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太阳的保护神痢疾的克星马齿苋
TUhjnbcbe - 2021/1/18 15:55:00

上古时期,传说天上曾有十个太阳。炙热的阳光残酷地烘烤着每一寸土地,可怜的农民伯伯为了生存,还要在滚烫的大地上不停地挥舞着锄头,盼着能收获些粮食,养活一家老小。草木焦枯,世间万物正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又怎会结出果实呢!

英雄后界为解决烈日之患,拯救百姓,毅然决定要把太阳一一射下。射到第十个的时候发现,这最后一个太阳妄图逃跑!

后界一路追赶,却不见太阳的踪影。

原来太阳躲在了植物马齿苑的茎叶下面,逃过了一劫。后来太阳为了报答马齿苑的救命之恩,赐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每当夏日炎炎时,别的植物都惧怕灼热的阳光,而马齿苑仍然生机盗然。因为马齿觉这种不怕太阳晒的特性,人们把马齿觅叫作“太阳草”。马齿觅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作“五行草”,因“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籽黑也”

马齿苑全草均可入药。由于其叶片形状似马的牙齿,所以称其“马齿范”。马齿觉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临床常用于治疗疮痹肿毒、痢疾等多种感染性疾病,被称为“天然抗生素”,现代研究证实其对多种致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马齿觅还是一味食疗佳品,夏季经常食用可以一定程度防治因饮食不洁而导致的腹泻、痢疾等疾病。而且马齿觉酸甜滑爽,口感也不错。新鲜的马齿觅可以经热水焊过凉拌食用,也可以用于煎汤代茶饮。

需要注意的是,马齿觅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所以孕妇应慎用,不宜多食。

关于马齿苋让我想起我的傻二哥哈哈哈哈

小时候会经常欺负我二哥,当时还不认识这马齿苋,他又惹我生气哈哈哈哈哈我就不煮饭给他吃,想让他吃西北风,后来就水煮了草(马齿苋)想给我家的宝贝狗??吃,哈哈哈哈哈结果我那傻二哥把那汤给喝了,他后来竟然还夸我,酸酸咸咸的(一脸懵的我)后来当晚就去了厕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拓展

死于痢疾的帝王

痢疾存在的历史已经很久,名字也很多,在古医籍里都有记载。痢疾本来就是一种因微生物在肠道里活动造成的病理变化,严重的病者可能因而丧命。所谓病从口入,痢疾通常是因为不清洁的饮食所造成。古时候因案疾而死亡的人成千上万。可惜那个时候,人们根本不知道细菌这回事!

当然,以现今的医学来说,大家都知道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病。大家也知道如何诊断,如何治疗以及预防。可是在几百年前,人们只好凭他们的观察和经验,凭他们曾用过的传统疗法去治疗病人。当然用的不是灵丹妙药,还是有人因痢疾而死去。

在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虫的人,成为显微镜学、微生物学的先导。他在年观察和发现自己的牙缝里有细菌的存在,开拓了这门医学兼生物学的领域。(不过至今仍有争议说,英国的RobenHooke才是细菌的发现者。)

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细菌传播的媒介主要是被污染的食物和不饮用水。古代人不懂得通过将食水过滤、消毒(如高温消毒,氯化)等等处理方法来预防疾病,所以因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极为普遍。痢疾的死亡率,尤其儿童死亡率,是很高的。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因而很短。

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自从引入处理食用水的技术之后,人们有了清洁食用水,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寿命也大大延长。虽然如此,目前全球还有约1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每年还有上百万人因腹泻而丧命这也说明公共卫生对改善健康和延长寿命以及降低死亡率是极其重要的。

但别以为腹泻、痢疾是贫穷落后的老百姓才会有的疾病。翻查史料,中国或外国的很多帝王也同样是痢疾的受害者。

例如法国国王路易八世(-),九世(-),英国的亨利五世(-)等人,都是死于痢疾。

中国历史上也有帝王患病疾的记载。前次讲过三国蜀主刘备是因痢疾而死。其实清朝有一位虽然没有坐上龙椅,但是掌控朝政大权,伊然是皇帝的皇太后慈禧(-),也是死于痢疾。

从慈禧的医案如《内起居注》,我们可以知道她患有慢性腹泻以及其他毛病如面风痉挛(面神经麻痹),由此推断她得了痢疾。她的确是病从口人,每天吃饭超过百道菜肴,在准备众多菜肴的过程中,御厨污染食物的机率是非常高的。

据称,一向有吸用福寿膏(鸦片)习惯的慈禧得病疾后,竟然服了加倍量的鸦片来强行止泻和缓解腹痛。鸦片是一种有抑制肠端动以及镇痛作用的药物。由于这缘故,病人服用过鸦片之后,腹泻会减少,腹痛也会减轻,让人感觉上好多了。但是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止泻做法,本来要排出去的粪便和细菌,依然滞留在肠道里,更有利于肠道里的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加重病情,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鸦片最危险的作用是抑制呼吸,甚至缺氧、休克。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本人就见过好些使用鸦片来治疗腹泻的孩子的严重后果。他们入院时已经俺龟一息,严重脱水,呼吸十分缓慢,进入昏迷状态而丢了性命。相信慈禧也是因用药不当而丧命。

历史有记载,元朝第四任

皇帝宪宗蒙哥(-)因当时军中痢疫流行,染病而死。最后一位皇帝惠宗李儿只斤妥欢贴睦尔(-),也是因痢疾在内蒙古应昌去世。

可惜对当时人如何治疗他们的痢疾,没有更多的记录让我们参考。不过我们还是找到了单方治好唐太宗李世民(-)的痢疾的故事:

荜拨治病疾是有依据的。医籍《医宗必读》载述:“荜拨定泻理心疼。这个“心”,很可能是指腹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革拨含胡椒碱等成分,所提取的精油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菊疾杆菌等等,有医治腹痛、腹泻、痢疾的功用。

后来宋孝宗赵脊(-)因喜吃海鲜患上痢疾,后吃了河籍性愈。宋宁宗赵扩(-)也是患了痢疾,御医给他开了感应丸。

文献记载感应丸含有丁香、干姜、巴豆、杏仁等药物。其中丁香具有抗菌作用,对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真菌等有抑制作用。但是巴豆中的巴豆油却是剧烈的泻药,有其毒性。而杏仁所含苦杏仁贰,分解后会产生氢氯酸,也是剧毒,服用者不可不慎。

其他治疗痢疾的草本药物有含皂贰的白头翁,含小糜碱的黄柏,以及黄连等等。从这些资料,我们知道古人没有微生物或细菌这种概念,更不知道抗菌药或抗生素这回事。他们知道痢疾是一种流行病,是“感时邪疫毒,侵入肠胃”。他们知道某些草本植物能够治疗痢疾,但没有进一步发现这众多的植物具有抑制微生物繁殖以及消灭微生物的功能,也没有发现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因而与这种突破性科学及生物学发现擦肩而过,错过了机会。

由于古代病疾在民间相当普遍,患者比比皆是,而且人们缺少对疾病的统一认识,加之造成痢疾的微生物甚多,故此疾病名目繁多,药方也杂。难怪唐朝名医孙思逸在《千金方》里说:“古今痴方千万首,不可具载。”和今日的病疾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往期推荐与下期预告···

信口雌黄、砷张大意与砷死之间

神农与天麻的意外邂逅

阅读笔记预告

《我包罗万象》:一个炫酷的微生物世界

预告:谈天说地讲医理---《黄帝内经》

混乱旧时?光

文案|自编、书

素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阳的保护神痢疾的克星马齿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