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ID:De_powercat
序
自四月底购入此镜已过半年有余,这是一篇拖了蛮长时间的试用体会,有纯试拍的照片,也有精彩的瞬间。作为一个长期使用者,在这个系统发展到几乎尽头的时候,仅以此文希望M43系统能针对自身优势做出一些变革,继续坚持下去。
开篇
作为一个动物摄影的爱好者,我喜欢用长焦镜头拍下身边各种萌物们自然的神态。06年从松下FZ30开始了DC时代,08年在一份镜头手册的诱惑买下了E,进入了单反阶段。再从手册中的这张照片作为目标,开始了不断的追寻。虽然年起购入了全画幅,但4/3系统一直钟爱于心。多年来一直凭借机动高画质的特质,M43机身和长焦镜头一直也是主力器材伴随左右。我并不是一个全天候+全地形的拍摄者,但随着拍摄次数和各种场合的状态增多,慢慢也能感觉到这个系统的局限性。
主要就是两点:
1光圈大的长焦段镜头焦段不够长;
2焦段够长的镜头光圈不够大;
当然即使对于全幅长焦镜头来说基本也是这个样子的,但对于在M43系统上来讲长焦镜头光圈不够大是最大的软肋。可能有人会说EM1m2逆天的防抖可以弥补光圈下带来的快门时间延长的副作用,但对于拍摄动物来说,防抖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决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动物们不可能一直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摆好姿势让你来拍摄。在光线不足的树林里,你需要高ISO提高快门的速度来抓拍到那一瞬间,没有快门速度,10秒手持不抖有什么用?可能在下一个瞬间内鸟儿就转了下头,而你依旧只能得到一张有拖影的糊片。并且M43在弱光线下的高ISO画质的确太惨,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大光圈的长焦镜头来允许你在一定的ISO范围内尽量提高快门速度,才可能拍到你想要的样子。
按这个要求,符合这个要求的也就松莱、松莱定和奥林巴斯定。当然从焦段上来说定可能更好,但是我已经拥有了G9和,所以就上了定。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奥林巴斯Pro系列镜头在今年2月逆市官涨了,定可是到2万了。而隔壁松下呢,官定的售价定跳水到10了,所以我话讲完了。
从官方的镜头结构图上看,这支顶级M43长焦只有两枚UED镜片,感觉配置很一般般,在流行堆料的当下不甚豪华。和隔壁定的3枚超级ED镜片+3枚HR镜片+1枚E-HR镜片的豪华配置相比确实有点寒酸,甚至在账面上也不及自家的2枚非球面+2枚UED+2枚ED+超高折射率镜片的配置。
对于松下自己两枚长焦镜头的配置我当时确实有一点困惑。按理来说这枚谣传本是mm焦距,被奥林巴斯Pro打回去重造的定再怎么也应该和定稍微看齐一下吧。为解此惑,我在18年底的时特地去了次星光的松下体验店内试用了定和,通过实际的拍摄肯定了定确实更锐利一些,这应该与镜头的光学设计也有关系。所以我先搞了,再给定一年半的跳水热身。终于在今年的四月末的时候,我看看价格榨得也差不多了,终于抱了一枚回家,也算了却了心愿。
试镜篇(全手持拍摄,无增距镜)
首先,长焦镜头就应该看看远方的成像质量,第一组试镜对象是12米外的对面空调外机。
在%浏览模式下,截取画面中心看看铭牌,97年制造,居然有23年历史了,春兰牌,当年国货精华啊。不得不说,这个质量真好,23年风吹日晒的,还那么清楚,这照片的清晰主要功劳还是当年空调质量好。
第二组看一看八十米外的轮胎。
同样在%浏览模式下,截取画面中心,看得出米其林和系列号,以及一些四腿动物留下的体液。如果车主能洗洗干净的话我想看得出轮胎上米其林叔叔的头像了。
再远一点,米外马路对面的另一个小区能看到什么呢?
