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 [三白草科] [三白草属]
拉丁名:Saururuschinensis
别名:三张白、白头翁
三白草
东阳江的三白草
陆生三白草
识别要点:
与同科植物的蕺菜较为接近,但蕺菜植株较为低矮,全株具有腥臭气味。全株无乳白色花瓣状叶,花序基部有4枚白色花瓣状的总苞片,雄蕊3枚,而蕺菜则无此特征,可资区别。
生态学特性:
多年生挺水草本。生于低湿沟边、水塘边或溪边,湖泊浅水区域或常年积水、腐殖质较多的沼泽地,喜光耐荫,喜热耐寒,在野外呈优势种或伴生种分布,优势种时的伴生种有莎草科、禾本科、菊科、蓼科等植物。
产地分布:
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越南和菲律宾也有。
物候期:
花期4~8月,果期8~9月,10~12月枯萎。
观赏价值与园林应用:
株丛茂盛,春夏(花期)茎顶端2~3枚(总苞)叶片雪白,在下部翠叶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雅致。多成片配置。与菖蒲、黄菖蒲、海寿花、黑三棱等配置,也宜与菖蒲等混种,小丛宜配置于叠石旁、花境中。
繁殖方式:
有性和无性繁殖均可。有性繁殖在3~4月播种,一个月后种子发芽生根,待苗长出茎叶后进行移栽定植。无性繁殖有根插和枝插两种,根插在4月初,起出地下根茎,剔除老根茎,再按2芽切段,选择潮湿地作为圃地,将茎段埋入土中,覆土3~5cm,株行距20cm左右。茎插在6~8月,将地上茎作插穗,按2~3芽切段,苗床选用水田,耕后筑成似水稻播种的苗床,将插穗按株行距5cm×5cm扦插,待生根发芽后再分株移植到大田种植,也可培养容器苗。
注:本文内容摘自人文园林系列丛书《水生植物园林应用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