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柳子谷的诗与人民大众同悲同喜,休戚与共,
TUhjnbcbe - 2025/3/11 16:57:00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安全 http://www.jk100f.com/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聆听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历史故事,很高兴在这里和朋友们相遇,历史在于不断地发现,在于用真实材料说话,让大家可以在茶余饭后,成为我们的谈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先辈通过真实记录,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从而传承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柳子谷对张书的用色和笔墨极为钦佩,曾认真研学他记述说:“予对古今山水花鸟画家,凡能具此绝技者,喜师法之,彼能是而我亦能是,每引为乐事。独对书旂某些技法,多次琢磨,常感有仰高钻坚之难。”可知柳子谷的花鸟画,吸收过张书的画法,受到了他的影响他们都追求雅俗共赏,都重视形似,都喜用熟纸,绘画都以活泼清丽见长但二家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如柳子谷喜用植物性的透明色,与张书的喜用白粉不同;张书旅长于画鸟尤其是鸽、芦雁等,柳子谷虽也擅长画鸟禽如鸡鸭、白头翁、八哥等,但极少见他画鸽、雁等。此外,张书单纯的攻花鸟,柳子谷兼画山水、花鸟和人物,常把花鸟与山水结合起来等等有人把柳子谷归为“岭南派”,其实是一个误解。岭南派是画界对广东一批画家的称谓,系指由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创始、由他们和他们的弟子们形成的新国画派别。

岭南派将统中国画法主要是广东居廉近于常州派的花鸟画与日本画法结合起来,强调写生,重视表现当代生活,画法以晕染、注水和粗犷的笔法为特点。迄今为止,被称为“岭南派的两代画家,都是广东人,俱为“二高”弟子。柳子谷不是广东人,没在广东生活过,更非高氏弟子,怎么会是岭南派?他结识过高奇峰弟子胡藻斌二人年龄相仿,胡藻斌是年到上海的,二人相识于展览会期间抗战后期胡氏避居香港,以画作宣传抗日年被害身亡。不能因为柳子谷与岭南派弟子有过交游,就将他归为“岭南派”。胡藻斌之画,以孔雀、狮、虎著于时,与柳子谷所擅之山水、人物、花鸟有相当距离,他们在画法学术方面的交流,当然也不能作为判断柳子谷画派从属的依据。在南京,柳子谷与“岭南三杰”之一的陈树人有过交往,但这只是下级对上级、后学对前辈间的关系。

陈树人一生做官、作画,却从不收徒,只在晚年抗战胜利后经朋友劝介收了一名弟子,名刘春草。柳子谷的绘画,与岭南画派的作风有个别相似处,但其总体画法风格,与岭南画派却是大相径庭的五十年代以后,柳子谷的绘画日益成熟,特别是花鸟和山水,全面形成了自己的面貌:简洁、秀丽、清新而刚健。他讲究丘壑,重视笔墨方法强调情调的欣欣向荣、活泼健康。这与时代的提倡有关,也源自于画家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位研究军事的参观者说:“从柳子谷的画面里面,几乎看不到他人生的坎坷。从他的书法、包括画诗,也看不出来。”这在传统文人画中也是不多见的。这一特征不只是柳子谷的,也是许多中国士人的。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误解、冤枉、迫害的艺术家,他们所画所歌,仍然是美的、欢愉的、正面咏赞的。这与长期培养的正面描写“习惯”有相当的关系与满健合作的《抗美援朝二次战役歼敌图》无疑是柳子谷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这一史诗性巨作的构思构图,首先出自对朝鲜战争有切身体察与感受的满健,但正是柳子谷的落墨着色,才赋予这一巨作以中国画的品格。满健记述说:草图交给柳子谷,他便开始再创造。他分段画出山川、房屋、梁以及风、云、雨、雪等气候变化。在人物、道具尚未着意刻画时,那初具规模的半成品,已使画卷呈现出宏大的气势在柳子谷落墨期间,正值反右斗争的紧张刻,柳子谷有病缠身,然而这些困扰不仅没有使柳子谷迟疑,反而使他更觉得时间可贵日复一日地画着,一段一段的完成。在他案边积叠着厚厚的大小不一的淡墨构图手稿、技法改革的试笔,还有接近定稿的局部墨稿。年秋画卷终于脱稿了。二十七米的画卷将朝鲜战争的场景一幕一幕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关于这一题材和主题的意义,美术界和军事科研界都作了高度评价从艺术上看,这一巨作的成功和意义是第一,它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叙事性,使得作品能够充分展示辽阔而复杂的战争过程和场面。

