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罗荣桓迎娶战友遗孀,前往苏联看病,毛
TUhjnbcbe - 2025/3/4 17:13:00

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林月琴受邀来到了好友刘桂兰的家里。

进了屋,满堂宾客,林月琴却一眼就注意到了坐在角落里的罗荣恒。

那个长相斯文的青年,似乎和屋里的热闹格格不入,他周身清冷,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墙角,听着众人的调侃和谈话,时而温和有礼地笑笑。

林月琴偷偷打量他的时候,罗荣恒也抬眼看着这位秀气美丽的姑娘,并向她微笑致意。

林月琴有些被抓包的窘迫,脸上泛起了些红霞,羞涩地低下头。

众人看到这两人的互动,揶揄地挤眉弄眼,可低下头的林月琴并没有看到,她以为今天来到刘家只是简单的同志联谊会,却不知道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相亲会。

而相亲的男女主角正是罗荣恒和林月琴。

年轻时候的林月琴和罗荣恒

当宾客们询问林月琴的家庭情况和兴趣爱好的时候,林月琴并没有设防,落落大方的回答。

只是她不知道,刚才自己所说的一切都被那个叫罗荣恒的青年男子,不动声色地记在心里。

就在前几天,好友许建国见他单身多年,至今不娶妻,就主动拉他去相亲,他本是不愿意,毕竟自己这么多年孤身一人,早已习惯。

可听到好友说,对方是一个叫林月琴的姑娘时,罗荣恒想了想,便答应了徐建国去见一见。

林月琴和罗荣恒

其实在此之前,他就从战友那里听到过林月琴这个名字,她是一个聪明又能干的姑娘,在部队里也是素有美名。

见到真人后,林月琴的礼貌从容,姿容笑靥,一下子就触动了罗恒荣的内心,一瞬间他就喜欢上这个姑娘。

当林月琴看着大家聊着聊着就将自己和罗荣恒放在了一起,还调侃了几句,这个时候,她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这场联欢会的真正目的。

大家见话说得差不多,就纷纷找机会先行离开,最后屋子里只剩下了林月琴和罗荣恒两个年轻人。

林月琴觉得自己的脸有些烧,她甚至不记得自己和罗荣恒聊着些什么,只是觉得眼前的男子目光太过炽烈,她有些不知所措。

林月琴心里像小鹿一样砰砰地乱跳,她想,自己今年才23岁,如果下半生真的要找一个人携手白头,眼前这个人也不是不可以。

经过这次有意的撮合,两人的关系似乎进了很多。当时林月琴住在中央党校,罗荣恒住在后方政治部,两地之间就隔了一条延河。

同志们都调侃两人就像是牛郎和织女,中间隔着一道银河。政委王平知道后,还特意送给了罗荣恒一匹白马,让他没事就多去河边溜溜马。

罗荣恒心里明白,遛马是假,见心上人才是真。

林月琴和罗荣恒晚年与孩子的合照

那段时间正值人间四月芳菲,河边绿柳成荫,杏花风吹。罗荣恒总会带着羞涩的林月琴在沿河散步,两人谈论历史古今,诗词歌赋。罗荣恒还会向她讲述自己过往的经历。

罗荣恒之前有过一任妻子,他并没有瞒住林月琴。那位姑娘是家里给罗荣恒定下的妻子,年,罗荣恒响应号召,积极投身革命,离开家乡之前,他给那位姑娘写信解除了婚约。

这么多年他戎马打仗,出谋划策,都是孤身一人。本打算等革命胜利以后,一人一马了此余生。

却不想,生命里遇到一个像月霞那般的姑娘,让他魂牵梦萦,想要娶之为妻。

听了他的话,林月琴有些心动,但是想到自己的经历,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我之前是有过一任丈夫的,罗荣恒同志。”林月琴将自己的故事向他缓缓道来。

林月琴是在长征路上和前夫吴先恩相识,相爱,直到结婚。只是后来长征结束后,红四方面军分一为二,吴先恩听从组织命令带人西渡黄河。

林月琴的前夫吴先恩

可没想到,就在几个月后,林月琴便收到了丈夫身亡捐躯的消息。对此,林月琴哀恸不已,悲伤难止。

后来也是在好友刘桂兰的劝说下,林月琴才慢慢地打起精神,面对新生活。

然而林月琴的讲述,并没有让罗荣恒对她有什么见弃成见,反而是更心疼这个坚强的姑娘。

罗荣恒转身真挚地对着林月琴说:“月琴同志,这样说可能会有些唐突,如果你愿意,我罗某愿意照顾你的后半生。”

