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唐代诗人刘希夷最经典的一首诗,为此竟付出
TUhjnbcbe - 2021/1/28 11:13:00

刘希夷,字延之,唐代诗人。这首《代悲白头吟》是刘希夷的代表作。世间相传其舅宋之问曾欲霸占其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刘希夷不允,其舅宋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本诗的艺术价值。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诗文鉴赏:“洛阳城东桃李花”,刘希夷在开首两句写出了繁华的洛阳城东鲜花盛开的美景,令人如痴如醉,难以忘怀。然而,紧接着下面一句“飞来飞去落谁家”,在这落花之季,却不知这花儿最终飘向了何处,表达了一种韶华易逝的忧伤和惋惜之情。诗人运用了起兴的修辞手法,用昔日的繁华衬托今时的败落,使人平添一种无限的伤感在其中。“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则是写了年轻的洛阳女儿独居院中,面对这自然的兴衰联想到了美丽的短暂而不由得心生感慨。“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诗人用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强烈的韶华易逝、青春难再的人生感悟。这种物是人非的境况,恐怕更能引起人们内心的那种伤感。“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这两句诗其实引用了前人的佳作,“松柏摧为薪”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而"桑田变成海”出自《神仙传·麻姑》,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比喻手法,来表现人生世事的无常,以及一种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感。“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是渲染了诗人这种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心境,读来令人心中怜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将诗人的那种对青春短暂、芳华已逝的感触推向了极致高潮,是本诗的”诗眼“。这两句也因流畅工整、优美对仗,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成为被后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句。诗文的剩余部分,从”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一直到”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可以看作诗人叙述了一个故事,一个白发老翁的人生遭遇。一个有着美貌容颜的少年,曾经有着芳树之下寻欢,落花之前曼舞的富贵经历,而一旦自己难老色衰,也难免感慨这世间的人情悲凉,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刘希夷通过对白发老翁今夕境况的对比,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触,进一步增强了本诗的艺术感召力和哲理韵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代诗人刘希夷最经典的一首诗,为此竟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