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生最美丽的莫过于青春年华。读曹雪芹《红楼梦》,最让人感慨青春易逝的,莫过于黛玉葬花那个场景。黛玉因昨夜敲门,晴雯误以为丫头,便没开门,黛玉心中懊恼,翌日,正是送花神,于是黛玉便在葬花时吟了一首诗《葬花吟》,诗中有“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其用语与意境显然是模仿了一首诗。
这首诗便是大唐才子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诗中发出花开花落,时光弃人的感慨;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发出岁月无常的感慨。
刘希夷在写下这首诗后,心中似有所感,若成谶之语,便两存之。据《大唐新语》记载,其舅甚爱其词,尤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索之,未果,便以土袋压之,夺其命。可就这个故事让人不禁感慨,一个风华绝代的才子,便从此黄泉路上等秋声。刘希夷很有影响力的一首诗,曹雪芹也模仿,写尽凄婉的人生。全诗写道: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这是一首拟古诗,诗的开篇便发女子叹花之音。人生青春易逝,富贵无常,花开花落,桃李芬芳,似是自然现象,却深深打动了深闺中的少女。“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开首两句,诗人描绘洛阳城东的暮春景色。繁华的洛阳,满城春色,让人心醉神往,然而刹那间桃李纷飞,渺渺不知飘向何处。
在下面的诗中闺中女儿面对那漫天落花,心中生出无限感慨。她所感伤的,是生命的有限,是人生的无常,是对现实的可把握。“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对春光的流逝的感伤,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流年易逝的无奈。
也正是这一句,让才子刘希夷,突感心惊。看似平常的话语,却是那么地不详。虽《大唐新语》不可尽信,却也仍是让人不禁要唏嘘感慨。
无论人们怎样感伤,宇宙却是永恒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写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和此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所写一物,只是下半句中岁岁年年人不同,便生出无限的叹息,包含了多少对人事的感慨!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再看,只此几句诗人从红颜写到老病、从游乐生涯写到孤苦寂寞,自古红颜多薄命,哪有人生再少年。那美好时光的眷恋、向往,那对孤苦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都让人心碎神伤。太美的东西总是匆匆易逝,我们在欣赏与体验中一点点失去,然后又一点点回忆,一点点伤感,却永远无法忘记。
人生终老,鹤发散乱。一切的繁华胜境,一切的美妙人生,一切的才子佳人,一切最美的梦境,都万境归空,成过眼烟云。再看那往日喧嚣的游乐场,亦不过是瓦砾蓬床,只留下青鸟悲啼。
《红楼梦》里的甄士隐曾用好了歌作了诠释: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