林月琴面对这突然而来的表白,有些不知所措,过了好久,才红着脸的点点头。

罗荣恒看着林月琴答应自己,喜不自胜。罗永恒小心地握起佳人的手,两人四目相对,都害羞地笑了起来。

远远看去,河边站着的两人就像是画中的一对璧人,郎才女貌,再般配不过。

年5月,在众人的一片道贺声中,罗荣恒与林月琴两人喜结连理,结为夫妻。

那一晚,宾客欢聚一堂,院子里摆了几张桌子,众人坐在一起,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大家吃完喜面,都笑着要闹洞房。

林月琴腼腆羞涩的揪着罗荣恒的袖子,罗荣恒看着一脸红霞的妻子,眼神里都是温柔的笑意。

终于等到宾客散去,夜深人静,洞房花烛,两人四目相对,浓情蜜意。林月琴害羞地低下了头,罗荣恒看着妻子的那一抹娇羞,忍不住动心。

婚后的那几天,罗荣恒见谁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林月琴每天也会准备好可口的饭菜等待丈夫的归家。

只是任谁也没有想到,突然出现的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原本甜蜜美满的生活。让这一切都变得难堪,尴尬。

罗荣恒与林月琴

那天,林月琴挎着篮子刚买完菜回家,打算晚上给工作忙碌的丈夫多做两个菜,却没想到,拐角处迎上了一个男人。

看着那个人,林月琴惊讶得说不出话,手里的篮子从臂弯处滑落下去,狠狠地摔在地上,果蔬散落一地,满目狼藉。

那熟悉的眉眼和脸庞,不正是她早前阵亡的前夫吴先恩!

这是怎么回事?闻讯而来的同志都很吃惊,死去的人竟然复生!

原来当初吴先恩在战场上被敌人俘虏,关进监狱里忍受着百般折磨和拷打,党得知后想方设法地将他救了出来。

众人看着尴尬至极的林月琴,都沉默不语,这样的事情放在谁的身上都羞愧为难。

林月琴也没有想到自己好不容易从悲痛中走出来,刚开始一段新的婚姻时,前夫竟然活着出现在面前。这样的情景,林月琴羞愧的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由于罗荣恒和吴先恩分别属于两个方面军的同志,一些老同志都力劝林月琴回到前夫的身边。

就连一些内务部的领导,知道此事后,也希望林月琴和前夫破镜重圆,为大局考虑,不能因为这样的事情破坏两个方面军的团结。

罗荣恒也觉得自己有错在先,并主动地联系吴先恩,诚恳地向他道歉认错。并表示希望他把林月琴接回去。

那一天,罗永恒和林月琴摆好了酒菜邀请吴先恩,可是警卫员去请了两次,都没有等到吴先恩,回来的人表示,无论这么劝说,吴先恩都执意不肯来。

罗荣恒尴尬地叹了一口气,拿着衣服出门去。

独留在屋子里的林月琴觉得自己很委屈,感觉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最后林月琴哭着跑去找毛泽东,并向他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毛泽东明白林月琴的为难之处,但是现在的问题并不只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感情纠葛。

还是关乎着政治大局,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一、四方面军的嫌隙不和,不利于抗日救国大业。

晚年罗荣恒与林月琴

再三斟酌之后,毛泽东十分诚恳地对林月琴说:“中央让你自己拿主意,你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

“这样,我批准你去见见他,罗荣桓如果有意见的话,我来做解释工作。你同先恩商量后再告诉我,这样对你们三个人来说,都是公正、公平,也算仁至义尽。”

说完,毛泽东拍了拍林月琴的肩膀,示意她安心。林月琴感激地看着毛泽东,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几天后,林月琴见到了吴先恩,两人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推心置腹般将心里话都说出来。林月琴向吴先恩表示自己想和罗荣恒坚守婚约的态度。

吴先恩一番纠结难过之后,也胸怀坦荡地表示尊重她的决定。吴先恩还真诚地祝福林月琴,希望他们夫妻二人生活幸福美满,不辜负他的成全。

后来听说此事的罗荣恒对吴先恩表示感激,并承诺一定会照顾好林月琴。

但很快,罗荣恒便发现,林月琴并不是柔弱依人的姑娘,自己哪里需要照顾林月琴,很多时候自己还要被林月琴照顾。

林月琴性格刚强,在工作上很有自己的主见,再繁忙冗杂的事情到了她手里,处理起来也都是有条不紊。

林月琴与丈夫罗荣恒合照

林月琴从小就接触革命事业,16岁的时候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带领着无数女同志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希望。