好像发现六楼给五楼的雨棚上插了一个矿泉水瓶,是接空调外机漏水吗,还有这种骚操作啊。
最后极限挑战开启,3.9公里外,号称高度米的浦西第一高楼附近有些什么。
在上海西北角的内环与外环一带总有雷达预警机和反潜巡逻机在头顶训练。这两架飞机的训练路线是在我家顶上飞过,再往东转向,大约55秒左右会绕过这在建大厦的东侧,靠近内环高架附近转向朝北,这和楼的安全距离少说要再加米,差不多4.2公里外,飞机上的八一军星标识还是能分辨的出。
嗯,通过这些照片基本可以初步确定这枚镜头定的素质应该是属于上乘的。但是打算百米外拍鸟的话,还是算了。mm或者mm的镜头,用在百米开外拍鸟,要么前面一头翼龙,否则在这个距离下,这些长焦镜头都无法获得细节充分的完美照片,只能说可以拍的相对清楚而已。我对于距离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我们单位主楼建筑高度是米,我办公室和顶楼还有5层,但是看下面池塘里的天鹅已经很小了,偶尔有喜鹊和白鹭从脚下飞过,也不觉得你能用一个长焦可以拍的很清楚。如果是野外拍摄野生鸟类,还是老老实实扛上mm这种再加个增倍镜,全幅武装穿河越岭,然后把自己隐藏的好一点,这是真理,你拍的不够好是你离得不够近。
性能篇
1合体G9后的防抖能力
手持拍摄,ISO,1/60秒快门
F2.8光圈下牛排的纹理还是很清晰的。说实话,定加G9大约是1.8kg,手持拍摄还是有点费力的,这个状态下是我能保证大概率不抖的极限了,90%的照片是成功的。我在松下体验店试过的极限是1/30秒(F5.6,iso),50%的照片可以成功不抖。对比EM1m2加pro,在端我可以做到1/15秒(F2.8,ISO),也差不多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概率。考虑到焦段延长、重量上升以及EM1m2没有镜头防抖的加持,感觉下来两个M43品牌的在各自方式下的防抖能力基本并驾齐驱。2对焦能力
再看看镜头的对焦,我一般都设置为AFS模式。老妈开始煎牛排的时候我正好发现对面窗台上有乌鸫活动,EVF中一看发现是一对乌鸫在人家花台上探头探脑,看看没人在家就开始吃起多肉植物了。这时候忘记设高ISO值了,只有,导致快门太慢了,多少跟不上乌鸫的节奏,弄得画面有点虚,不过十几米外对焦乌鸫这种小型鸟类也是极为迅速坚决的。
然后是背景为纯色状态下的对焦,比如这架雷达预警机,忽略画面右侧窗框的遮挡。
松下DFD对付这种高光纯色背景下迅速出现的物体其实是相当迟钝的,我相机都要靠到窗框了都没反应,虽然迟钝了一两秒的节奏,最后好在还是准确合焦了,机翼下方的八一红星标识清晰可见。但是在米左右高度的拍摄一架预警机时,这枚镜头并没有带来太多细节,比如很分辨出驾驶舱挡风玻璃外的雨刮,再次证明了这种焦段的镜头在百米外也就是起个记录的作用而已。
3微距能力
这枚镜头拥有0.4倍的放大倍率(等效35mm全画幅),这个要请我们MP39飞毛腿和MP30救护车来讲讲一下体会了。
哎,这就是官方大师系列的头雕质量,算了,不能细看,这一节就这样吧,影响心情。
4高亮度背景下的成像
看一下背景高光的时候这枚镜头的素质怎样,这是五一那天上午10点拍到的喜鹊,在对面楼顶。仲夏上午十点的天空已经比较刺眼了,这个逆光程度下,全开2.8的光圈拍着试一下。
在F2.8光圈下顶着初夏上午十点的晴朗天空拍摄这黑漆漆,羽毛还有点偏金属光泽的喜鹊,不可避免在喜鹊的轮廓周围出现了一丝丝的紫边,但是十分轻微。
通过这些试拍来看,松下定的确是个优秀的长焦镜头,没有什么镜头是完美的,既然镜头没什么问题,就可以拎着出去拍照了。
