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于重阳时期的一些经典佳作,陪你一起过重
TUhjnbcbe - 2025/1/21 16:54:00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重阳节前后,热爱诗词的朋友们就开始了写作诗词的灵感酝酿之中,以下就是关于重阳节的准备之作,我们先看看原作:

1、重阳登临大王沟一路情怀一路幽,如约老友已白头。重阳步步登高处,山色层层尽属秋。每到亭台临古意,常从李杜作神游。诗文好写家国事,老酒频来夜不休。

2、重阳节有感[七律]文/湘妃竹

梧桐韵老藕香残,落叶无声对涩颜。一季风华终逝梦,半生荣辱待归禅。诗田闲辟三分地,武海随淘几套拳。任是重阳来复去,心于静处看天宽。

3、邂逅[七绝]文/千秋钓客

晨游野陌邂黄花,梦泪晶莹染彩霞。

欲借妍姿簪九日,怜香不忍摘回家。

4、重阳席上赋白菊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最美诗词#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由于诗人随时留心观察生活,故能迅速从现实生活中来选取材料,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5、定风波·重阳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

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苏轼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写把酒临风,喝个痛快是为了酬谢佳节。登山临水,同样也是为了酬谢佳节。 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苏轼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重阳时期的一些经典佳作,陪你一起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