人们可以从画面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跨江入朝、急行军、宿营、运输、修桥、救火救人、医院、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挖洞、爬山、筑工事以及在战火中冲锋陷阵等种种情景。对战争场面的这种大规模描绘,是中国画所少见的,柳子谷也是第一次画,能达到这样的完满性,证明了他驾驭山水景物、人物活动和大场面的能力。可惜在这幅长卷之后,他这方面的才能没得到进一步的施展第二,画卷将山水景物与人物、动物的描绘结合起来,可视为放大了的山水人物画。场景中的人物虽然不大,是主角,是成百上千行走奔跑、殊死战斗的士兵和百姓。作品描绘的是严冬,山峦谷地、江河桥梁、森林村庄都笼罩在炮火弥漫的冰天雪地之中。画家对景物环境和时间状态的描绘把握,游刃有余,没有生硬牵强之感显示出很强的北宗山水功底也透显出北宗技巧描绘现代生活与景观的巨大可能性第三,在展开的横长构图里,画家特别着意于纵深空间的处理与表现,即在“散点透视”中又运用“焦点透视”,远近关系突出出来,以延展的空间容量,表现出战争场面的恢宏浩大,强化了英雄主义主题的史诗性总之,无论从题材、主题还是艺术表现上,《抗美援朝二次战役歼敌图》的成就和经验都不能忽视,它在柳子谷的艺术生涯中是重要的,在二十世纪美术史上也应有一定的位置翻看柳子谷的遗作,在欣赏他极其严谨工丽的诸多画作之后,可以看他的诗也很有特点,耐人寻味。“诗言志”,从诗中可清楚地看到柳子谷的品格气节、胸襟怀抱。应该说他是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艺术家和诗家柳子谷的诗与人民大众同悲同喜,休戚与共,不愧是一位人民艺术家。

早在少年学画时代,他就以郑板桥人与画,作为人品和画品的榜样。他曾写下骨气铮铮的诗句:“板桥画竹人如竹,劲节坚贞抗岁寒。为活饥民宁忤上,乌纱掷去不为官。”在旧中国人民饱受苦难时,他以画言志,反映人民的苦难与抗争,画出了《灾民图》、《哀鸿遍野图》、《沪战闸北劫后图》、《戚继光抗倭图》等,成为人民和民族的代言人。当新中国成立时,他与人民大众一起盼迎解放,画出了深具象征意味的“雨竹”,并喜题百年干旱降霖雨,喜得苍生热泪流”的诗联,不仅把画意加以生发,也直抒了画家的诗人情志,深情地反映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摆脱贫弱落后的历史意义,以及人民大众对于这场天翻地覆的革命的欢欣鼓舞的程度在柳子谷的有关题画诗中,表现品格气节的明志诗占有绝大比重所以出现这种主题群集的现象,这是因为柳子谷的绘画题材中,松、竹、梅岁寒三友”的形象占有突出地位,而这些造型形象本身即有画家的品格操守的对象化的意味。

所以他在这些画的跋诗句中,既能以诗辅助画上形象,又能直接道出心意。柳子谷在《雪竹》画上题跋“冰天雪地岁寒竹,亮节高风苏子卿”;在《月竹》上题跋“如竹坚贞月皎洁,人间天上相辉映”;在又一幅《月竹》画上,把月、竹、我融为一体,让月映肝胆,竹劲坚贞,使自身成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光明、定的君子:“照人肝胆一轮月,励我坚贞竹数枝”。应该特别提出的是,他在年仍处于困境未解之时所作的题竹画诗,却不以自己的处境为怀,而从国家民族的大计着眼,预见到中国正在向新的希望目标转化写出了社会历史的新机运,也写出了自身愿做奉献的不老之心。他在一幅画上题写:“多画竹枝作扫帚,灰尘扫尽宇寰清。”这首诗在柳子谷的诗中可以认为是最好的一首柳子谷颂竹之外,也有一些颂松、颂梅的题跋。如他画松,颂松之坚定不移:“任尔风云多变幻,劲松经古郁苍苍。”

他看到梅花的丹心玉骨,想到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他画梅题诗悼念周总理:“丹心玉骨最坚贞,不畏雪霜不染尘种高节万世仰,梅园长忆最亲人”《梅·悼念周总理》这种诗、画、心统一于一纸的创作,足可显出柳子谷的审美修养与创造的高超水平柳子谷最富青春年华的岁月,正赶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他带着一腔抱负参加北伐革命军,在林伯渠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

他在工作中也发挥了他的美术专业才能,曾创作了《雪中从军图》兼有题画诗一首:“北风瑟瑟透征衣,号角声声催战騑。料得将军传檄日,血花并作雪花飞。”其诗其画都曾得到林伯渠的赞赏。柳子谷青年时代有过投笔从戎、且因大革命失败而壮志未酬的经历,所以他便带有补偿性地,与参加过抗美援朝归来的满一起合作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歼敌图》,并在卷首题诗:“战争正义全无敌,画卷长存此理真;弱能胜强小胜大,中朝血肉万年青柳子谷三十年代就已在画坛出名了。他不善于交际,但却以真诚淳厚结交了各界名流,其中有不少人去了台湾。当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之后,这位当年参加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老兵,面对祖国的大好形势,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向在他乡旧好频频发出呼唤,他画画、写诗,使他晚年的。

谢谢大家观看,喜欢小编的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柳子谷的诗与人民大众同悲同喜,休戚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