实际使用篇(全手持拍摄,无增距镜)
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所有事情的节奏都很乱,工作要重新安排,天气也帮着倒忙,整个上海6月下旬到7月下旬虽然不热,但基本都是阴雨天,超长梅雨在线后8月直接进入烧烤模式,没有充裕的时间带着定去拍照,算上在家附近拍小区的动物也总共只有四次拍摄。
1首先是传统的在家观鸟
今年樱桃早熟,五一还没到就已经全红了,不过鸟儿们今年挑剔了不少,呆了半天就只有几只白头鹎稀稀拉拉来了几次,乌鸫也有两只,但是太机警了,十几米内一有人就飞走了,完全不给机会。
话说我家附近这一带还是能看到不少动物,上海十种常见鸟类我能看到五种。
比如乌鸫,比较怕人,远远就飞走了。这鸟叫声响亮,音调婉转多变,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春末夏初的时候凌晨三点就能在枝头和楼顶上开始呼朋唤友了。春秋两季是它们繁育的季节,我有它们育雏和带娃飞行的照片,罕有秋天的雏鸟,只有一年九月的清晨五点一只雏鸟落在我房间的窗台上飞不动了,一直呼唤爸妈的声音把我吵醒了,发现窗外一团呆萌又很害怕的小毛球。
白头鹎不怎么怕人,它知道你们抓不住它,筑巢的时节白头鹎会在你晒衣服和被子的时候啄几下带回点材料回家,雏鸟压根就没见过,极少见到头上白毛没怎么长的亚成鸟。
棕背伯劳的叫声感觉很嘶哑,但这种鸟的胆子很大,凶悍异常。我看到过两只伯劳在空中追逐一只白鹭,白鹭相当狼狈。这张就属于M43系统典型的短板了,ISO,F2.8也只能1/40的快门,感觉没能跟上伯劳的动作,画面对焦不是很实,而且夕阳快结束在微弱余光下M43的画质水平就变差了,如果当时太阳的光线充足,即使这个ISO水平也能展示更多的细节,所以我希望松下的双ISO什么时候能用在照片拍摄上。
进入夏季一直到现在,小区占主导地位的是一批今年才来的鹊鸲,有点愤怒的小鸟的表情吧,这是雄鸟,翅膀的羽毛有金属感的光泽。
雌性鹊鸲的颜色成灰色,今年似乎来了一个小的种群,在我家附近安家落户了,一早就能听到它们的叫声。这鸟很怂,站在枝头或者电线上的时候,你一瞟它或者发动下车,它马上就逃了。大部分时间都只能看到雄鸟活动,雌鸟就拍到过这一次。
今年我这里的鹊鸲应该是在八月进行繁殖的,因为九月头上拍到了这只雏鸟,很明显和父母的流线形身体不同,是个圆球的样子,飞行的时候老爸还在边上保护指导一下,不过它独自站在楼顶的时候还是很逗的,蹦蹦跳跳的样子有点滑稽。
2外出拍摄(全手持拍摄,无增距镜)
在小区拍摄很难有好的光线和偶遇,还是得去外面看看,我一般都去植物园,我从来不期待植物园有什么规划,一个略显破败的公园,人少,地铁近,就可以了。破败人少说明有动物,事实上我也清楚灰喜鹊和伯劳在植物园的常驻地盘是哪些。7月底的时候也去了古猗园拍荷花,看到了水鸟,不过那天是阴天,光线不佳。而且也是7月31号,荷花也没剩几株开着了。再有就是十一去了次江湾湿地公园,体验感很差,但临走的时候却有了意外收获。
首先是不能免俗的荷花。
古猗园的荷花一直是不错的,对于一枚等效mm焦距的镜头来说,即使不剩几株开放也还是能很轻松拍到一些还不错的照片。我稍微加了些饱和度,原图的色彩让我想到了a卡口的G,对于荷花的出片色彩很素雅,当然色彩这种事大家各有所好,不必当真。
偶然听到亭子周围荷叶里的鸟鸣,原来是一只带了一群幼崽的小鸊鷉。作为潜鸟,它们在水中行动迅速,发现了人后一下子就钻到荷叶深处躲了起来,没来的及拍到,只能看看别的同类。
而当在光线充足的时候,这枚镜头结合G9就能展示出最好的状态了,拍花花草草这种来说简直砍瓜切菜。
