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宋之问一个逢迎谄媚,因诗杀亲的坏人,为何
TUhjnbcbe - 2025/1/6 20:08:00

历史的长卷,记录着无数离我们远去的人,一个个光辉的名字璨若星河。如今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像数星星一般,惊艳他们绚烂的流光,也哀叹他们刹那的芳华。

在这幅长卷里,总有阴暗的角落里,有些你看不见的故事不经意间闯入你的眼中,他的故事会让我们厌恶,却也不得为他的才华惊叹,最终会产生的同情或可怜。

有一个人,他19岁中进士;20岁因诗成名进入皇家文学馆;34岁时已经官居五品。

有一个人,自荐当男宠,成为当朝公主的入幕之宾,他为了仕途逢迎谄媚,卖友求荣,更为人所不耻的是他因为一首诗杀害了自己亲侄子。

以上所述,形容的是一个人,唐代诗人,宋之问。

他是千古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作者。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被称为仙宗十友。

01名利遮了眼,富贵蒙住心

宋之问约生于公元年,家境一般,他中进士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武则天当政了。

上位者都喜欢被吹捧,女皇也不例外,但是因为她不光彩的上位之路,少有文人赞美她,于是生气的女皇把不听话的陈子昂,卢照邻都关进了大牢。

于是,宋之问的才华成了他上位的资源,他的五言诗无人出其右,绝不是虚言。把才华都用在赞美武则天上,很快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当时正是张家两兄弟得宠的时候,作为武皇的男宠,狐假虎威很是嚣张,羡慕两人的风光的宋之问也开始自荐枕席了,如果不是武则天嫌弃他有口臭,估计当时张家兄弟就能被他比到天边去,毕竟史料记载宋之问可是个大帅哥。

自荐武皇不成功,他转头又投入了天平公主的怀抱,同时还不忘继续写诗讨好武皇,摆平了当时最有权利的两个女人,宋之问想要的权利富贵自然唾手可得。

科举门前白发翁,19岁的进士不多见,足见他真是个有才华的青年,他擅长写五言诗,在当时无能出其右者,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有这样履历的人,是优秀的,这也是他能青史留名的原因,他的才华给他的仕途之路搭起了一块高高的跳板,他却嫌弃这块跳板不能一步到终点。

02因诗杀亲,卖友求荣

公元年,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来到了他家做客,与宋之问不同,此时的刘希夷虽然酷爱写诗,还有了不少作品但大多反响平平,还是个无名之辈,不然也不会投靠自己的舅舅。

有一天,刘希夷觉得自己终于写出了一首突破性的诗作,第一时间便想到自己的舅舅,希望得到舅舅的指教。

这首诗就是后来非常有名《代悲白头吟》,其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至今让人惊艳不已。

一直把舅舅当作偶像的刘希夷,估计做梦也不曾想到,他舅舅想把这首诗据为己有,一时没反应过来的他稀里糊涂的答应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舅舅已经修改其中两字发表出去了。

后悔的刘希夷也把自己的诗发表了,并且找到自己的舅舅表达自己的后悔之意并希望对方把诗作还给他。又一个他做梦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亲舅舅宋之问恼羞成怒之下命人把他用土袋压死了。

二十七岁的刘希夷就这样因为一首诗丧了命。也由此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现象:这首诗,既收录在刘希夷名下,也收录在宋之问名下。

这是宋之问背负的第一个血债,他的亲外甥,有了第一个之后,第二个也不会太远了。

神龙元年(年),张谏之联合王同皎等人,诛杀张易之,逼武则天退位,迎立太子李显为帝。李显继位后,宋之问被贬黜。

被贬泷州,宋之问心里最放不下的不是亲人好友而是洛阳的名利场。如果一个人眼里一旦有了名利,也就只有名利了。

在泷州只待了一年,这一年中宋之问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尽快逃离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于是他和同样被贬的弟弟一起潜回洛阳投靠了昔日好友王同皎。

对于收留自己的好友,宋之问回报的是在得知对方密谋诛杀武三思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拿着好朋友的命去换了荣华富贵。

出卖朋友,他不是历史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但绝对算是最心安理得第一人,朋友命丧刑场他却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03回头未必是岸,苦海一直在身边

景龙元年(年),太子李重俊诛杀武三思,后被唐中宗李显处死,宋之问的靠山倒台了。靠山倒了之后该怎么办?对宋之问来说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再找一个呗。

宋之问动作很快,迅速锁定了下家:太平公主的侄女安乐公主,一个年轻美貌的潜力股,但是他显然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能得罪女人,这个时候他的前靠山天平公主还在呢,他却选择了别人,这不是明晃晃的打她的脸吗?

得罪太平公主,大概是宋之问所有投资中最不明智的一个了,迎接他的下场就是被贬越州。

五十三岁的宋之问和二十岁的宋之问是不一样的,岁月的流逝,让他改变了,当看见镜子中呈现不在是那个芝兰玉树的青年而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大概功名利禄真的就成浮云了吧。

越州是个清新秀丽的水乡,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宋之问开始涤净心灵,体察民情,开始认真的做官。他本就是有才干的人,如果不整天想着走捷径攀升,潜下心做事,也能搏出一片天地。

都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真的回头就是岸吗?宋之问知天命的年纪放下了自己的欲望,想做个好人,但是无论他怎样想回头,都不能抹杀他曾经是个坏人的事实。

不能因为坏人老了,想做好事了,就认为他的一生都没做过坏事。

宋之问的一生,才华令人折服,为人令人厌恶,其经历警醒世人荣华富贵虽好,还要取之有道,有些捷径我们不能走。

感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之问一个逢迎谄媚,因诗杀亲的坏人,为何