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客家人眼里,
这可叫“五月节”哦~
客家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在历史迁徙中,除了保留了吃粽子、划龙舟等中原习俗之外,他们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日习惯,如备办牲醴,祭祀祖先和神明,招待亲戚朋友。按照惯例,出阁的闺女这天都要挑上粽子和其他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
当然
客家人的端午节习俗可不止这些
看看下面这些
你家是这样过五月节的吗?
祭土地神在客家人眼里,“土地神是客家人的保护神”,在端午节这天需要祭土地神。祭土地神时,需要摆上猪头、鸡、鱼(均是熟的)以及3碗饭、3双筷、3怀酒,点燃香烛席地而跪,祈祷土地神保佑全家安好、生产丰收。现在许多赣南客家人简化了这一仪式,在自家门口点上三枝香以用祭祀。或是在庆祝端午节的餐桌上,多添几双碗筷和椅子,以示先人在和自己一起同过节日,以寄望先人的保佑,这充分体现客家人具有浓厚的崇拜祖先的观念。
挂黄葛藤客家人把挂于门楣的葛藤,视为驱邪之物。但是,与别处将葛藤附会为绑鬼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客家民间传说中却把它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联系起来。
相传,黄巢率义军来到客家人聚居地带,这里已聚集着一群群从外面逃亡而来的难民。一天,黄巢路遇一位中年妇女,她身背一个男孩,手里还牵着一个年龄更小的男孩。黄巢心里纳闷,便上前问她:“你为何把大孩子背在背上,而拉着小的走路?”这位妇女回答道:“这小的是我的儿子,而背上背的是我的侄子,他父母双亡,实在可怜,如今黄巢造反,兵荒马乱,我得格外看护好他,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便绝了一房。”黄巢听罢,深为妇人的好心肠所感动,连忙对她说:“大嫂,你不要怕,我就是黄巢,我们不杀穷人、好人。你好心必有好报,你回去拿葛藤挂在门上,包你平安无事。”于是,黄巢转身便传下军令:凡挂有葛藤的地方,不得擅入!这位妇女跟着难民逃到一条山沟藏身,不久,她见后面来了义军,忽然想起黄巢的话,急忙拉上葛藤绕挂山沟路口上。义军一见葛藤便撤走了。此后一传十、十传百,许多难民靠着悬挂葛藤保住了生命。那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于是每逢这天都要在门楣上挂葛藤,既褒扬那位好心肠的妇女,也纪念保护穷人的黄巢。做艾饭每逢过端午节前夕,客家人都要从野外采集艾草、麻叶、鸡矢藤、白头翁、枸杞叶等青草药并煮熟,与糯米舂成米团,添加红糖拌匀,制成块并蒸熟。因为农历的五月,客家人称其为恶月,在传统社会地处岭南山区的客家地区,每到这个时期是瘴疠最为盛行的季节,也是人最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的季节。而上述制作艾饭的青草药,几乎都具有去湿热、除百毒等治病功能,且在这个时期又是出产这些草药的季节,故此客家人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形成了这样一套饮食习俗。
吃酿苦瓜客家人的酿苦瓜是把苦瓜切成小段之后把肉馅(有的地区是糯米馅)塞进掏空的苦瓜里面,然后放进锅里炒,之后再用火烩一下,苦瓜已没有生味,与馅完美地结合。苦瓜虽苦,但它绝不把苦味传给“别人”,如用苦瓜烧鱼、焖鱼,鱼绝不沾苦味,所以苦瓜又有“君子菜”的别称。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五华人和一个兴宁人是结拜的好兄弟,后来因为在点菜的时候出现了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苦瓜,后来,聪明的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制作出了酿苦瓜。这深刻地表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客家饮食文化。
洗花草浴端午节这天,客家一些地方还有洗花草浴的习俗。男女老幼都要洗药水澡,客家人相信,“艾蒲洗身,百病消除。”这一天百草为药,洗药草水可以去湿驱瘴以健身。当天太阳未出山,男主人就早早出门,采来带露的枫树叶、桃枝、金银花藤、千里光、猫爪藤等洗净扎好,再加上初一插上门枢的菖蒲、艾枝,用大锅熬水,煮沸后便各自取水洗澡。
客家人分布地域广阔
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
身为客家人
你家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五月节习俗呢?
欢迎留言区告诉小编哦~
其实
客家人最注重团结和谐与邻里情意
每逢五月节
他们走亲戚,访友邻
互赠礼物,共度佳节
商务合作:点击“在看”,小编工资涨5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