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崇明国画家施斌老师的牡丹画集锦
TUhjnbcbe - 2020/12/11 0:30:00
施斌,男,年12月出生,崇明区庙镇启瀛村人。从小爱好手工艺制作,年12月拜师学“竹样手艺”,年开始自学“花板雕刻手艺”,年开始跟随大哥学习“木工手艺”。年8月进入江口小学后勤部工作,仍旧坚持自己的爱好,作品《人人动手共创美好家园》在年崇明区教师才艺比赛中获得银奖。年12月退休后,于年加入瀛通老年大学花鸟班,师从周海洋等老师开启中国画的学习。年,创作《三公图》获崇明区“长寿杯”三等奖;年,手工陶艺作品《茶壶》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金山杯”实用美术作品三等奖。现为崇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崇明诗书画学会会员,鳌山文学社社员,上海市农民书画协会会员及崇艺学堂小组成员。二、学习国画的缘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它艳而不俗,在中国历代都视其为高贵典雅、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牡丹又不仅仅是一种花卉,而是几千年传承至今自然形成的一种文化,千年流淌在诗人、画家的笔端与心间。故,牡丹被选为国花当之无愧。“心中锦绣纸上裁,笔墨钟情牡丹花”,对于写意牡丹,能“写其精神而又不失其真形”是我心中所追求的目标。所以,退休后的我买来了各种用品,一边赏析网上各位牡丹国画大师的作品,一边在瀛通老年大学花鸟班师从周海洋等老师,开始了我的国画学习之旅。三、春之画卷“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在洛阳人眼里,春暖花开、百花齐放只是花王盛妆出场前的序曲,牡丹仙子登台亮相,这才真正拉开洛阳春天的大幕!古往今来,牡丹色、香、韵三美之倩影,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今之春之画卷,仅是作为一名国画爱好者在学习之路上的一个回顾。

四、各幅作品的相关资料和简介

1、富贵吉祥牡丹图——68×cm,年画。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它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富丽,雍容大度,左右以绿叶相扶,一直被冠以“富贵吉祥”、“万花一品”的美誉,是吉祥富贵的象征,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2、富贵吉祥牡丹图——68×cm,年画。牡丹那花姿,枝肥叶茂,花瓣舒展,万紫千红的花朵如同豆蔻少女翩翩起舞。“洛阳红”,红得地地道道,色正形端;“玉板白”,白得纯洁无瑕,一尘不染;“露珠粉”,粉得妩媚动人,满天霞光;“蓝田玉”,恰似蓝田美玉透出的光华,可谓名花美玉,相得益彰……富有诗意的品名,让人不得不感慨认识的肤浅与想象的匮乏。

3、富贵到白头牡丹图——50×cm,年画。由白头翁和牡丹花构图。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富贵者也”。白头鸟大小如画眉,老则白头,又名白头翁,喻白发老人,喻夫妻白头偕老。

4、富贵吉祥——50×cm,年画。而跃在枝头的一对鸟儿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往往象征美好事物,其具体含义有对春的赞美、对生机的赞美。

5、富贵一家牡丹图——50×cm,年画。几枝竞相怒放的牡丹,在绿叶的衬托下,一显雍容富贵之态;一株象征坚贞的苍虬老松挺身直上,冲出画面之外;花丛中、松树下,象征吉祥美满的公鸡一家漫步其中,状物写心,意在展现出一种温馨、吉利的情调,带给人心灵上一种舒适、和谐、温馨之感。

6、富贵到白头——50×cm,年画。富贵白头,中国旧时常用作新婚贺辞,而且,牡丹花开,甚是生机蓬勃,牡丹花显示着整个家运的昌盛。

7、锦上添花牡丹图——65×65cm,年,工笔画。孔雀是最善良、最聪明、最爱自由与和平的鸟,它的羽毛金碧辉煌,自古以来被视为富贵吉祥鸟。被称为“百年之王”的孔雀与被称为“百花之王”的牡丹相映成彰,历来象征着歌舞升平、繁荣昌盛,寓意夫妻恩爱、家族和睦,备受人们喜爱。

8、花开富贵牡丹——50×cm,年画。牡丹花枝苍劲而有力,绿意盎然,茂盛而招展,牡丹花瓣那波浪形的边缘努力向外伸展着,形成蔷薇型的花冠,中心的花蕊嫩得骄人,花朵直上,向着太阳。叶间零星小蕾意在衬出牡丹花的自然情态。勤劳的蜜蜂在花蕊处,认真采撷每一朵花;蝈蝈落在花叶间,寓意多福、多寿,一展动植物间相映成趣的画面。

9、清香远佈——50×cm,年画。喜鹊体毛乌黑鲜亮,轻言软语,似通人性,为吉祥之鸟。寒梅清幽的香气远远地传播开来,引来喜鹊蹬上枝头欢叫,寓意“喜上眉梢”、“喜报早春”。

10、清香远佈——68×cm,年画借鉴,王成喜《清香远佈》图的布局。梅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牡丹大气庄严、雍容富贵,有人认为梅花与牡丹,既是中国文化抽象性的代表,也是形象化代表。

11、双鱼嬉戏图——32×45cm,年,工笔画。这是一幅临摹了国画家陈宝珍画作的作品。在汉字中,鱼有“鱼”和“余”双重含义,因此,民间常用“鱼”来表现“连年有余”、“喜庆有余”等以预示生活富裕。如若一群活泼可爱的金鱼在水中嬉闹玩耍,你追我赶,越过牡丹,活跃画中,则可寓意“富贵有余”。

12、鸟语花香牡丹图——45×68cm,年,工笔画。瓣瓣不同,却又瓣瓣同心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地聚拢在一起。它们有的纵情怒放,开得富丽堂皇;有的稍稍舒展,如同豆蔻少女;还有的“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一对爱鸟栖息在起到稳定画面作用的石头上,意在表达整幅画“实在富贵”的寓意。

13、逍遥虾趣图——48×90cm,年画。画面上的一群真实又透明的虾,身姿灵巧,长须交杂挥舞,在水中前呼后应、你追我赶地尽情逍遥,画面充满趣味性。逍遥虾趣图,意在表现一个人的乐观、自足、充满活力和情趣的形象。

14、果熟来禽图——38×38cm,年画。这副小品画是临摹南宋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画面选取寂静山林中的果木一枝,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忽而,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仿佛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黄绿的叶子、淡红的果实、鹅黄的小鸟,和谐明丽,以此借物抒情。

15、葡萄草虫图——38×38cm,年画。这副小品画是临摹南宋林椿的《葡萄草虫图纨扇》。画面绘取葡萄藤间的一段,藤上垂下一串汁液诱人的青葡萄,在老叶和缠绕的藤蔓间,蜻蜓轻轻停歇、螳螂警觉观望、纺织娘啃吃叶子、甲虫攀爬觅食,以这幅动静相宜的动物和植物世界的一角抒写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

16、枇杷山鸟图——38×38cm,年画。这副小品画是临摹南宋林椿的《枇杷山鸟图》。画面描绘的是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光照下分外诱人。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神情生动有趣。画面静中有动,不免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五、结束语

初学国画时,我对牡丹情有独钟,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梅花、荷花、山水画等的临摹与创作,所画作品以写意画题材为主,工笔画题材也有所涉及。这些画作虽不专业,却承载了我对国画艺术的感知与追求,记录了我学习国画的成长过程,更是让我明白了,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什么家,而是激发自己的梦想,寻找内心的快乐……本专辑所有资料和画作均由施斌老师本人提供,如需采用或者转载,须经原创作者同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崇明国画家施斌老师的牡丹画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