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青莲重访涟漪湖散文
TUhjnbcbe - 2020/11/10 16:59:00

重访涟漪湖(散文)

董方军

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真君堂下寒泉水。

——苏轼《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

又是荷花开得惊艳的时节,脸上刻满五十载沧桑的我,再一次回到家乡,对着少年时栖居的涟漪湖,用湿漉漉的文字,梳理我的三千丝白发,洗涤我落满红尘的衣衫和极度疲惫却依然不服输的灵魂,苏轼词中的“倦客尘埃何处洗”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我此刻的心境。

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性。一个城市有近一半的水域,则堪称奇观。涟漪湖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所在。但其形成却是因为清乾隆五十一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水灾。到过涟水的人都知道,河比城高,是涟水之奇,但也是县城之险。当时黄河北岸汤工决口,冲坏安东城西门,冲毁县后街。积水不退,遂成一湖,俗称后澳。在水中一些倒塌的高大建筑废墟露出水面,便形成小岛。人类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向灾难低头,因势利导,治理水患的同时建成了风光旖旎的五岛公园,又借苏大才子的“自古涟漪绝佳地”名句,将土得掉渣的“后澳”更名为富有诗情画意的“涟漪湖”。倘乘涟水机场的飞机或登妙通塔鸟瞰,大湖如同一面闪闪发光的魔镜,照彻小城的古朴与繁华、美丽和忧伤;又似变幻莫测的时光机,带你穿越历史烟云,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觅乡愁,聆梵音,追忆逝水年华,参悟人生玄机。近千亩水面,烟波浩淼,天光云影,恍若置身瑶池仙境;沐日浴月,五个岛仿佛修炼成精,个个明艳绝伦,风情万种。

我当年在涟水县实验小学读书,寓居在一座废弃的尼姑庵里。实小系百年老校,始建于年,最初叫清涟学堂,后又更名为安东县立高等小学校。涟漪湖公园如同实小的后花园,更似镶在小城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父亲是第30任校长,他那时比我现在还年轻,常常带我到湖边散步。他喜欢讲涟水人爱读书的故事,还讲了解放前流行的民谣:“沭阳的地主宿迁的庙,涟水的叫花子上学校”,另外就喜欢朗诵《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现在的公园跟当年格局大致相同,只是更漂亮更精致了。公园大门的门楼,越换越气派。两旁楹联我最喜欢的是“千顷湖面五岛星罗白玉盘中镶翡翠,十里环堤万绿垂柳长淮边上嵌明珠”,写出了才气霸气豪气,写出了公园的万千气象,写出了安东人的诗情激情柔情。大约是对联太长了,字无法写得大气磅礴,显不出安东厚重的文化底蕴,现在搞了个浓缩版的:“一湖浮五岛白玉盘中镶翡翠,十景萃三洲绿揚烟里隐蓬莱。”安东不愧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楹联更精炼亦更出彩了。

进了大门,一泓碧水送来阵阵清凉,吹走了如火骄阳带来的微汗,风摆柳摇,荷香阵阵,精神为之一爽。极目望去,五座岛屿如一条青龙舒展四肢,静卧湖上,俨然听卧佛传经,又像是在为能仁寺护法。

洁白的道路如玉带蜿蜒在诸岛之间,将散落的珍珠串联成华美的项链。同乐岛,是链子的第一粒珍珠。竹影摇曳,衬托出白墙黛瓦;芭蕉婀娜,掩映着月洞漏窗。我恍若来到了古典园林、江南水乡。院门上的“同乐堂”三字原是涟水籍著名作家吴强题写的。当年听吴强先生给我们讲创作的时候,他已经很老了,一身布衣,清瘦若竹,脸如核桃,但精神矍铄,依然是热爱家乡的赤子,真情流露的文人,坦坦荡荡,敢爱敢恨。而那时我们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正如作家笔下冉冉升起的红日。没想到转眼间斯人仙逝,我们已老。而现在题字的人也换成了一位姓朱的书法家或名士。