后来,林玉琴担任后勤供给部厂长,遇到了问题,也都是带领着群众一起克服,解决了无数战士穿衣御寒的问题。

年5月,林月琴担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机要处秘书、她工作认真,严谨细致,能够及时准确地负责好领导交代的任务。

后来8月,林月琴又调职为中共晋西南区委党员训练班班主任,为党组织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年5月,对于无数革命干部留守子女无学可上的问题,罗荣恒很是头疼。知道这件事情后,林月琴主动挑起大梁,决定办立学校,让这些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先进的教育知识,解决前线干部的后顾之忧。

但是很快,林月琴便遇到了一个大麻烦,由于当时是战争年代,条件简陋,生活艰苦。根本就招收不到那么多的教师。

并且还会有很多的军官和知识分子,都一心想要驰骋疆场以报效国家,都觉得当小学老师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了解了这个情况的林月琴,便到处做思想工作,向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讲述开展教育,办立学校的重要性。

林月琴办的学校

经过林月琴不懈努力,最终给学校招收到了不少的教师。解决了教育这一大难题。

罗荣恒对于妻子如此能干的表现,大为欣慰。愈加觉得自己当年娶到了一位贤内助。虽然战争频繁的原因,导致两人聚少离多,但夫妻二人感情笃厚,从无嫌隙。

结婚多年,林月琴与罗荣恒共生下二子四女。但碍于当时条件的艰辛,有些孩子刚生下来就不得不寄送给乡亲抚养,甚至有些子女还不幸夭折。

林月琴这一生不仅要经历与子女的生离之苦,有时还要忍受死别之痛。

年3月林月琴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并取名北屯,但由于工作奔波的原因,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在别人的家里,林月琴含泪不舍,但是也不得办法。

年10月,罗荣恒回延安参加会议,趁此机会便去乡下看望自己的孩子,却没想到那位寄养孩子的老乡早已搬家不知所去,罗荣恒四处打听,却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林月琴罗荣恒夫妻与子女的合照

原来那个孩子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死去。听闻这个消息的林月琴嚎啕大哭,伤心的晕了过去。罗荣恒一边要安慰伤心的妻子,一边还要处理工作。

罗荣恒对于儿子的离世,亦是悲伤不已。但他作为一家之主却要坚强的面对。

好在年,他们第二个儿子罗东进出生,给这对不幸的夫妻添一些慰藉。但这次,林月琴坚决要自己带孩子,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不再寄养给别人。

然而战事频繁,还要四处奔波,林月琴带着孩子何其艰难,一次面对敌情的危机时刻,罗荣恒掩护大家撤退。可就是这时,熟睡的孩子突然大声啼哭起来,险些暴露目标。

林月琴赶紧哄好孩子,心里万分悲伤,因为她知道,经过这件事后,罗荣恒一定会劝说她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

果不其然,到了晚上,罗荣恒找林月琴谈话商量关于孩子的事情,罗荣恒的分析句句在理,她根本无法反驳。只是她心里实在难过,唯恐这一次的分开,又成了上一次的死别。

罗荣恒爱抚地擦去妻子脸上的泪水,怜惜地将妻子与儿子抱在怀里。坚决地说:“等到革命胜利以后,我们一家就能团聚了”

林月琴忍痛只能答应,并找到一家可靠的乡亲帮忙照看孩子。

晚年的林月琴

罗荣恒性情温厚和善,加上子女的事情,让他总觉得自己对妻子有所亏欠,因此在很多时候都会格外地包容体谅林月琴。但是有一次,罗荣恒却破天荒地向妻子大发脾气。

年底,罗荣恒作为当时红军的优秀骨干,很受毛泽东的器重,工作繁忙起来连身体也顾不上,加上长期劳累,肾脏发生了病变,尿血不止。

林月琴担心丈夫的身体,便辞去工作全心照顾罗荣恒。年,罗荣恒所率领的八路军正向敌军展开大规模的反攻。

有一次战役情况紧急,事态严重,罗荣恒心急如焚,咬着牙直接从病床上起来,要骑马到现场亲自指挥作战。

林月琴见状,急得满头大汗,他现在身患重病,连走路都困难,又怎么可能去下场指挥。但月琴知道丈夫的脾气性子,开口阻拦根本就没用。

开国元帅罗荣恒

于是她便想到了一个法子。赶在罗荣恒之前让马夫把马牵走。

罗荣恒找不到马,急得团团转,大声申斥:“到底是谁把马牵走了,你们是要干什么?违抗军令吗?”

