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品一壶茗
TUhjnbcbe - 2025/1/22 19:27:00
专业白癜风治疗 http://www.xxzywj.com/m/

“春始来,柳初嫩,莺燕又新啼”!又是一年一度清明至,在这初春的微暖中,再以柔心品浮生吧!

既是“清明”,就有必要再分享一遍“清明节”的由来,有人熟知,亦有人未闻。故事还是要从“割股奉君”开始讲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而介子推割肉给重耳吃的故事,日后流传,就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晋文公在后来猛然回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隐居。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却没有找到。晋文公就下令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下山,不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了——“清明节”!

“清明节”时至今日,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了,每逢清明,家家祭扫已成为我汉民族文化血液中的因素,正是因为这种习俗,再加之又在初春万物复苏时节,因此从古代文坛开始,就流传下了无数关于“清明”的名片名作,大家熟知并张口就来的,想必一定是从小就熟知的杜牧的《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然,除开这首人人皆张口即出的《清明》,自唐伊始,无数名家名篇也被永久铭刻在了文化史中,在此,斟酌之下选出几篇与君共赏吧!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蝶恋花·春暮》

[宋]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二首》

[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宋]柳永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宋]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在记下这些诗词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当时他们每个人在写下这些名作时的场景,会突然感觉自己就是处在诗词中当下的场景,眼前看到的是这些大文豪笔下的景,心中感受到的,是他们所表达的情。有时候,会特别羡慕他们,希望自己回到那个时代,用他们的心境,再去体验一回,那些曾经至美,而又不失哀柔的——“清明”!

这篇文章结束之后,我也将启程,回归故里,再一次为已逝的亲人去扫墓,去祭奠,到今年,父亲离世已经六年了,在写下这篇文章,也品读如此多文豪名作之时,不由得想起了17年清明节,在回家的路上,因路边的美景加之对亡父的思念而写下的一首小诗

清明祭亡魂,轻骑走山村。巍巍太行魂,驿路桃花芬。

悦聆柔乡音,春风迎归人。三叩苍苍墓,纸压萋萋坟。

不同于往时,因疫情在这个举国哀悼,万民祭念之日,也同全国人民一起,为牺牲和逝世的同胞哀悼、纪念!

中国!加油!

1
查看完整版本: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品一壶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