步入“同乐堂”门洞,果然别有洞天,假山怪石,奇花异草,令人流连忘返。同乐堂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现辟为多间书画名家工作室,最大的一间为广淞爨体艺术馆。我一边观赏字画,一边想象着三十年代的场景:年,涟水土匪横行乡里,时任淮宿专员王德溥督察淮阴,他派马登云营长率部巡行涟水各区,仅三个月就肃清匪患,百姓始得安宁。王德溥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敢作敢为,时人共议在公园三面环水处建堂纪念,名曰:“同乐堂”,谓:“王公与民同好恶,共忧乐也。”安东人有个特点:穷大方。宁愿自己勒紧裤带,也乐善好施,修桥铺路;对自己有恩的人更是结草衔环,知恩图报。年建的是一座明三暗五的厅堂,虽简陋,在当时已属不易。现在的同乐堂系四十年后的年在原址重建,园林建筑,恢弘大气多了。既是对前人的隆重纪念,也是人民游玩的景观,更体现了涟水人民对与民同乐的好官清官的期盼和感恩之情。近百年来,涟水的好官清官层出不穷,涟水的发展日新月异,半城湖已经成为城中湖了。

步出后门,视野顿时开阔起来,水榭歌台,尽开画境,三处绿潭,各呈妙态。中间红日直射,金光万道;左侧绿树倒映,白云徘徊;东侧莲叶接天,水鸟翻飞。倘在夜晚,皓月当空,水天一色,清风徐来,荷香浮动,鱼龙隐现,风流蕴藉。此处就是著名的八景之一的“龙舞三潭”。那副面湖而挂的楹联:“月朗星稀,龙舞三潭还戏水;风和日丽,凤翔五岛更飞天。”就是它生动的写照。登阁远眺,小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想起近年流行“大涟水”自称,倒也不全是调侃,也是同乐自况,不禁莞尔。

出同乐堂向东,便来到了丰乐岛,迎面见到的是一座与众不同的亭子,里面多了一座精致的小房子,紫色木门大部分镂空,可以看到里面的五谷,叫丰乐亭,这是年涟水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涟水连续8年丰收而建。这个岛原来比较空旷,每年农民丰收举行庆祝活动。后来陆续增加了一些建筑,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是个变化频繁的地方。功能定位与时俱进,涟水的人民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实现小康,再到奔向现代化,主题自然也从单一的庆丰收发展到人民对健康养生、文体活动等美好生活的追求上。上次来时,记得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室里歌声嘹亮、琴声悠扬;儿童乐园,各种超酷的现代化游乐器材给孩子们带来高科技的体验和发自内心的欢笑。绿园舞厅,跳着流行的街舞、肚皮舞和钢管舞。而这次重游,偌大的一个岛上,只剩下一个丰乐亭和非遗錧,删繁就简,恢复以前的空旷,给人民以健身的舞台、狂欢的空间。大约又逢类似于当年庆丰收的活动,广场上人山人海,先是身着红色马夹的爆走团浩浩荡荡走过,接着几十位穿着白色练功服的老人从容不迫、慢条斯里地打杨式太极拳,然后是数百名穿得五彩斑斓的大妈们如痴如醉地跳《酒醉的蝴蝶》广场舞,最后是近千名红男绿女跳鬼步舞……这次第,怎一个乐字了得!想起父辈们跳的忠字舞,我们年轻时跳的迪斯科、霹雳舞,不禁有隔世之感。

丰乐岛的西北角有一座漂亮的拱桥,通体雪白,光洁如玉,晶莹剔透。过了桥往西,就到了后主岛。这是涟漪湖一砖一瓦几十年没变的一座岛,岛上有一座令人怀旧的三合院,匾额上题名“琼花园”。

