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佛说生气时,心中默念两句话,怒火顿时消
TUhjnbcbe - 2025/3/25 9:12:00
治疗白癜风比较好方法 https://m.39.net/pf/a_10467294.html

心生无明,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免除的障见,生于软红十丈中,定然会因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缠缚生出“三毒”之念,“贪”、“嗔”、“痴”的浊染是世人心中难以拂拭的尘埃。我们总会因为生活中种种事由而生出嗔怒之气,事后又后悔自己不够冷静。

如果生出嗔怒之意,不妨默念下面这两句话,说不定怒火就会顿时消泯。

嗔怒必无所得。

人在愤懑难平的时候是听不进言语的,会一昧由着满腔的无明之火作为,把原本可以得到解决的事态推向非常糟糕的处境。《西游记》里面,孙悟空打杀六贼,自以为清净六根,只得到唐僧的一番喝骂,后来出现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始终不曾安分的二心所化,因此天上地下,不论是谛听还是玉皇,都不能分辨出二猴的区别。

孙悟空的二心,就是时时刻刻妄动的嗔怒之火、贪婪之念、痴愚之见,六耳猕猴不忿唐僧的说教,心中还是曾经的快意恩仇,于是动手打昏唐僧,想着自去灵山,可终究瞒不过本心。收纳住二心之后,孙悟空才真的清净了六根,再也未曾生出分道扬镳之念。

擅动嗔怒之念,只会把事情搅得一团糟,唯有冷静下来,才能处理好这种种的事端。如因他人的过错而生不忿,心中要明悟,不论如何愤懑都无所得。

凡事皆为缘法。

人世诸事,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不论是成就还是诘难,都是如此。常言道“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郎,不到白头死。”,别人看见白头翁都生出嗔怪怜悯之情,我见了白头翁则为他高兴不已,不要看老翁年暮,不知道多少的青葱少年,没能活到白头的年纪。

我们看见山水不过是一时风光秀丽,而佛陀观览山水则看见其亿万年来涵盖了世间的万有,要把他人的诘难当作是自己的缘法,传说中,魔罗在释迦牟尼悟道时以诸般诱惑来阻佛陀成道,最后反而是成为佛陀悟道的助力。

我们每克制住一次嗔怒之火,都是在精进自己心灵的修行,让自己不轻易为情绪所搅扰。一饮一啄,皆由前定,我们想要不随意动怒,就要时刻有止怒的念头。

《佛说无常经》里面曾说过“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有生之人都会有归于死亡的时刻,容貌也会逐渐衰老。即便是佛陀也不能免于无常的袭扰,色相之身难免败坏,回首百年,有多少争执怨怼不能放下,刻骨之恨、切齿之怨固然沧海难平,但是人生多数时候只是在为些许琐事平白生出嗔怒,损害了自己的正见。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时常因春恨秋悲而生出争吵,看似是小儿女的情窦朦胧,实则是蹉跎岁月,耽误了大好良缘,只能落得镜中花来水中月的结局。

嗔怒之火,只能灼烧自己的心灵,苦其自身,莫要擅动为妙。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说生气时,心中默念两句话,怒火顿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