林月琴怕他牵连其他人,便站出来承认是自己做主把马牵走。

罗荣恒朝妻子严厉的责问:“谁让你擅作主张的?搞什么名堂!”

林月琴心中委屈,便也同他争辩了起来:“你不要命了!你现在病的那么重,还要骑马上前线!”

“你还是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党员就给我让开!”

大校军衔林月琴

林月琴和丈夫结婚多年,从没有见过他像现在这样,火气如此之大。心里觉得难过委屈,便眼里闪着泪花去找副政委黎玉说明情况。

黎玉听后,急忙跑了出去,嘴里还唠叨着:“这不是胡闹吗!”

最后在黎玉的苦苦劝说下,罗荣恒才被拉回了床上休息。

后来国内局势逐渐明朗,而罗荣恒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甚至被查出了肾癌。毛泽东一直都很记挂罗荣恒的身体,还数次发来电报,长篇案牍的询问病情。

年8月,林月琴陪同丈夫罗荣恒去苏联治病,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和他自己的名义给斯大林发去电报,声称:“罗同志是我党重要财富和久经考验的忠诚干部,希给予最好的治疗。”

罗荣恒像

罗林夫妇动身前,毛泽东给他们准备了50两黄金,作为去苏联的开销,但罗荣恒始终没有动这笔钱。仅支出了一小部分供给烈士子女生活,其余钱财在回国后,全数归还。

除此之外,罗家家风极严,罗荣恒从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利用身份,以私谋权。

罗荣恒时常教育子女说:“革命干部子女不要脱离群众,不要有优越感,要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你们千万不要有依赖爸爸、妈妈的思想,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儿子罗东进和女儿罗南上小学时,离家较远,罗荣恒便让兄妹和普通学生一样住在学校,周六周日也是坐公交车回家。有一次孩子下学晚了,工作人员便开公车将他们接回来。

罗荣恒与友人合照

罗荣恒得知了这件事,严肃的对子女说:“公车是组织给我工作用的,而不是接送你们上学,如果你们不能学会自觉,那么迟早会害了你们自己。”

毛泽东就曾评价罗荣恒说:“荣恒同志是个老实人,而且有着极强的原则性。一向对己严,待人宽。”

作为罗荣恒的妻子林月琴,对毛泽东的这句评价是深有体会。以前革命时期,并肩作战的时候,罗荣恒就常常叮嘱妻子:“作为干部应当身先士卒,不要享受优待,这样影响不好。”

后来国家稳定,生活改善了不少后,罗荣恒对自己和家人仍是严格要求,而对工作人员宽容体谅得多。

晚年罗荣恒病情恶化,夜间休息的时候,他宁可躺在床上饱受病痛的折磨,也不按下床头的电铃打扰医护人员的休息,这让林月琴对丈夫心疼不已。

晚年戴眼镜的林月琴

当初林月琴在丈夫病情严重之后,就一直贴身照顾,寸步不离,但后来逐渐上了年纪,体力也吃不消。

罗荣恒不忍看着妻子劳累,便请来了医护人员,可他又不愿麻烦别人,每次想到这些事,林月琴就很是头疼。

病魔折磨了罗荣恒很多年,精心地照料也不能挽回他即将逝去的生命。

年9月28日,罗荣恒病情再次恶化,医院,但这次,医护人员竭尽全力还是没能留住他的生命。

当医生向林月琴遗憾地摇头时,林月琴觉得自己脚下有些发软,即便她早已无数次地做好思想准备,但是当悲伤席卷而来时,她还是哀恸不已。

林月琴被子女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向病房。

弥留之际,罗荣恒拉住林月琴的手,嘱咐道:“我死以后,组织分配的房子就不要再住了,搬到普通的房子里就好。咱们可不能搞特殊。”

随后他又望向妻子身后站着的子女们说道:“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我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林月琴像

罗家的子女都泪流满面,低声地呜咽抽噎。

罗荣恒似乎带了些满足地笑了笑,收回目光,看向头发有些花白的妻子,眼里倏然有些不舍,他闪了闪眼里的泪花,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温柔地说:“月琴啊!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林月琴哭得泣不成声,看着罗荣恒慢慢地闭上眼睛。

原本握住林月琴的那双带着温意的手,缓缓地落了下去。

那一瞬间,林月琴的心像是塌陷了一般。

她慌忙抓起他的手,嘴里颤抖地喊着丈夫的名字。

手掌上的暖意仍存,可是林月琴知道。

他已经走了,永远地离开,这人世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罗荣桓迎娶战友遗孀,前往苏联看病,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