时光荏苒,院前榼藤缠绕的穹形长廊已然不见。遥忆那古朴坚韧的榼藤如游龙般盘旋而上,若情丝般缠缠绵绵。藤架上数万片椭圆形的绿叶在湖水的滋润下珠圆玉润,盛夏的红日是一个浪漫的灯光师,把七色阳光全洒进藤蔓和绿叶的缝隙间,给幽静的青石地面烙下魔球灯似的光斑,斑驳陆离,让人沉迷。那个叫波的女孩子就是在这儿邂逅的,她是实小一位数学教师的女儿,每次我从尼姑庵上教室的时候,路过她家门口,她都会跑到路中间,张开双臂,笑吟吟地拦住我,我向左,她就到跳到左边,我向右,她就跳到右侧拦我。她长得太美了,美得像个妖精。我有点怕她,尽量躲着她走。谁知冤家路窄,在琼花园门口,又被她拦住了,她说:“我要荡秋千,我要你保护我。”望着她那像荷花一样的红扑扑的脸庞,我答应了。她双手攥在紫色的藤蔓上,双脚离地,让我推着她荡秋千,绿色连衣裙像荷叶一样在风中摇曳,像睡莲在水中飘荡。简直是仙女下凡。我正看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她说:“该你了。”我?我笨拙地抓住榼藤,脚还没离地,她就推得我荡起在空中,几个回合,几多惊险!终于落到地上,我的心也落到地上。咦?安然无恙,我好奇这榼藤究竟是什么样的绳子,居然结实如斯。现在院子前面空空荡荡,只在高大的黄檀树后依稀看到剩下的榼藤依然在盘根错节,依然绿叶如盖,但它已经远离了院门,远离了路的中央,龟缩到路侧一隅,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而院内的一些珍稀树种纷纷粉墨登场。迎门就是高大的垂枝榆,却像个羞于见人的少女梳着密密麻麻的发辫,遮蔽整个脸和身体。苍翠的银杏树下,三个穿着汉服的女孩正在留影,其中一个女孩一颦一笑,像极了波。我心头狂跳,欲言又止,还是算了,当然不是波,即使问清是波的后人,又能奈何?波离开实小后,就杳无音讯。应该早已嫁作他人妇,现在怕是一个温柔的母亲甚至慈祥的奶奶了。一代一代人从青春年少,到枯萎凋零,不过百年。而银杏却年年绿叶茂密,生机勃勃,着实让人羡慕嫉妒恨。我一向稀罕的琼花,居然满园都是,花期虽过,但依然叶阔籽密,风姿绰约,清秀淡雅。令人欣喜的是,木瓜正在挂果,个个金黄椭圆,紧致饱满,可谓硕果累累。海桐、女贞、迎春都被湖里的水气浸绿了,墨绿、碧绿、嫩绿、淡绿,绿得深深浅浅,各不相让;又层层叠叠、互相包容。园里园外,绿霭氤氲。路旁水滨都是绿的世界、绿的气场、绿的清凉。在这绿色一统江山的夏日,如果看到红花你会有一种莫名的惊喜。楹树只在枝头点缀一两点红,就会令你感觉很满足,而木槿居然开出大朵大朵的红花则让你感觉到太奢侈了。更让你感恩珍爱大自然的还在后头,绣线菊把无数朵粉红的小花组成心形的立体花环,喜欢小姐妹们手拉手头靠头来个集体亮相;紫薇则是它的升级版,开得姹紫嫣红,活得洒脱灿烂。

从后主岛再向西是观光岛,这里原是猴岛,过去有动物园、猴山、花圃等。这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地方。有好多动物:漂亮的孔雀,调皮的梅花鹿,慵懒的水獭。最有趣的当然是猴山了。站在高高的看台上,俯视猴子们在假山上玩耍:有的在捉虱子,一个老猴子给另一个小猴子悉心地捉,放到嘴里咀嚼;有的上蹿下跳,有的炫技似地爬到铁柱的顶端,倒吊在铁链上,将铁链摇得哗哗作响;有的在平地上不停地走动,看到有游客扔香蕉或水果糖扔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去,抢到后躲到一块险要的石头上,剥去包装,慢慢地品尝。可惜的是后来再也看不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看不到顽皮的猴子们了。只剩下了当年那个传说:孙悟空和猪八戒从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回花果山,两人踏着祥云,忽然看见人间一汪碧玉般的湖泊,不禁驻足观赏。八戒说:“这么美丽的景色,要是多几个岛屿,那该多好啊!”孙大圣听了,便把从蟠桃园里偷来的几个蟠桃扔下去,其中一个却被八戒给抢了去,咬了一口才扔下去。就这样蟠桃变成了五个岛屿,洗墨池便是被八戒咬去的那个缺口。现在猴山、花圃、房屋等建筑早已拆除,平整改造成纯粹的观光广场。

