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青山
文/郑杰
白云镇,湘西北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镇,距离石门县城约30公里。这里林海莽莽,山雾迷漫,一条绵延十几里的峡谷,犹如一个沉睡的仙女静躺在绿荫起伏的皱褶间,峡谷间有稀疏村落,有涓涓溪河,有悠然啃食青草的黑羊。当年贺龙萧克的队伍在这一带出奇制胜,以少克多。至今,那些屈曲盘旋的漫漫山路仍在诉说那段红色历史……
风云起落,人来人往,岁月无痕,岁月有痕。12年前,因采写山乡民警典型事迹,我曾驻足这方水土。这是当时,白云镇留给我的感官印象。12年后,当沉睡的记忆被流逝的时光汇成尘埃。因外甥女诗喧来这里支教扶贫,我又与这座大山深处犄角旮旯里的小镇重新交集。
诗喧是我妹的女儿,父母都是流水线上的“农民工”。受现实条件限制,她的梦想不可能信马由缰,海阔天远,跟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们相提并论,充满诗和远方以及童话世界的五彩斑斓。但她也有梦,一个在心中悄然编织的梦。
“舅舅,长大后,我要手拿粉笔,当一名人民教师,站在播撒知识的讲台上”,这是诗喧12岁那年跟我说过的话。当时,外公外婆在场,舅外公也在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舅外公是一位教书育人已近40年工龄的乡村教师,多年默默无闻地粉笔耕耘,他深知“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艰辛与荣光。同时,他对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的理解参悟,也比一般人更为深刻透彻。
舅外公当即对她怀揣的这一美好理想赞不绝口,我们也纷纷鼓掌。时光白驹过隙,蹿蹿几下,小诗喧就成了大姑娘,当老师是她心仪已久的梦,年高考填报志愿,她的选择毫不犹豫,第一志愿师范类院校,第二志愿师范类院校,第三志愿还是……
今年6月,诗喧大学毕业,跟很多象牙塔里走出的学子一样,迷茫,困惑,纠结,焦灼,她期待能尽快得到社会这所“超级大学校”的接纳认可,热切盼望某一座校园的窗口,夏日阳光明媚,室外绿影婆娑,树上鸟儿啁啾,室内书声琅琅,孩子笑容灿烂,有那么一寸讲台是她挥洒人生的宽阔舞台,是她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是她人生起航崭露头角的立锥之地。
疫情之年也是“就业寒冬”。8月初,在历经投简历,笔试、面试等一系列过五关斩六将般的漫长等待后,她终于如愿以偿地接到县教育部门的电话正式通知——到白云镇望羊中心学校报到,从事支教扶贫工作,一切似乎遂心如意,一切都在按照自己事先设置的人生规划按部就班一路前行。欣喜若狂心花怒放过后,她的心里却打起了鼓,白云、白云……这是个什么地方?这不就是大山深处犹如海市蜃楼的云雾吗?它是不是很穷、很苦、很闭塞?一个个疑问瞬间塞满心房。
搜索百度,手机屏幕显示,白云,山高林密,老少边穷……她一下凉了,伴随而来的,还有那种说不出的无奈感。
她消极情绪和思想波动,很快,被我和她姨妈知晓,我和我姐几乎没有讨论商量,不约而同地做起她的工作,甚至,我的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