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才、德的关系,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也就是说司马光认为:才是德的辅助,而德是才的统帅。
这句话中的观点,也是中国古人对自身道德、才华要求的代表性观点之一。也正是如此根据才、德的多寡,才有了圣人、愚人、君子、小人这些称谓。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而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宋之问,才华卓绝,是初唐著名的诗人,更是有着“律诗之祖”的称谓。然而在才华的背后,道德上宋之问却有着斑斑劣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
相信很多人都学习过宋之问的那首《渡汉江》,这首诗也被收录进了《全唐诗》之中。
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少年时初读此诗,对于流放岭南的宋之问的这般煽情诗句,曾单纯的认为他的“情怯”、“不敢问来人”只不过是心有戚戚然而已。但当年龄渐长,才明白这其中可不只是戚戚然这般简单。
在这首诗中当有宋之问对家人的亏欠,对自身行恶几十载的忏悔吧。否则,他的诗中当有的就该是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那般既伤感又亲切的乡情吧。
02
那么宋之问又做了那些小人行径呢?
宋之问的出身并不显赫,不过其父宋令文颇有才学,为人称道。而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宋之问自幼便学习文词,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年,19岁的宋之问进士及第,踏入仕途。
未来可期,然未来亦不可欺。就在这份才华卓绝、步入仕宦的背后,不久之后宋之问便有了因诗而杀外甥的劣迹。
在唐朝韦绚撰《刘宾客嘉话录》以及诸如《大唐新语》、《太平广记》等典籍中乃至《旧唐书》这般史书中都记载了宋之问杀害外甥的事例。
至于故事的情节,也都大同小异。
在这个故事中被害者是宋之问的亲外甥刘希夷。说起刘希夷,他与宋之问年龄相仿,更是同科的进士,亦是擅长诗歌,其诗风辞藻华丽。
而他曾作《白头吟》一诗,诗中有句: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然而在思忖之后,他却觉得颇有不妥,遂改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于是,在唐诗之中就这样又添了一句千古名句。然而,也正是这句名句却断送了他的性命。适时,他的这首诗尚未传与他人,而舅舅宋之问在读到下联此句之后尤其喜爱,便苦苦求索。可刘希夷就是不肯让给他,而宋之问勃然大怒之下“以土袋压杀之”。
当时刘希夷年龄尚不到三十岁。
而这件无德之事,也不过是宋之问一生行恶的发端罢了。成名于武则天时期的他,对于女皇武则天可谓是极尽谄媚之言、之行。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文治武功,颇有贞观遗风,然而就如一众男性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一般,她也尤喜男宠。而我们的大才子宋之问,又怎能甘居人后。于是,一首《明河篇》便就此写罢。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河篇》
面对这样的一首诗、这样的心迹,武则天的答复倒也清奇——“以有齿疾不许”。
此时眼见成不了男宠,宋之问再生一计。
他转头开始攀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对于这两位他可谓是“侍之糜亲”,甚至就连便器都会亲自到去到。
这样的行径,也让宋之问终于获得了擢升。但是,依靠攀附权贵而来的职位,又怎么会安稳呢?
就在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不起,敬晖、张柬之等人乘机发动了神龙兵变,在逼迫武则天禅位的同时,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也被处死。
连主子都被处死了,宋之问的结局可想而知,他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彼时的南方多为烟瘴之地,诸事艰难,这位平素已经习惯了富足生活的高官自然是极不适用。于是,他选择了逃回洛阳。
这样一位戴罪之身的官员,谁敢收留呢?他的好友张仲之不顾安危,选择了将他收留在家中。可是,面对朋友的诚心以待,宋之问有的却是以怨报德。
痛恨武三思与韦后事情的张仲之,有意诛杀武三思、废韦后清君侧;而宋之问得知消息之后,他选择了告密。最终张仲之全家被杀,而宋之问则靠着告密飞黄腾达。
虽然其后,宋之问似有感触,开始游山涉水,体察民情。然而,这等斑斑劣迹又怎能轻易的揭过去呢?
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拥立唐睿宗上位,宋之问再被贬谪。而在年,唐玄宗李隆基承位之后,宋之问也终于被赐死于桂州。
03
宋之问,作为初唐的著名诗人,在不断的创作之中,他让五言律诗臻于完善,更是创造了七言律诗新体。
而一如《渡汉江》等诗,更是人尽皆知、耳熟能详。然而,在宋之问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只有才华,毫无道德底线的真小人形象。
也正是道德上的这般不堪,最终让他难逃被处死的结局,而在后人的点评之中他更是鲜少赞扬之音。
古人说“歌以咏志,诗以传情”,在宋之问身上这一点也体现的十分明显。而从他被收录到《全唐诗》的诗歌之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历经风霜之后,他的诗歌、诗风的变化。
为了更好的了解古代诗人的文风以及背后的故事,就必须要一本极其详实,对诗人、诗风有着详细解读的书籍。
下面这本《唐诗宋词元曲大鉴赏》便是这样一本好书,在这部书之中,既收录了数量众多的唐朝诗歌,自然也包括宋之问的诗词;也收录宋朝时期的代表性词人的佳作,元朝时元曲作者的佳作,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可以说这是一本了解我国古代诗词、元曲文化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