代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说:‘北齐杨子华画有牡丹’,这是关于牡丹绘画的最早记载。到了李唐时期,由于世风使然,牡丹绘画盛极一时。边鸾、周昉、冯绍正、于锡、刁光胤等画家都有画牡丹的经历。”宋人所著的《宣和画谱》中,唐人所绘牡丹者可谓比比皆是,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周敦颐所说“国人盛爱牡丹”之意。

现存绘画作品中较早呈现牡丹形象的是传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的5位贵族妇女分别佩戴花冠,其中卷首者即为牡丹,卷尾者为芍药。画面中仕女手持的扇面上也绘有牡丹图,由此可见牡丹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朱万章认为:“在中国民俗中,花卉中的牡丹芍药与禽类中的鸾凤孔翠都是富贵的象征。”陶静则说:“常与牡丹组合的灵禽,包括孔雀、锦鸡、绶带鸟、白头翁等。这些灵禽名鸟毛羽美丽、鸣叫悦耳、惹人喜爱。古人认为它们餐风饮露,灵性通达,亦为祥瑞。牡丹与灵禽的组合出现在器物纹饰之上,优雅大方,更兼吉祥祈福之意在其中,别有一番情趣。”

明清牡丹绘画的文人意趣

牡丹被誉为“百花之王”,是最具观赏性的花卉之一。如果说唐代开启了观赏牡丹的盛况,宋、元、明、清则延续了这种热度,朱万章说:“宋代对牡丹的喜好丝毫不亚于唐代。欧阳修作有《洛阳牡丹记》,传诵一时。李唐曾有诗描写当时的花鸟画之风‘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反映出花鸟画家对牡丹趋之若鹜的时尚。从传世作品和文献记载可知,李公麟、赵昌、赵仲佺、易元吉、张希颜、崔白、马远等都曾画过牡丹。在当时很多专业画家看来,画牡丹是极为寻常之事。”明清时期,文人花鸟画逐渐成为绘画史中的重要类别。牡丹自然是文人雅士酷爱描绘的对象。陶静说:“名家所绘牡丹题材的铭心绝品,今人从中可一睹牡丹的风姿,感受文人画家在牡丹绘画中寄予的高迈情怀。”朱万章补充说:“明清以降,以善画牡丹而留名画史者不计其数,几乎以画花鸟知名者均擅牡丹。‘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等以文人逸气挥写牡丹,使牡丹题材进入文人视野。沈周的《牡丹写生图》中之题诗‘洛阳三月春消息,在我浓烟淡墨中。’成为歌咏牡丹绘画的名句。晚明的徐渭(青藤)、陈淳(白阳)将水墨牡丹发扬光大。”

李鱓《牡丹兰花》

“牡丹谱”为写真传世

“牡丹谱”是一种特殊用途的作品,与各种图谱一样,最终是为了建立某种谱系。陶静说:“牡丹题材的绘画作品,包括传神的谱系类写真绘画,还有文人雅士的泼墨丹青,以及帝后、词臣、宫廷画师等行家里手的情趣妙笔,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中国栽培牡丹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明清时期已培植出牡丹品种数百个。因国人对牡丹的钟情,以各类牡丹为描绘对象的‘牡丹谱’绘画作品应运而生。在照相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写实性极强的画谱作为‘写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它们不仅刻画了当时多种牡丹的真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绘画的创作水平及其艺术审美情趣。”

牡丹绘画市场以“牡丹谱”领衔

“牡丹谱”往往篇幅较大,以写实的手法将不同的牡丹花绘于一册,有些甚至配以诗文,图文并茂、相映成趣。近年来虽然没有牡丹题材的专场拍卖,但是拍场上却始终不乏牡丹绘画。北京匡时年春季拍卖推出了蒋廷锡的《百种牡丹谱》,该作品最终以1.亿元成交,领衔艺术市场中的牡丹绘画。此作曾在北京保利年春拍中以.5万元成交,短短3年时间,价格逾原来的近10倍。蒋廷锡的《百种牡丹谱》引发了人们对牡丹题材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色天香近现代牡丹题材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