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一次出游
文|朱志刚
华南植物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植物种类繁多,河流湖泊散布其中,花开四季,被誉为“中国南方的绿宝石”。这里是很多广州人爱去且常去的地方。我也去过了很多次。
在我的记忆里,最早的那次,可能是二十余年前大学毕业刚到广州工作不久,那年清明前后约了同学好友去看禾雀花,淡绿色的,晶莹剔透的,像玉琢成的一样生在藤蔓上,像一串串紧紧相依相偎的小鸟。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陪朋友去拍婚纱照。那天新郎很帅,新娘很美。摄影师在拍,我也在拍。而我们现在皆已人到中年,逐渐老了。
最熟悉的场景,可能是作为家长的身份,陪着孩子小学班级一起在这里集体春游,在绿油油的大草坪上奔跑,放风筝,做游戏,聚餐,拍很多的照片。现在这些孩子们都很大了,都不愿意跟着父母出门了。
最有意义的,是做一名志愿者,带着家庭团队,在园子里进行自然观察,观鸟,观蝶,认植物。常记得那些孩子们嫩嫩的小脸蛋,仰着头,好奇的嘴巴一张一翕的,专注认真的样子。从这里,他们或许会走上终身热爱自然之路。
我也曾陪过老人,或者是亲戚,或者是外地来的朋友,纯粹的在园子里游览,看热带植物,看中药植物,看蕨类植物,看兰花,看山茶,还看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据说是广州历史上的第一个村落。
疫情时期的这一次,主要是为了自己而来,主要是观鸟。因为疫情,游人最少,而鸟可能最多。
一个雨后的清晨,我们沿着植物园的西侧开始行走,路过员工宿舍旁边的几片池塘,有白胸苦恶鸟、黑水鸡,自由自在的游弋,觅食,偶尔展翅低飞。穿过杜鹃路,山茶路,有些荒芜的小径,我们试图邂逅踱步的白鹇,可惜未能如愿。密林中的小径非常幽静,人极少。栀子花开,飘过沁人心脾的清香。
当驻足在飞鹅岭新石器时期遗址周边,原始人狩猎野猪的雕塑,隐藏于丛林中,让人不由想象着原始部落时代的最早的广州人,他们居住于这块依着小山傍着小湖的密林,他们聚集生活在一起,经历刀耕火种,最终走向文明。
漫步在木兰路上,绕过姜园,我们终于来到了岑村河河畔。发源于广州北郊渔沙坦附近的岑村河,流经华南植物园和岑村,折向东南,穿越华南农业大学东北侧,过黄村后,则一路向南,纵贯东圃镇车陂村,也因此更名为车陂涌,在地铁五号线东圃站附近,汇入浩荡的珠江,最后与珠江一起注入南海。
珠江三角洲,河涌密如渔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部的岑村河、车陂涌是万千小河流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大多数河涌的河道不宽,河水很浅。只有在春天雨季或是夏季台风时,小河涌才会涨得满满当当的,波涛汹涌,如洪水一般四处肆虐,泥沙俱下,像尼罗河泛滥一样留下了肥沃的土地。
每当暴雨过后,河水退去。小河道中间就会露出中间或旁边的滩涂湿地,河水清澈了许多,小鱼小虾很多,这里成为鸟类饮水、洗澡、觅食、衔泥筑巢的生存繁衍之地。
园子里的岑村河,东岸保留了原始的杂草丛生状态,西岸的凤凰大道修葺整齐,树木林立。河畔两侧常见的白头鹎、红耳鹎和乌鸫就不用说了,黑脸噪鹛、褐翅鸦鹃、红头长尾山雀、发冠卷尾,一路过去,见了许多。除去疫情时期人少的原由,这也和广州十余年来不懈的河涌改造有关。
拐出岑村河畔,我们路过园林树木区,看见一棵大树下,一群人扛着长枪短炮,坐在小马扎上,静静的蹲守树旁。原来这里有一只大拟啄木鸟!我抬眼看树上,那里露出一个小小的树洞,大拟啄木鸟就把这个树洞当作了自己的家。我询问拍鸟的大爷大妈们得知,大拟啄木鸟刚刚飞走了。他们在耐心的等它飞回家。一位大爷打开相机给我看他拍的照片,有点自惭地说,拍得不好,不是很清楚。
我们也在一旁守着,有点守株待兔的感觉。树洞在光溜溜的树干上,离地面并不高。大爷告诉我,这只大拟啄木鸟来这里好些天了,没有飞走。它似乎并不是很畏惧人类,也不畏惧这些长枪短炮。
果然,它很快就飞回来了,“倏”的一下就钻进了树洞。真不知道它略显肥胖的身子是怎样练成这般“锁骨神功”的?过了一小会,它马上微微的探出了头,嘴上还有些泥泞和草屑,圆睁着眼睛,很警觉的样子。树下的人们一顿狂拍,它却没等人反应过来,突然一下子飞出来,极为迅速的蹿进旁边茂密的林子里,消失不见了。
大拟啄木鸟的身体非常鲜艳,大黄嘴,黑头,绿背,红屁股,但是一旦飞入密林里,这些鲜艳的颜色似乎随着林子里的明暗光线变化了,与周边的黑暗色融为一体,即使听到它的叫声,即使非常仔细地观察,却几乎找不到它的身影。这是许多鸟类都有的一种利用仿生保护自己的本领。
我非常迅速的抓拍到了它露出的大黄嘴和黑头,还没来得及再拍,它就飞走了。我们再等了一会,却迟迟不再见飞回来,便有些遗憾的走了。
我们回程,前往停车场。在芒果路上,突然似乎听到了大拟啄木鸟的叫声,因为刚刚听过,所以特别熟悉,立刻断定了是它的声音。我们四顾旁边的树林,终于发现在远处的一截断树的顶部站立着的大拟啄木鸟,在阳光的照射下,没有被密林遮挡的它,终于显露出了色彩鲜艳的美丽的全部身姿。
看着,看着,这只大拟啄木鸟又飞跳到我们近处的一个枝头,它好像是知道我们要离开了似的,仿佛一路相送,依依不舍。不过,它马上又振翅高飞了。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为这最后的离别又相会而欣喜着。
其实,我每一次的到来,又何尝不是每一次充满着惊喜呢?!
我相信,我会对这块城市里的绿地保持着一生的向往和记忆,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永远充溢着惊喜!尤其是经历了此次疫情,怀着敬畏之心的人类,在战胜病毒之后的岁月里,可以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土地。
——.4.26.于广州记之。
你如若是愿意,就扫码进朱窝里。
更多精彩阅读,只是为了遇见你。
延伸阅读
这里是广州|大吉沙这是广州观蝶记岭南印象
南岭人的前世今生岭南印象
南岭人的信仰柬埔寨纪行|我在暹粒买口罩日本纪行
佐野先生我在清迈买书蓝莓场:美国发达的细节——北卡纪行之二十二童言无忌
魔幻小说:山谷——第十五章舍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