即使镜头前面有一片薄叶遮挡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得达到一幅漂亮的画面。
植物园除了樱花季这种人来疯的时候,基本没太多人,没规划的老园子里面多少会有些昆虫和动物,特别是动物在这个公园里多少也知道点世面,加上mm的焦距,就是人在跟前也不是太紧张。你甚至可以在它们面前晃一会儿,让它们观察下你,然后再靠近一点拍到一些好照片。的确,我每次去植物园都不是为了拍花草。比如这只白头鹎就在我前面迷惑不已,这镜子对它来说太困惑了,这里面到底是同伴吗,怎么只有动作却没有反应?它前前后后在这几面镜子前折腾了半小时,我蝴蝶和蜜蜂都拍完了。
少人的园子就是没人来打扰,比较自然态,相对来说拍到好看场面的机会也多。除了猫会抗议缺少猫粮外,我想在不开园的那段时间,里面的动物们一定都逍遥快活极了。
你看这只乌鸫就是躲在两颗灌木后再观察我,我走近一点它也不怕,依然好奇打量这个拿着长长圆筒的两脚兽,显露一种迷惑的表情。此时光线不错,虽有灌木遮挡进光,依旧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虽然不是GM镜头,但是光斑里面也没有洋葱圈什么的,当然我也不是很在意这些,拍动物只要成像清晰锐利,能烘托氛围就好,细节中的细节不必太当真。
一只乌鸫雏鸟不怎么怕人,在我周围的草地里寻觅食物,但是没抓到它们喜欢的蚯蚓,慢慢从我身边走进了树林,继续去碰碰运气。
最警觉的永远是灰喜鹊,它们绝不会让你靠近一点点的,所以一枚长焦大光圈镜头的确很重要,这样才有可能拍清楚它们头部深色羽毛内的眼睛。这喜鹊大约距离我40米,扭头发现了我就立刻马上飞到高处的树冠不见踪迹了,我估计这张可能是未来几年内我拍到的灰喜鹊的最佳照片了,它们实在是很难靠近。
这是十一最后一天在江湾湿地公园的唯一收获,这只比麻雀大一点,生活在东北的灰纹鹟应该正在迁徙的路上。
我和它只有半米的距离,它毫不惧怕,歪着头观察我。从我手忙脚乱从背包里掏出相机开始,到用镜头对着它,它就一直站在那个树枝上。一人一鸟,半米的距离,那几分钟里我拍到的都是精品。我唯一遗憾的就是它捕食的动作实在太快了,向上翻飞两下就抓到虫子吞下,有一个回合它甚至直接抓到了一个只比它小一半的飞虫大口吞下。我不知道它怎么感知猎物在哪里的,但它就是知道。它每次出击都在我跟前掠过,从我脸边飞过,或者在我脚边转圈,扑在空中或者落在围栏,然后再迅速回到那颗树枝上望着我,仿佛告诉我这个两脚兽周围都是食物,应该像它演示的那样去捕食。
这是如此迅捷精妙的技巧,而我根本无法在这一两秒的时间里举起相机去跟上它的节奏。当然,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能徒手拍摄它的技艺吧。这就是大自然的精彩,生命的勃发,此时不再需要拍摄了,静静看着它表演就好了。也许我以后绝难再有机会这么近的距离看到一只灰纹鹟,不过我会永远记得这一天,这个小精灵带来的曼妙飞舞。
最后,以十月常见的昴星团作为远望的结尾吧,手动对焦,感觉没百分百对上,感觉这画面的好看程度不及我LXm2拍的。下次等明年暖和点看看拍M42星云和仙女座星云会看到什么吧。
花开花落,星光闪耀,我们诞生于恒星,人诞生,成长,发现,领悟,都是一瞬间的事情。所有的系统走到最后都会有尽头,无所谓去寻求完美的设备,只要有一颗探索的心,自然会有明亮的眼睛,去挑望那片精彩的远方,
此心安处是吾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