最好的观景点当然是在“最高格榭”,伫立水滨,静静地观赏涟漪湖中最神秘的仙岛——夕照山。说它神秘,是因为这是五岛中唯一的孤岛。其他岛都有道路连通,只有它四面环水,至今无人上过岛,不知岛上有多少珍禽异兽,是否有野兔出没,会不会像蛇岛那样有恐怖的蛇?我们无从知晓。据说仅鸟类就有沙鸥、杜鹃、黄鹂、画眉、凫、鸳鸯、莺雀、白头翁、百灵、翠鸟、云雀等,尤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黄嘴白鹭居多,涟水县因此被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白鹭之乡”。年9月,中国涟水白鹭节就在这里举行。我曾经看过夕照山傍晚的奇观,日红如丹,云蒸霞蔚;山高百尺,耸汉凌空。满山看去,层林尽染,遍植琪花瑶草、紫芝仙果、古柏苍松,恍若灵山福地、凌虚仙境。数万只白鹭与彩云同舞,共紫霞齐飞,百鸟齐鸣,万人空巷。景象十分壮观。可惜此刻正逢正午,无法看到夕照之美,但艳阳高照,能仁寺黄色的院墙和琉璃瓦仿佛沐浴着金色的佛光;祥云朵朵,妙通塔更显得巍然和庄严。在神佛的护佑下,山上古木参天,枝繁叶茂,苍翠欲滴,一只只白鹭星星般地闪烁在绿色的林木间,或伸颈远眺,或低头深思,或悠闲地在水滨漫步。也有不畏酷热的,不断有白鹭一只、两只,从山那边向我们飞过来,又飞过去,有时从碧波上一掠而过,嘴上居然多了一条白梭似的鱼儿,有时翱翔在高高的蓝天,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是我看到的最动人的风景。

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观景岛南侧是西苑岛,西苑是一个青砖墙、花格窗、长方形的院落,门楼上写“盆景园”三字。进入院内,慢慢地观赏米芾拜石展示馆、御景苑、微景馆。看到米公跪拜石头,并忘情叫道:“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真让人忍俊不禁,由此我联想到他的另一个故事。米芾为了得灵壁石,便请求到涟水作官。到涟水后,他一心收藏奇石,并给每一块奇石赋诗一首。他玩石玩得神魂颠倒,有时一连几日不理公务。当时上司杨次公为察史,便来规劝。米芾走上前去,从左边的衣袖里取出一块石头,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色极青润,并对杨次公说:“这样的石头怎么能叫人不爱!”接着又从衣袖中取出另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叠嶂层峦,更为奇巧,紧接又取出第三块。并不无自豪地再对杨次公说:“这样的石头怎么能叫人不爱!”哪知,杨次公突然改变了态度,高兴地说:“这样的奇石并不是你一个人爱,我们也很爱。”说着,便从米芾的衣袖中取出三块石头,抱在怀中上车便走了。米芾书画造诣非常高,宋徽宗时官居书画学博士,与他对石头的痴迷,拜石为师,取法自然不无关系。而我等凡夫俗子之所以不成功,除了天分不足,更重要的是缺少这种对艺术近乎痴迷和疯癫的追求精神。

石不能言,尚能让人着迷,花能解语,我觉得不是多事,而是多情。微景观自不必细说,现在的聪明人太多了,将苔藓、多肉等植物,加上各种篱笆、砂石、可爱的卡通人物、动物装进一个瓶子里,就构成妙趣横生的场景。令人拍案叫绝的当然还是那些造型别致的盆景,一些看似没有生命力的树桩,在能工巧匠的精心培植下,重新焕发了青春。有的龙盘危崖,绿树成荫;有的两树纠缠,比翼双飞;有的虬枝倒卷,长虹卧波。植物盆景更具创意,那一盆盆迎客松、送客松还有各种造型的松,它们或巍然屹立,或旁逸斜出,或扭身回眸;或仰望星空,或俯视大地,或卧听山泉;有的状如下山猛虎,有的貌似孔雀开屏,有的形若梦笔生花……简直就是黄山奇松的袖珍版。黄杨、榕树、兰、竹、菊、栀子等数百盆盆景千姿百态,竞异争秀。方才之地,暗藏乾坤;咫尺之间,尽展芳华。

