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公开课
TUhjnbcbe - 2025/2/21 21:15:00
专治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教案

安乡一中邓亚静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2.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字音和字形。

3.梳理有关“月”的诗句,把握以“月”为中心的时间线索。

4.体会和理解诗人“哀而不伤”的情感以及宏大的宇宙观。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同题材诗歌,赏析本诗寄寓的超脱情怀。

难点:探究和了解本文在文学史中的开创地位。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回顾依米花的故事:

依米花生长在非洲的戈壁滩上,它的花瓣呈莲叶状儿,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与非洲大地上空的毒日争艳。但它的花期很短,只有两天。两天后它就会随着母株一起枯萎,开花意味着它生命的终结。但是它的美却是很多花所不能及的,一次无比绚烂的绽放,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的色彩一样。

问:

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是谁呢?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乾隆当时已有诗作近四万首,但对于他的作品,我们知之甚少。

而在初唐的文坛上,有这样一位诗人,虽然现存只有两首诗,但是他的诗作却如同依米花的盛放,一次无比绚烂的绽放,似乎就要占尽人世间所有的色彩。他的作品之一便是有着“孤篇盖全唐”之美誉的《春江花月夜》。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究的课文。

(二)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默写

首先,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PPT)上的字词,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根据注音补写出相关字形。

yànyàn(滟滟)芳diàn(甸)皆似xiàn(霰)

xiān(纤)尘piān(扁)舟子捣衣zhēn(砧)

西xiá(斜)jié(碣)石

学习活动二:诵读

过渡语:对于诗文的诵读最能反映我们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最直接的把握和理解,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诵读课文。

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上的三个诵读提示:

一是节奏(节奏可快可慢);

二是重音(强调的地方读重音);

三是停连(根据语义联系和情感表达的需要,语流可以停顿或者连接)

为了更便于理解这篇文章的情感,现在请欣赏央视主持人康辉朗诵的《春江花月夜》,听的过程中请注意用笔勾画、标注出注意节奏(快/慢);重音;停连。

学习活动三:析意象

过渡语:

从诗题中不难发现,文章包含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插播物象是什么),那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呢?(月)请欣赏全诗,并思考课文写出了它的哪几种状态?(月生、月悬、月斜、月落)

月生(升)、月悬、月斜、月落文中对应的句子:

(板书)

月悬

月斜

月生(升)月落

明确:

月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悬: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斜: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月落: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过渡语:全诗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意境氛围中,诗人又生发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习活动四:赏哲理美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1、请大家看到导学案上的例句,赏析选段,揣摩其中蕴含了诗人在月下怎样的思考?

明确:

(1)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宇宙是永恒的,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2)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使我们得以聆听到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3)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月悬

月斜

月生(升)月落

人生代代

2、同样面对是江、花、月这样的意象,思考苏轼、刘希夷和李白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天》)

明确:物是人非(自然的永恒、个体的渺小与短暂)

3、通过对比,请指出《春江花月夜》思想的深刻之处。

a张若虚别开生面,他的思想不落窠臼,虽然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板书:人类)

b有着超越个人本体的意识,挣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c四方天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三苍》(在古人的观念中,时间和空间便组成了宇宙,渺小的人类个体在面对浩渺宇宙时,难免会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可张若虚却急峰突转,转而得到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宽慰。

d所以这是一种——“哀而不伤”的宇宙观

e《春江花月夜》净化了诗人的灵魂,意义非同小可”,它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盛唐之诗扫清了道路。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三)探究活动《春江花月夜》为何被誉为“宫体诗的自赎”?

资料一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其内容大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追求词藻靡丽。后来也称艳情诗。

请同学们阅读资料一,总结宫体诗的特点。

资料二

玉树后庭花

陈后主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和《春江花月夜》相比较有何不同?

内容上:浓脂腻粉(对宫廷中女子容貌、神态、动作等的描写)

形式上:辞藻靡丽(遣词造句运用华丽的修饰语,讲求藻饰)

师:闻一多先生的点评后面还有一句:“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留下的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生齐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王闿运

(四)课堂小结

其实,对于初唐张若虚这种豁达超脱的宇宙人生观,在北宋苏轼的《赤壁赋》中也已然挣脱了这种物(板书)之无限和个体之有限(板书)的束缚,他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板书)皆无尽也。

以月(连起来,写“月”)美学而引发的人生感悟、宇宙意识、时空思索、个人的情绪与寄寓融入月亮这个主题,屈原没有,李白没有,苏轼有所继承,但不够深刻,更没有开创之功。

正如今年11月2日于美逝世的中国美学巨擘李泽厚先生所言:“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这就是《春江花月夜》得以经久流传、以孤篇盖全唐的原因之所在吧。

(五)板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