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说到人品最差的诗人,你首先想到谁我从未见
TUhjnbcbe - 2025/4/29 8:42:00

一提到“人品最差的诗人”,我首先想到的是初唐诗人宋之问,有多少朋友跟我是一样的?肯定地说,读完本文大家都会跟我一样。

公平的讲,宋之问对格律诗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他的贡献。宋之问写诗也很好,从这首《渡汉江》可见一斑: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满满全是乡情,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动容。

这样一位“才子”,人品为什么会差?有一点是肯定的,宋之问人品差不是遗传。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自幼苦学上进,书法文章俱佳,一生交友重义,乃同辈之楷模,这么多优点偏生就未影响到宋之问。

宋之问人品差到什么地步?读完以下几点就明白了。

一.曲意逢迎、争宠献媚

宋之问有文人之才,无文人之骨。他在武则天当朝时,作为左奉宸内供奉,经常写些歌功颂德的诗献给武则天,逗得武则天眉开眼笑,龙颜大悦。

武则天登基时年纪已不小,但仍蓄养多名男宠,她尤其宠幸张易之、张宗昌兄弟,二张凭宠权势熏天、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宋之问很羡慕二张兄弟,他做梦都想和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能够侍寝。他自恃“伟仪貌,雄于辩”,索性来个毛遂自荐,就写了一首艳诗献给武则天。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待宋之问离开后,却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因为口臭,宋之问爬武则天之床的美梦落空。

二.给人捧尿壶

张宗昌、张易之兄弟得到武则天的宠爱,权势熏天,很想附庸文雅,舞文弄墨,写写诗。可惜二人不学无术,文笔太差,宋之问为了讨好二人,就替他俩捉笔,自己写诗署上二张的名字。

更令人不齿的是为讨好张易之,宋之问竟然主动给张易之捧尿壶!文人的脸都让他丢尽了。

三.夺诗杀甥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也是一位诗人,很有才气,写有一首很著名的《代悲白头翁》。刘希夷将此诗拿给宋之问看,宋之问赞不绝口,他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

于是宋之问就跟外甥商量,请求外甥将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因难以割爱而反悔。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

这是真事吗?看看《全唐诗》吧,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代悲白头翁》这首诗。而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同样的一首诗,只不过题目改成了《有所思》,“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改成了“幽闺女儿惜颜色”,其余诗句一模一样!

四.卖友求荣

武则天死后,太子李显复位,武则天宠爱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参军。

可没过多长时间,他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回逃,并于路经汉江时写下那首著名的《渡汉江》。

宋之问逃回洛阳后,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张仲之够哥们义气。当时武则天已死,武三思依附韦后而得势,武家势力仍然很大,当时包括张仲之等正直人士对此都很不满。

一天,张仲之与王同皎二人密谋要杀掉武三思,这事被宋之问听到了,他不顾好友相救和藏匿之情,立即派侄子宋昙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宋之问卖友求荣,杀害恩人兼好友张仲之,因告发有功、依附武三思而得以升官。当时“天下人丑其行”。

“狗改不了吃屎”,权力对宋之问太有诱惑力了。武三思倒台后,宋之问又先后谄媚和依附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典型的“有奶便是娘”。

“我从未见过如此卑鄙无耻之人!”

最终,随着宫廷政变,韦氏和安乐公主被杀,宋之问的丑行被揭露,远贬边地。先天元年(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于贬所,终年约56岁。以赐死方式结束了其无比卑鄙无耻的一生,令人拍掌称快!

朋友们,读了本文,是不是对“文人败类”宋之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到人品最差的诗人,你首先想到谁我从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