出了西苑岛,向东南方向行数百步,就到了米公岛。时值午后两点,酷热难当,一只蝉不知躲在哪棵树上扯开嗓门“知了——知了——”不知疲倦地唱着催眠曲。有点犯困,我躲进米公亭,背倚亭柱斜坐在石栏上,在半醒半睡间,看那宋代的池塘,四面都是绿树环绕,不时传来一两声蛙鸣。塘边自然少不了各种奇石。池对面那个石化了的涟水米知军(雕塑),握着毛笔,正慢慢地从石基上走下来,回到大宋元符二年(年)的肉身。米公在涟水任职两年,清正廉明,此刻任满,即将离去。他潇洒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已经走出一段路,忽然想起笔中带走的余墨是涟水之物,急忙返回,在池西边的那面石墙上挥洒丹青,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正是涟水城风光。又题诗于壁:“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难怪米公自称“涟漪老令”,涟水在他眼中碧水青天,美如月宫。米公写完,走下青石板叠成的台阶,将笔放在池塘里,一一洗净,池水顿时染成淡淡的黑色,腾起阵阵朦胧神秘的雾霭,这就是著名的“墨池飞雾”。定睛看时,雾已不见,米公已经回到他的石基上,成为被别人或后人膜拜的石头。我翻身坐起,原来却是南柯一梦。

出米公岛,再向东北方向便是中心岛,这是一个圆形的岛,岛的中心有一个含有天干地支的图案,图案四个方向各立一株高大的古树,外圈则是十二生肖石像,应该是含有五行八卦之类玄机的风水宝地。中心岛北与后主岛相依,东与曲桥相望。西边是我倾慕已久的爱莲池,池中有爱莲亭,池内莲叶青青,荷花妖娆。荷花在涟漪湖里总是能适时的出现,当你情绪低落时,她孤独地等在某个拐角处,或躲在芦苇后,羞涩地红着脸,牵着绿角的衣角,默默地为你祈福;当你心花怒放时,她会拉着几十个姐妹,迎风展开绿色的裙摆,围着你跳起欢快的芭蕾;当你心如止水时,她们个个亭亭玉立,清雅高洁,与你静静相对,彼此无言。而行到此处,我的心如战鼓一样激烈地跳动起来。掬一湖清水,将我的皮肤慢慢洗白,将皱纹抹平,将眼睛擦亮。濯洗后的白发不再在南风中萧瑟,而是在夏阳下暴长三千丈。我的热血沸腾,那是一颗报国的雄心在不安分地膨胀。我喜欢眼前荷花的铺张和嚣张,她像一个庞大的绿色军团,东进中心岛,北上后主岛,西征观光岛、西苑岛,南下米公岛。成千上万的莲叶,如从天而降的绿色伞兵,涉湖渡海,抢滩夺岛,倚天屠龙,英姿飒爽。娇柔多姿的荷花仰起粉嘟嘟的笑脸,若雪花白、似海棠红、如腊梅香,虽姿态各异,但都婀娜多姿,与岛上盛开的月季花遥相响应,声气相通,令人眼花缭乱,心醉神迷。她们就是下凡的仙子,一看倾城,再看倾国,更何况这弹丸之地、蕞尔小岛。

中心岛的南端路两侧,有两只石狮守护,一雌一雄,雄的脚下是石球,雌的脚下是小狮子,口中有个小石球。造型朴拙,形态逼真,据考证已有多年历史。一白发游客忽然老泪纵横,高唱“向天再借五百年”,高亢苍凉。是啊,这么好的日子,谁不想像石狮子一样五百年一千年地过下去呢?

洁白的路再向东南方向便回到东南门,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道路是串联五颗明珠的玉带,自身也是完整的玉环,使同乐、丰乐、后主、夕照、米公五个岛(观光岛、西苑岛、中心岛已经退居二线,隐到幕后,至多列入副册或另副册)成为一个大家庭,隔而不断,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一个水上仙境。虽有微波,却无惊涛骇浪,是一个可以安放心的地方。仿佛一个人在外漂泊大半生,又回到家乡。对面实小传来我儿时的琅琅读书声,时光仿佛永远定格在几十年前的那一瞬。一位父亲正带着一名少年沿湖畔向我走来,我看到了那个纯真少年的我。

我的眼里泛起了涟漪。

(作者系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END

图片:网络排版:梁宵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莲重访涟漪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