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药材
▼
上期文末的两幅图片是岗梅根和岗稔根,别看这一字之差,可是天差地远。一个是清热解毒,常用于感冒头疼的药物;另一个则是疏肝通络,属于理气药,也是妇科的常用药。
中药药物的名字,经常有相差一个字的,很多人看上去就以为是同一味药。“就算不是同一味药,作用功效也应该差不多吧?”这样想就错了。别说是相差一个字,中药材还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同物异名”,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字。
例如:益母草,东北称坤草,浙江叫三角胡麻,青海叫千层塔,四川叫血母草;而另一种叫“同名异物”,同一个中文名字的药材却是不同的品种。
例如:商品透骨草有数十个品种,沙参类有36种,石斛有48种,贯众达31种,最厉害的是《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因此,从古至今,但凡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皆是白头翁。
下面,就和大家说说岗梅根和岗稔根两味药物的区别。
药材对比药材
岗梅根
岗稔根
原植物图
饮片图
来源
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根。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主产于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全年均可采收。挖取根部,除净泥土,斩成短段片,晒干。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根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30-50cm直径1.5-3cm。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味先苦后甜。商品为近圆形片或段,皮部较薄,木部较宽广,浅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及多数不规则环纹。
本品为不规则片块或短段,直径0.5-4厘米,外皮黑褐色,粗糙,常脱落,脱落处呈赭红色或棕红色,有粗糙的直纹;质硬而致密,不易折断,切开面淡棕色,中部颜色较深,老根可见几圈环纹。气微,味涩。以质坚、色赭红者为佳。
别名
岗梅、槽楼星、秤星木、白点秤
山稔根、当梨根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大肠经。
甘、涩、平;归肝、肾、经。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舒肝通络、止痛。
主治
用于感冒,高热烦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腹泻,痢疾,传染性肝炎、砒霜中毒。
用治肝气郁滞的胸胁疼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
应用
临床上多用于:
除了治疗感冒、发热、上呼吸道疾病以外,岗梅根是广东凉茶里面的主要成分;另外,岗梅根的叶可以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痈疖肿毒。
临床上多用于:
慢性肝炎,疝气,崩漏,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等。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叶外用适量,捣用敷患处。
煎服,15-30克。
岗梅根与“王老吉”的故事王老吉的创造者叫王泽邦,是一个西关药农。道光八年(),住在靖远街的他已经鹤发童颜,因为苦于广州夏天经常暴晒,于是又到白云山采药,仔细辨别有去暑作用的药物。还得到能仁寺法智和尚的传授。回家后,自己配制了能去暑的凉茶王老吉。他在十三行的小铺在西关一带慢慢出了名。
年的一天,林则徐来到了这小铺,喝了王老吉治好了病,于是派人去打听,王泽邦几乎无法相信自己,他立刻拿出笔墨,工工整整写上凉茶的配方—岗梅根、山芝麻、海金沙藤、金钱草、千层纸、火炭母、五指柑、布渣叶、淡竹叶。
清道光八年(),王老吉在广州靖远街(今文化公园附近)开设一间凉茶铺,一边行医,一边卖凉茶。靖远街位于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的核心位置。而十三行又是清代最为繁华的商贸中心,是清代对外开放的特殊区域,“十三行互市,天下大利也,而全粤赖之,中外之货,坌集天下,四大镇殆未如也。”这让王老吉凉茶很快被世人接受,并且风靡羊城。
年,英国侵略军突破虎门要塞,窜到广州三元里为非作歹,被三元里四乡数万农民保卫。残军败将因暴雨淋洒,很多人病了,四处问医终不见起色,遂向清朝政府求助。清朝官员建议他们每天到靖远街饮一碗王老吉。结果不出三五天,那些军士个个都好起来,得以顺利回国。从此,王老吉名扬海外。后来华侨开始携带王老吉凉茶进入英联邦地区,都受到免税放行的优待。
岗稔根治疗皮肤病的方剂岗稔根汤:岗稔根汤可以治疗皮肤瘙痒。
处方:岗稔根30g,川萆薢30g,土茯苓30g,荆芥6g,防风6g,白芷4g,川芎6g,当归12g,生地15g,白鲜皮9g。
功能主治:皮肤瘙痒。
下期药材
▼
下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能看出来吗?如果你猜到了,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胡世云主任你的答案哦。一起开动脑筋吧!
欢迎留言识药
答案下期揭晓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三思
排版:阿志
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说中医」特辑,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知识!
▼▼▼点击马上收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