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原来古人对生活更有仪式
TUhjnbcbe - 2025/3/8 21:47:00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陈少华的一首《九月九的酒》唱出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传统的重阳节逐渐的淡出了中国人的生活。生活有时也需要仪式感,会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愿景。那么古人是怎样对待生活的呢,我们穿越千年,来看看古人的今天都干些什么.......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九”为阳数,九月九为双九,故称重阳,起源于战国时期,正式兴起在魏晋时期,鼎盛于唐代。“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古称帝王有“九五之尊”之说,与“久”字又谐音,有长长久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们长久长寿的祝福。古人喜欢登高祈福,祭祀先祖,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祈福节。

重阳节的活动

赏菊花

菊花开在九月份,又称长久之花,其淡淡的菊香,与众不同的气节,让古代人们对它欣赏有加,二三结伴,三五成群,走在布满菊花的集市上,闻一下这个,嗅一下那个,好不热闹!

喝菊酒

有节日的地方哪能少得了酒,重阳节那天,喊上三二好友,到集市的小酒馆,喝着菊花酒,赏着菊花,看着下面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怎一个闹字了得!

吃重阳糕

“糕”与“高”谐音,有吉祥,祝福之意。农家辛苦苦了一年,过了农忙秋收时节,终于可以休息一下。弄点小面儿,做些重阳糕,孩童们看着热气腾腾的重阳糕,眼里冒着绿光,嘴里流着口水,好不幸福!

登高祈福

风和日丽,秋高气爽,重阳节到了,约几个朋友登高望远,去感受清风拂面的凉爽,山河壮阔的美丽。还可以摆一方贡品,双手合十,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父母安康长寿!

诗词歌赋

重阳节气,怎能没有文人弄墨,远在他乡的游子,看到热闹的景象,怎能不引生感叹,你看,摩诘居士来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出所料,王子安也来了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香山居士也耐不住寂寞来了

《重阳席上赋菊花》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从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千载沉浮,世事变迁,现在忙碌的人们早已对生活的仪式感少了些许,但是无论节日与否,不变的是家中父母对我们的牵肠挂肚,殷殷期盼。

当岁月斑白了父母双鬓,

当皱纹爬上了父母脸庞,

当老茧布满了父母双手,

那个曾经的青衣少年已经长大了,父母是真的老了,“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拿起电话,向家中殷殷期盼的父母给予你的问候,毕竟

........

家中才有九月九

亲人和朋友

举起杯,倒满酒

饮尽这乡愁

醉倒在家门口

.........

1
查看完整版本: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原来古人对生活更有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